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96 (1700-1725).djvu/49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百五十石。京、通二倉并薊、密諸鎮、漕糧共四百萬石。 京衛屯豆二萬三千一百八十四石。祿米倉、府、部諸 衙門并神樂觀糙稉米四萬四百六十二石。歲派無 定數。太倉銀庫派剩麥米折銀二十五萬七千二十 五兩。絲、綿稅絲、農桑絹折銀九萬六百八十一兩;綿 布、苧布折銀三萬八千六百一十三兩。府部諸衙門 祿俸米折銀二萬六千八百五十兩。歲派無定數。馬 草折銀三十五萬三千二百四十兩。京五草場草折 銀六萬三千四十兩。各馬房倉麥、豆草折銀二十萬 七百」三十八兩。戶口鹽鈔折銀四萬六千九百兩。薊、 密、永、昌、易、遼東六鎮,民運改解銀八十五萬三千八 百一十九兩。各鹽運提舉司餘鹽、鹽課、鹽稅銀一百 萬三千八百七十六兩。神樂觀麥米折銀一千一百 七十七兩。黃、白蠟折銀六萬八千三百二十四兩。備 邊并新增地畝銀四萬五千一百三十五兩。京衛屯 牧地增銀一萬八千三百五十五兩。崇文門宣課分 司、商稅正、餘銀約一萬六千六百六十二兩,錢一千 八百八十七萬七千七百餘文。張家灣宣課司、商稅 正餘銀約二千四百七十九兩,錢二百八十八萬七 千七百餘文。河西務鈔關折色船料銀約八千餘兩, 商稅銀約四千餘兩萬曆八年新增約二萬八千一百餘兩船、鋪戶經 紀牙稅銀約四千餘兩;「臨清鈔關折色船料、商稅銀 約八萬三千八百餘兩;滸墅鈔關折色船料銀約三 萬九千九百餘兩;九江鈔關折色船料銀約一萬五 千三百餘兩;淮安鈔關折色船料銀約二萬二千七 百餘兩;揚州鈔關折色船料銀約一萬二千九百餘 兩;北新鈔關折色船料、商稅銀約三萬六」千八百餘 兩。《泰山》香稅銀、約二萬餘兩。贓罰銀一十七萬一千 七百兩。商稅、魚課、富戶、曆日民壯、弓兵并屯折改折 月糧件項銀、約一十四萬四千二百九十二兩。各邊 鎮、山東、河南并北直隸八府赴部轉文送納。麥米、豆、 草、鹽鈔折銀。除改解太倉轉發外。實計銀八十四萬 二千三百七十九兩皆有奇。以上歲入止計起運京邊其存留地方者不在 內歲出公、侯、駙馬、伯祿米折銀約一萬六千五百六 十一兩。吏部等衙門官、吏、監生俸米約四萬三百八 十五石;官員折俸絹、布銀約四萬四千六百六十兩, 錢三百三十四萬一千六百餘文。光祿、太常寺、神樂 觀、文思院、司苑局、皮作局、寶鈔司、京衛武學諸衙門 廚役官匠、武生、樂舞生、甲軍并教坊司俳色長,本色 米,約六萬四千七百二十八石,折色銀一萬八百七 兩。內光祿寺廚役冬衣布折銀約一千四百二十二 兩。錦衣等七十八衛所官、吏、旗、校、軍士、匠役本色米 約二百一萬八千七百一十四石,折色銀二十一萬 六千八百八十四兩。官員折俸、折絹布銀約二十六 萬八千三百九十七兩;軍士冬衣布折銀八萬二千 一百二十一兩,本色棉花二十五萬七千八十斤。各 倉庫草場官攢甲斗本色米約二萬四百四十一石, 折色銀二千一百三十四兩。內府各監局庫民匠本 色米約一千五百三十二石,折色銀一百五十二兩。 宛大二縣孤老本色米約一萬五千一百一十七石, 冬衣本色布四千一百六十四疋。五軍《神樞》、神機三 大營將官并選鋒軍本色米約一十二萬九百九十 六石,冬衣布折銀二千二百三十兩,本色棉花六千 五百九十斤。出征防守官軍,每年防秋三月,口糧米 約四萬三千五十一石;營操馬匹本色料約二萬四 千四百三十石,草八十萬六百二十八束,折色料草 銀七萬九千六百三十九兩。巡捕營官軍家丁口糧 米約七千三百石,馬匹、料草折銀二萬九千八百一 十兩。錦衣、旗手等衛上直宣官捕盜馬匹料草折銀 約一萬六千八百一十八兩。騰驤四衛營馬匹、料草 折銀約一萬四千八百五十九兩。中都留守司并山 東、河南二都司班軍行糧并工作鹽糧折銀約五萬 四百一十兩。京五草場商價銀約一萬六千二百七 十一兩,御馬三倉并象、馬等房倉商價銀約一十四 萬八千四百三兩;太常寺豬價銀五百七十兩;內官 監寶鈔司召買稻草,商價銀九百四十九兩;各鎮年 例銀,宣府二十九萬六千兩,大同四十五萬六百三 十八兩,山西二十萬六千三百兩,延綏三十七萬七 千五百一十五兩,寧夏三萬九千二百九十四兩,固 原六萬三千七百二十一兩,甘肅五萬一千四百九 十七兩,遼東四十萬九千九百八十四兩,薊州四十 二萬四千八百九十二兩,軍門撫夷銀二萬八千八 百餘兩,密雲三十九萬四千三十七兩,永平二十四 萬一千八百五十八兩。昌平一十七萬五千五百四 十兩。內扣撥易州三萬二千一百一兩。易州五萬九 千兩。井、陘三千九百七十兩。皆有奇。

以上各邊鎮年例銀內除奏留改解贓罰事例、商稅件項扣抵外,餘數太倉補發。其各省府存留支用與各邊鎮民屯本色不在內。

「國家經費,莫大於祿俸兵餉。」洪武九年,定諸王、公主 歲供之數:親王米五萬石,鈔二萬五千貫,錦四十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