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泰元年常州守臣李玨請開諸渠通漕
按《宋史寧宗本紀》不載。 按《河渠志》:嘉泰元年,守臣 李玨言:州境北邊楊子大江,南並太湖,東連震澤,西 據「湖,而漕渠介乎其間。漕渠兩傍曰白鶴溪,西蠡 河,南戚氏,北戚氏,直湖州港通於二湖;曰利浦、孟瀆、 烈塘、橫河、五瀉諸港,通於大江。而中間又各自為支 溝斷㲼,曲繞參錯,不以數計。水利之源,多於他郡,而 常苦易旱之患,何哉?臣嘗詢訪其故,漕渠東起望亭, 西上呂城,一百八十餘里,形勢西高東下。加以歲久 淺淤,自河岸至底,其深不滿四五尺。常年春雨連綿, 江湖泛漲之時,河流忽盈驟減。連歲雨澤愆闕,江湖 退縮,渠形尢亢,間雖得雨,水無所受,旋即走泄,南入 於湖,北歸大江,東徑注於吳江。晴未旬日,又復乾涸, 此其易旱一也。至若兩傍諸港,如白鶴溪、西蠡河、直 湖、烈塘、五泄堰,日為沙土淤漲,遇潮高水泛之時,尚 可通行舟楫,若值小汐久晴,則俱不能通。應自餘支 溝別港,皆已堙塞,故雖有江湖之侵,不見其利。此其 易旱二也。況漕渠一帶,綱運於是經由使客於此往 返,每遇水澀,綱運便阻。一入冬月,津送使客作壩,車 水科役,百姓不堪其擾,豈特溉田缺事而已。望委轉 運、提舉常平官同本州相視漕渠,并徹江湖之處,如 法濬治,盡還昔人遺跡,及於望亭修建上下二閘,固 護水源。」從之。
嘉定 年修鎮江閘口運河
按《宋史寧宗本紀》不載 按《河渠志》:「嘉定間,臣僚又 言:國家駐蹕錢塘,綱運糧餉,仰給諸道,所繫不輕。水 運之程,自大江而下,至鎮江則入閘,經行運河,如履 平地,川廣巨艦直抵都城,蓋甚便也。比年以來,鎮江 閘口河道淤塞,不復通舟,乞令漕臣同淮東總領及 本府守臣公共措置開撩。」
按《休寧縣志》:「任良弼,嘉定中在知縣時臣僚奏乞下 江東漕司問極弊之策,良弼請本縣折帛一項減三 分之一,詔從之。」
理宗 年撫州陳守請復轉般法
按《宋史理宗本紀》不載 按《續文獻通考》:理宗時知 安慶黃幹代撫州陳守奏復轉般法疏略曰:「國家綱 運,資以餉軍。比年以來,法紀㢮壞,非惟軍餉不繼,抑 亦公私受弊。其未離岸,有江水淺涸、坐食糜費之弊。 其已離岸,有監官侵虧船梢盜竊之弊。而其既敗,有 攤賴平民之弊。雖知其弊,莫之能革。」且以江西一路 言「之,如撫州、建昌綱之折閱,每以水道淺涸,不能巨 舟延引,歲終而未能起隔歲之綱者,一綱吏卒水手 動數百計,又所招集並皆游手無賴之人,自度官吏 侵盜,大數已虧,恣情極用,無所顧忌,估藉所償,不能 萬分之一,官司不免縱之攤賴平民,侵削國本,為害 不細。今若於隆興置轉般倉一所,每歲一路綱運水 腳,其費不貲。取其所費,養水軍數百人,命一武臣為 之長,造數十巨艦,部以軍法,責之轉輸,近裏州軍,止 以小舟運載,納之轉搬倉,卻令水軍專一護送,更往 迭來,不假召募。綱紀素定,部分素嚴,舟楫素具,較之 烏合嘗試,實相萬萬。如此則非惟可以省官綱之折 閱,抑足以增國家之武備,戢江湖之群盜,脫士大夫 之罪戾,免平民之攤賴,是一變法而群害悉去,眾利 並興」矣。
寶祐五年作斗門遏汶水以益漕餉邊
按《宋史理宗本紀》不載 按《山東通志》,「寶祐五年,濟 倅奉符畢輔國於堽城作斗門以遏汶水入洸至任 城益泗漕以餉宿、蘄戍邊之眾。由是汶有南入泗淮 之派。」
景定元年以趙聚糧不運餉詔再削秩按宋史理宗本紀景定元年春正月壬辰詔知涪州趙聚糧不運餉兵士遂為北有已削一秩罰輕再
削兩秩。
度宗咸淳二年二月戊寅詔免湖南漕司積年運上峽米耗折逋直
按:《宋史度宗本紀》云云。
咸淳三年秋七月甲午,四川都統昝萬壽調統制趙 寶、楊立等率舟師護糧達渠城,以功推賞。
按:《宋史度宗本紀》云云。
咸淳六年,唐震以江東大旱,奏減綱運米。
按《宋史度宗本紀》不載。 按《忠義傳》:「唐震通判臨安 府,咸淳六年,江東大旱,擢知信州,震奏減綱運米,蠲 其租賦。」
咸淳七年,臺臣劾朱善孫督綱運,受贓治罪,鎮江府 轉輸米於五湖積貯。
按《宋史度宗本紀》:「七年六月癸巳,臺臣劾朱善孫督 綱運,受贓四萬五千,詔特貸死,配三千里,禁錮不赦。 己酉,鎮江府轉輸米十萬石,於五河新城積貯。」
金
世宗大定 年劉璣奏減漕戶顧直
按《金史世宗本紀》,不載。 按《劉璣傳》:「璣大定初累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