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85 (1700-1725).djvu/68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著者也。蠙,蚌之別名。珠為服飾,魚用祭祀,各有所產之地,非他處所有,故詳其地而使貢也。元,赤黑色幣,纖、縞,皆繒也。黑經白緯曰纖,皆去凶即吉之服也。

揚州:「厥土惟塗泥,厥田惟下下,厥賦下上,上錯。厥貢 惟金三品,瑤、琨、篠、簜、齒、革、羽、毛惟木,島夷卉服。厥篚 織貝,厥包橘、柚,錫貢。」

田第九等,賦第七等,雜出第六等也。言「下上上錯」者,以本設賦九等,分為三品,下上與中下異品,故變文言「下上上錯」也。瑤琨,石之美似玉者,篠之材中於矢之笴,簜之材中於樂之管,亦可為符節。卉,草也。葛越,木棉之屬。織貝,錦名海島之夷以卉服來貢,而織貝之精者則入篚焉。包,裹也。錫者,必待錫命而後貢,非歲貢之常也。《大全》。王氏炎曰:「土塗泥,故其田下下」,大抵南方水淺土薄,不如北方地力之厚也。 林氏曰:「田最下而賦第七或第六者,人工修也。」 臨川吳氏曰:「染其絲五色,織之成文者,曰織貝;不染五色而織之成文者,曰織文。」

《荊州》「厥土惟塗泥,厥田惟下中,厥賦上下。厥貢羽、毛、 齒、革,惟金三品,杶、榦、栝、柏、礪、砥、砮、丹,惟箘簬楛。三邦 底貢。厥名包匭菁茅,厥篚元纁璣組。九江納錫大龜。」

蔡傳荊州之土與揚州同,故田比揚只加一等,而賦為第三等者,地闊而人工修也。荊之貢與揚州同,先言羽毛者,善者為先也。杶、栝、柏,三木名。杶木似樗,可為弓榦。礪、砥皆磨石。砮者中矢,鏃之用。丹,丹砂也。箘簬,竹之堅者,材中矢之笴。楛,木名,肅慎氏貢楛矢者是也。三邦,未詳其地底致也。致貢箘、簬,楛之有名者也。匭匣,菁茅,有刺而三脊,所以供祭祀縮酒之用,既包而又匣之,所以示敬也。孔氏謂「菁以為葅」者,非是。元纁,絳色幣也。璣珠不圓者,組綬類大龜,尺有二寸,國之守龜,非可常得,故不為常貢,若偶得之,則使之納錫於上。大全新安陳氏曰:「錫貢如敷錫之錫,上錫下也。納錫如師錫之錫,下錫上也。」

《豫州》:「厥土惟壤,下土墳壚。厥田惟中上,厥賦錯上中。 厥貢漆枲絺紵。厥篚纖纊,錫貢磬錯。」

蔡傳田第四等,賦第二等,雜出第一等也。林氏曰:「《周官·載師》,漆林之征二十而五,周以為征,而此乃貢者,蓋豫州在周為畿內,故載師掌其征而不制貢。禹時豫在畿外,故有貢也。推此義,則冀不言貢者可知。」顏師古曰:「織紵以為布及練,然經但言貢,枲與紵成布與未成布,不可詳也。」纊,細綿也。磬錯,治磬之錯也,非所常用之物,故必待錫命而後納也。

《梁州》:「厥土青黎,厥田惟下上,厥賦下中,三錯。厥貢璆、 鐵、銀、鏤、砮、磬、熊、羆、狐、狸、織皮。」

「田第七等,賦第八等,雜出第七、第九等也。」 按:賦雜出他等者,或以為歲有豐凶,或以為戶有增減,皆非也。意者地力有上下年分不同,如《周官》「田一易再易」 之類,故賦之等第亦有上下年分。冀之正賦第一等,而間歲第二等也。揚之正賦第七等,而間歲第六等也。豫之正賦第二等,而間歲第一等也。梁之正賦第八等,而間歲,第七、第九等也。當時必有,條目詳具,今不存矣。《書》之所載,特凡例也。若謂歲之豐凶,戶之增減,則九州皆然,何獨於冀、揚、豫、梁四州言哉?「璆,玉,磬,鐵,柔鐵,鏤,剛。」 鐵可以刻鏤者,磬,石磬也。言鐵先於銀者,鐵之利多於銀也。織皮者,梁州之地,山林為多,獸之所走。熊羆狐狸四獸之皮,製之可以「為裘;其《毳毛》織之,可以為罽也。」

《雍州》:「厥土惟黃壤,厥田惟上上,厥賦中下,厥貢惟球 琳琅玕。」

林氏曰:「物得其常性者最貴。雍州之土黃壤,故其田非他州所及。田第一等而賦第六等者,地狹而人功少也。」《大全》。王氏炎曰:東方朔云,「關中之地號為畝,直一金」,田上上可知。

九州攸同,四隩既宅,九山刊旅,九川滌源,九澤既陂, 四海會同,六府孔修,庶土交正,底慎財賦,咸則三壤, 成賦中邦。

蔡傳孔,大也。水火金木土穀,皆大修治也。土者,財之自生,謂之庶土,則非特穀土也。庶土有等,當以肥瘠高下、名物交相正焉,以任土事。底,致也,因庶土所出之財,而致謹其財賦之入,如《周大司徒》以土宜之法辨十有二土之名物以任土事之類。咸,皆也。則,品節之也。九州穀土又皆品節之以上中下三等,如《周大司徒》辨十有二壤之名物以致稼穡之類。中邦,中國也。蓋土賦或及於四夷,而田賦則止於中國而已,故曰「成賦中邦。」大全林氏曰:「《準則》上中下之土壤,即前九等之田,三等言其略,九等言其詳也。」

《五百里甸服》:「百里賦納總,二百里納銍,三百里納秸 服,四百里粟,五百里米。」

規方千里之內,謂之「甸服」,為天子服,治田去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