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84 (1700-1725).djvu/97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也。細「民豐收之年,公私尚多逋欠,況此饑憊,焉能還 償!可逐處出榜禁革,但係公私一切逋債,俱為停止, 無得催逼,以致流亡,五也。賑濟之法,貴在貧者蒙惠。 使主者不得其人,則吏胥作弊,戶籍無實。富者有盈 釜之資,而貧者有赤手之嗟矣。故當選委才能之官, 以主其事,使在籍皆貧下之人,而在官吏胥之徒不 得以肆其奸,則濟荒雖無善政,而亦稍為得法,六也。 荒歲已矣,及今田禾有望,亦可安集,但百姓業已缺 食,焉得種子?可於口食之外,再有牛具、穀種之給,使 本鄉有所顧戀,不至盡為溝壑之瘠,七也。大抵救荒 之策,先王三年、九年,農有餘積,上也;平糴、常平、義倉、 社倉,預備之政,次也;移民」就食,煮哺糜粥,下也。今所 請教,雖非預備之善,亦隨事措處之法。救荒之論,不 可不講者,但即今三月將屆,田野之外,菜芽木葉皆 可採食。若銀米散賑得宜,再有牛具種子之給,未流 者必不輕離鄉土,而已流亡者亦聞風而歸矣。其餘 後時緩不及事者,不必講可也。執事憂恤民隱,必有 高見,以為「何如。」

《重刻救荒本草序》
李濂

《淮南子》曰:「神農嘗百草之滋味,一日而七十毒」,由是 《本草》興焉。陶隱居、徐之才、陳藏器、日華子、唐慎微之 徒,代有演述,皆為療病也。嗣後孟詵有《食療本草》,陳 士良有《食性本草》,皆因飲饌以調攝人,非為救荒也。 《救荒本草》二卷,乃永樂間周藩集錄而刻之者,今亡 其板。濂家食時,訪求善本,自汴㩦來。晉臺按察使石 岡蔡公見而嘉之,以告於巡撫都御史蒙齋畢公。公 曰:「是有裨荒政者。」乃下令刊布,命濂序之。按《周禮》,大 司徒「以荒政十二聚萬民,五曰舍禁。」夫舍禁者,謂舍 其虞澤之厲禁,縱民采取以濟饑也。若沿江瀕湖諸 郡邑,皆有魚蝦螺蜆、菱芡茭藻之饒,饑者猶有賴焉。 齊、梁秦晉之墟,平原坦野,彌望千里,一遇大侵,而鵠 形鳥面之殍枕藉於道路,吁可悲已!後漢永興二年, 詔令郡國種蕪菁以助食。然五方之風氣異宜,而物 產之形質異狀,名彙既繁,真贗難別。使不圖列而詳 說之,鮮有不以蛇床當蘼蕪、薺苨亂人參者,其弊至 於殺人。此《救荒本草》之所以作也。是書有圖有說,圖 以肖其形,說以著其用。首言產生之壤,同異之名,次 言寒熱之性,甘苦之味,終言淘浸、烹煮、蒸曬、調和之 法。草木野菜凡四百一十四種,見舊本草者一百三 十八種,新增者二百七十六種。云或遇荒歲,按圖而 求之,隨地皆有,無艱得者,苟如法采食,可以活命。是 書也,有功於生民大矣。昔李文靖為相,每奏對,常以 四方「水旱」為言。范文正為江淮宣撫使,見民以野草 煮食,即奏而獻之,畢、蔡二公刊布之,盛心,其類是夫。

《補遺策疏》
田秋

臣見得巡按四川監察御史戴金奏內開稱:「川東饑 民流移滿道」,布政使凌相奏稱:「四川各處盜賊漸起。 臣原籍貴州思南府,與川東重慶、播州、酉陽等處接 界,中間山溪平壤,連延千里。每遇荒年,川民流入境 內就食。正德六年,流民入境數多,賊首方四,乘時嘯 聚,起於地名任仙峰,攻劫本府婺川縣、石阡府龍泉 司,地方官司不早撲滅,遂至擁眾數萬,長驅入蜀。勤 三省之兵,延數年之久,僅能除之。傳聞今年流民入 境者,絡繹道途,布滿村落,已不下數萬,較之正德六 年尤多。本處災旱,與蜀無異。去年雖有薄收,人多食 少,勢難周給,其間乘時搶掠者已漸有之。本府僻在 省城東北三省之交,守巡官或因帶管別道,或因山 路崎嶇,往往歲不一至。今又進征鎮雄府撫按鎮守 諸臣併力西向,勢必忽此。兩府守臣當釁糵未啟之 時,必互相推調,莫肯先事隄防。今冬明春兵變必起。 臣請於鄰近知府或本處兩司,推舉素有才望官員, 量陞副使職銜,授以撫民之任,駐劄思南府。整飭隄 備,撫綏安插。邊郡儲蓄素少,原無軍衛城池,乞於太 倉之銀量運二三萬兩,前去賑濟備警,精選民兵聽 用,若有不逞之徒乘機騷動者,即行剪撲;土流巡捕 官下鄉擾害者,嚴行禁治。一應保障撫處事宜,聽其 斟酌修舉,庶患可禁於未萌,事得立於豫定,而不蹈 往年之覆轍矣。」臣待罪言官,有此一得之愚,伏候睿 鑒,採擇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