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702 (1700-1725).djvu/45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聲之所中,協於角、徵、宮、羽之音,其大小厚薄,必有等差,惜後世之無傳也。今制,朝祭服皆有制,三品以上用玉,四品以下藥玉。近乃有鑄銅為之者,殊失古制。蓋玉之中商聲者,以其有肅殺之聲,尚不可用,況用金聲乎?切宜禁革。

凡帶必用佩玉,惟喪《否》。佩玉有衝牙,君子無故,玉不 去身,君子於玉比德焉。

《聘義》:「夫昔者,君子比德於玉焉:溫潤而澤,仁也;縝密 以栗,知也;廉而不劌,義也;垂之如墜,禮也;叩之其聲 清越以長,其終詘然,樂也;瑕不揜瑜,瑜不揜瑕,忠也; 孚尹旁達,信也;氣如白虹,天也;精神見於山川,地也; 珪璋特達,德也;天下莫不貴者,道也。」

臣按:玉者天下莫不貴,君子之德似之,是以君子無故玉不去身,右徵角、左宮羽,於玉比德,蓋求所以稱夫仁義、知禮樂、忠信之德而比之於玉也。

《春秋》:定公八年,「盜竊寶玉大弓。九年,得寶玉大弓。」

臣按:人君於先代所藏之重器、手澤之所存、心神之所寓,有事於宗廟則陳之以示其能守,臨終而顧命則列之以見其全歸,非細故小事也。《中庸》以此表繼述之能孝,《周書》以此見傳守之不失,為人子孫踐祖宗之位、守祖宗之業而不能守祖宗之遺物,豈得為孝乎?

唐元宗天寶十載,詔曰:「禮神以玉,取其精潔潤溫,今 有司並用珉。自今禮神六器,宗廟奠玉,並用真玉。諸 祀用珉,如玉難得大者,寧小其制度,以取其真。」

臣按:祀神當以誠,以偽代真則非誠矣。

肅宗寶應元年,楚州言尼真如恍惚登天見上帝,賜 以寶玉十三枚,云:「中國有災,以此鎮之。」群臣賀表。

臣按:妖人假物以售其姦偽,明理之君必不為所惑,何也?蓋寶玉之物皆生於地,何由而上於天?所以琢磨而雕刻成器者,非人力不能為也。天者氣而已矣,所能生者渾然之質而不能成奇巧之形,以是折之,則妖人無所容其偽矣。

元世祖至元二十二年,遣使往《馬八圖》求其寶。

臣按:自古中國所謂寶者,必可以為禮神之器,必可以為佩服之用,必可以為器用之飾,上可以鎮國家,下可以詒後世,非徒用以為觀翫戲弄而已也。元人之所謂寶者則異於是,不生於華夏而生於夷落,史傳之所不載、前代之所無有,形不如珠之圓瑩,色不如玉之溫潤,質不如金之從革,蓋與砂礫無異焉,烏足以為寶哉。西域賈胡以無用之物而眩惑元君,以取有用之財,為可嘆也。

玉部藝文一

《玉論》
漢·黃憲

魯王愛玉,有楚人持玉鼎以進曰:「此荊山之美玉也, 君能愛乎?」魯王笑曰:「寡人聞荊山之玉,卞和得之而 獻楚王,其後也秦人復得之,奚其為荊山乎?夫地不 再產,胡能復得耶?」楚人曰:「夫荊山之所生者,非特和 氏之一璧也,君何以荊山為無玉乎?荊玉之鼎,楚產 也,而君疑之。若夫璵出於魯,昔有倚頓得之,以為鳧」 杯,其妾視之,誤毀諸地,是魯璵無倚頓之杯久矣。今 有人持璞璵以進,君亦以為魯無璵璧,可乎?夫地之 所產不盡出,王之所藏不盡用也,豈惟荊魯之玉為 然哉?若魯國賢士之藪也。今君以為地不再產,則展 禽之後魯無孔子,孔子之後魯無顏淵,顏淵之後魯 無閔損,閔損之後魯無子羽,子羽之「後,魯無秦非;秦 非之後,魯無曾點;曾點之後,魯無子思;子思之後,魯 無孟軻;孟軻之後,魯無叔孫通、戚麟、高堂生、孔安國、 韋賢、疏廣、匡衡、曹褒之屬矣。是今之生於魯國者,皆 魯璵之沙也;遊於魯國者,皆荊山之石也,奚玉之為? 臣請完鼎而返楚,無使魯庭有刖足之刑,而荊山有 泣玉之士也。」魯王慚,乃命左右以千金價之。左右曰: 「昔者燕昭王以千金致士,今君以千金致玉,臣恐天 下懷寶之士,皆倚昭王之臺而笑矣。致玉而笑士,國 何利焉?」王不聽。

《重賢》
前人

魯王得楚人之玉,謂《張裘》曰:「昔卞和獻玉於楚王,楚 王卻,又刖其足以示眾。夫卻玉不明也,刖士不仁也。 今寡人好玉,楚人以荊山之玉進,寡人賞以千金,是 卞和不幸而遇楚王也。由此觀之,寡人其優乎?」張裘 對曰:「王不如也。」魯王曰:「何為不如?」曰:「臣以為楚王之 明也,故不如。夫得玉不足以彊國,王知之乎?知彊國」 者不以玉,則楚王之卻不可謂不明也;刖士而絕佞 人,不可謂不仁也。當是時,使和氏進一荊山之士於 楚王,則亦不待三獻而三卻也,況刖之乎?今魯國之 士,抱器而進於王,非特楚人之玉也,而王不賞之,獨 何與?王自以為遇玉之禮過於楚王,待楚人之禮過 於和氏,而不知王之戮於天下士也,有甚於刖足,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