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96 (1700-1725).djvu/96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味,滲泄為陽。六者,或收或散,或緩或急,或燥或潤,或耎或堅。以所利而行之,調其氣使其平也。夫肝病者,厥陰之勝也,邪盛則正虛,故以辛之發散,以散其木鬱;以辛之潤,以補其肝氣;以酸之泄,以寫其有餘。所謂以所利而行之,調其氣使其平也。餘藏准此。

心欲耎。急食鹹以耎之。

心為火藏,心病則剛燥矣,故宜食「鹹」 以耎之。

用鹹補之。甘寫之。

鹹味下泄上湧,而從水化,能泄心氣以下交,湧水氣以上濟。水火既濟,則心氣自益。火欲炎散,以甘之發散而寫之。

脾欲緩。急食甘以緩之。

土德和厚,故欲緩病則失其中和之氣矣。故宜甘食以緩之。

用苦寫之。甘補之。

脾病則土鬱矣,故用苦味之湧泄以寫奪之,以甘之緩補之。《金匱要略》曰:「五藏病各有所得者愈」 ,五藏病各有所惡,隨其所不喜者為病,是以順其所之味為補也。

肺欲收,急食酸以收之。

肺主秋收之令,病則反其常矣,故急食酸以收之。

用酸補之,辛寫之。

用酸收以補正,辛散以寫邪。

腎欲堅。急食鹹以堅之。

「腎體沈石」 ,德性堅凝,病則失其常矣。故宜食「鹹」 以堅之。

用苦補之。鹹寫之。

用苦堅以補之。鹹泄以寫之。以上論五藏之病。而宜於藥食者。五味各有所宜。

肝色青,宜食甘,粳米牛肉棗葵皆甘。

夫精明五色者。氣之華也。肝色青。則其氣苦急。故宜食甘以緩之。蓋五味所以養五藏之氣者也。

心色赤,宜食酸小豆、犬肉、李、韭皆酸。

心志喜,喜則氣緩,緩則心神懈㢮,故宜食小豆、犬、李之酸,以收養心氣。

肺色白,宜食苦麥、羊肉杏薤皆苦。

肺色白。其氣主秋金之降令。而苦上逆。故宜食羊麥杏薤之苦。以收降其肺氣。

脾色黃,宜食鹹,大豆豕肉、栗藿皆鹹。

夫脾土之所以灌溉四藏者,主上滲於心肺,下洩於肝腎。如脾苦濕,則不能上滲矣,土氣敦阜,則不能下洩矣。《經》曰:「酸苦涌洩為陰,鹹味滲泄為陰。」 故宜食苦者,取其燥土氣以涌洩於上也;宜食鹹者,取其行土氣以滲泄於下也。

腎色黑,宜食辛黃,黍雞肉桃蔥皆辛。

腎色黑。則其氣喜潤。辛能開腠理。致津液。蓋「從革作辛。」 能通母之化原也。

辛散,酸收,甘緩,苦堅,鹹耎。

此言發散涌泄之外,而又有或收、或緩、或堅、或耎之性。善用者,隨其所利而行之。

毒藥攻邪。

啟元子曰:「藥謂金玉、土石、草木、菜、果、蟲魚鳥獸之類,皆可以祛邪養正者也。然攻邪卻病,惟毒乃能,故曰:毒藥攻邪。再按《本草》云:上藥為君,主養命以應天,無毒,多服久服不傷人。欲輕身益氣,不老延年者,本《上經》中藥為臣,主養性以應人,無毒有毒,斟酌其宜。欲遏病補虛羸者,本《中經》下藥為佐使,主治病以應地」 ,多毒,不可久服。欲除寒熱邪氣,破積聚,愈疾者,本《下經》。

五穀為養,

謂黍稷稻麥菽,以供養五藏之氣。

五果為助。

謂「桃、李、杏、棗栗」 ,以助其養。

五畜為益,

謂牛羊犬豕雞。為補益五藏者也。

五菜為充。

謂葵藿蔥韭薤,充實於藏府者也。按《五常政大論》曰:「大毒治病,十去其六;常毒治病,十去其七;小毒治病,十去其八;無毒治病,十去其九。」 蓋毒藥所以攻邪,穀肉果菜,無使過傷,能補精益氣,精氣充足,則邪病自除。

氣味合而服之,以補精益氣。

此總結上文而言穀肉果菜,皆有五氣五味,宜和合而食之,無使偏勝,以補益精氣。如偏食焦苦之氣味,則增火化;如偏食鹹腐之物,則增寒化。《經》曰:久而增氣,物化之常也。氣增而久,夭之由也。故宜氣味和合而食之。

此五者,有辛、酸、甘、苦、鹹,各有所利,或散、或收,或緩、或 急,或堅、或耎,四時五藏病,隨五味所宜也。

五者,謂毒藥、穀畜、菜果也,言此五者,皆有辛甘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