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散有酸苦鹹之。涌泄又有辛散酸收。苦堅鹹耎。或隨四時之宜散宜收。或隨五藏之所苦所欲。各隨其所利而行之。此篇論察五藏。以知間甚死生之期。審貴賤以施鍼砭藥食之別。蓋九候之病。由五藏之所生。
《宣明五氣篇》
五味所入。
伯高曰:「胃者五藏六府之海也。水穀皆入於胃,五藏六府皆稟氣於胃,五味各走其所喜,酸先走肝,苦先走心,甘先走脾,辛先走肺,鹹先走腎,穀氣津液已行,榮衛大通,乃化糟粕,以次傳下。」
酸入肝。
東方生風,風生木,木生酸,酸生肝,故味之酸者入肝,以養肝氣。
辛入肺。
西方生燥,燥生金,金生辛,辛生肺,故味之辛者,入肺以養肺氣。
苦入心。
「南方生熱,熱生火,火生苦,苦生心」 ,故味之苦者入心,以養心氣。
《鹹》入腎,
北方生寒,寒生水,水生鹹,鹹生腎,故味之鹹者,入腎以養腎氣。
甘入脾。
中央生濕,濕生土,土生甘,甘生脾,故味之甘者,入脾以養脾氣。
是為五入。
五味所禁。
陰之所生,本在五味;陰之五宮,傷在五味,故禁多食。
辛走氣,氣病無多食辛。
肺主氣,辛入肺,故走氣。氣病而多食之,反辛散而傷氣。
鹹走血,血病無多食鹹。
心主血,潤下作鹹。鹹走血者,水氣上交于心也。血病而多食之,則水反勝火矣。
苦走骨,骨病無多食苦。
腎主骨,炎上作苦。苦走骨者,火氣下交於腎也。骨病而多食之,則火氣反勝矣。此與「并於心則喜,并於腎則恐」 之義相同。蓋心腎水火之氣,時相既濟,故所走互更。其餘三藏,是本藏之味,而走本藏所主之筋肉也。
甘走肉,肉病無多食甘。
脾主肌肉,甘為土味,脾病而多食之,則反傷脾氣。
酸走筋,筋病無多食酸。
肝合筋,酸走肝,筋病而多食之,則反傷其肝氣。
是謂五禁,無令多食。
五味所以養五藏之氣者也。病則氣虛。故無令多食。蓋少則補。多則反傷其氣。
《春秋繁露》
《天地之行篇》
凡天地之物,乘以其《泰》而生,厭于其勝而死,四時之 變是也。故冬之水氣,東加于春而木生,乘其《泰》也。春 之生西,至金而死,厭于勝也。生于木者,至金而死,生 于金者,至火而死。春之所生而不得過秋,秋之所生 不得過夏,天之數也。飲食臭味,每至一時,亦有所勝 有所不勝之理,不可不察也。四時不同氣,氣各有所 「宜,宜之所在,其物代美,視代美而代養之,同時美者 雜食之,是皆其所宜也。故薺以冬美而芬以夏成,此 可以見冬夏之所宜服矣。」冬,水氣也;薺,甘味也,乘于 水氣而美者,甘勝寒也。薺之為言濟與濟大水也。夏, 火氣也;芬,苦味也,乘于火氣而成者,苦勝暑也。天無 所言,而意以物,物不與群物同時而先死也,必深察 之,是天所告人也,故薺成告之甘,芬成告之苦也。君 子察物而成告,謹是以至薺不可食之時,而盡遠甘 物,至芬成就也。天獨所代之成者,君子獨代之,是冬 夏之所宜也。春秋雜物其和,而冬夏代服其宜,則當 得天地之美,四時和矣。凡釋味之大體,冬其時所之 美,而違天不遠矣。
《方言》
《雜釋》
曬,晞,暴也。東齊及秦之西鄙言相暴僇為。燕之 外郊,朝鮮冽水之間,凡暴肉發人之私披牛羊之五 藏,謂之暴,五穀之類,秦晉之間謂之「曬」,東齊北燕 海岱之郊謂之「晞。」
〈注〉「暴僇」謂相暴磔惡事。音脯
熬。㷅煎。鞏,火乾也。凡以火而乾五穀之類,自山而 東,齊楚以往謂之熬,關西隴冀以往謂之秦晉之 間,或謂之。㷅凡有汁而乾,謂之「煎」,東齊謂之「鞏。」
〈注〉鞏拱手。
胹,飪,亨,爛。糦,酋,酷,熟也。自關而西秦晉之郊曰胹,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