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708 (1700-1725).djvu/108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神龜元年九月,尼高皇太后崩于瑤光寺。肅宗詔曰:

「崇憲皇太后,德協坤儀,徵符月晷,方融壼化,奄至崩 殂。朕幼集荼蓼,夙憑德訓,及翕虣定難,是賴謨謀。夫 禮沿情制,義循事立,可特為齊衰三月,以申追仰之 心。」有司奏:「案舊事,皇太后崩儀,自復魄斂葬,百官哭 臨,其禮甚多。今尼太后既存委俗尊,憑居道法。凶事 簡速,不依配極之典;庭局狹隘,非容百官之位。但昔 逕奉接,義成君臣,終始情禮,理無廢絕。輒準故式,立 儀如別。內外群官,權改常服,單衣邪巾,奉送至墓,列 位哭拜,事訖而除。止在京師,更不宣下。」詔可。十一月, 侍中、國子祭酒、儀同三司崔光上言:「『『被臺祠部曹符 文昭皇太后改葬,議至尊皇太后、群臣服制輕重。四 門博士劉季明議云:案《喪服記》雖云改葬緦』,文無指 據,至于注解,乖異不同。馬融、王肅云:『本有三年之服 者,鄭及三重』。然而後來諸儒符融者多,與元者少。今 請依馬、王諸儒之議,至尊宜服緦。案《記》:『外宗為君夫 人,猶內宗』。鄭注云:『為君服斬,夫人齊衰』。不敢以親服 至尊也』。今皇太后雖上奉宗廟,下臨朝臣,至于為姑, 不得過期,計應無服。其清河、汝南二王母,服三年,亦 宜有緦。自餘王公百官為君之母妻,唯期而已,並應 不服。」又太常博士鄭六議云:「謹檢《喪服》并《中代雜論 記》云:『改葬緦』。鄭注:『臣為君,子為父,妻為夫。親見屍柩, 不可以無服,故服緦。三年者緦則期已下無服』。竊謂 鄭氏得服緦之旨,謬三月之言。如臣所見,請依康成 之服緦,既葬而除,愚以為允。」詔可。 按《宣武皇后高 氏傳》:肅宗即位,上尊號曰皇太后,尋為尼,居瑤光寺, 非大節慶,不入宮中。神龜元年,太后出覲母武邑君。 時天文有變,靈太后欲以后當禍,是夜暴崩,天下冤 之。喪還瑤光佛寺,殯葬皆以尼禮。

神龜二年春正月,太后臨朝。以「《太上秦公》喪制未畢」, 不設樂,改葬文昭皇太后高氏。

按《魏書孝明帝本紀》,神龜二年春正月,改葬文昭皇 太后高氏。 按《禮志》,神龜二年正月二日元會,高陽 王雍以靈太后臨朝。太上秦公喪制未畢,欲罷百戲 絲竹之樂。清河王懌以為萬國慶集,天子臨享,宜應 備設。太后訪之于侍中崔光,光從雍所執懌謂光曰: 「宜以經典為證。」光據《禮記》,縞冠元武子姓之冠。父母 有重喪,子不純吉。安定公親為外祖,又有師恩,太后 不許公除,衰麻在體。正月朔日還家哭臨,至尊輿駕 奉慰。《記》云:「朋友之墓,有宿草焉而不哭」,是則朋友有 期年之哀。子貢云:「夫子喪顏淵,若喪子而無服。」喪子 路亦然。顏淵之喪,饋練肉,夫子受之,彈琴而後食之。 若子之哀,則容一期不舉樂也。孔子既大練,五日彈 琴,父母之喪也。由是喪夫子若喪父而無服,心喪三 年,由此而制,雖古義難追。比來發詔,每言師祖之尊, 是則一期之內,猶有餘哀。且《禮》,母有喪服,聲之所聞, 子不舉樂。今太后更無別宮,所居嘉福,去太極不為 大遠。鼓鐘于宮,聲聞于外,況在內密邇也。君之卿佐, 是謂股肱,股肱或虧,何「痛如之!智悼子喪未葬,杜蕢 所以諫晉平公也。今相國雖已安厝,裁三月爾,陵墳 未乾,懌以理證為然。」乃從雍議。 按《孝文昭皇后高 氏傳》,后入掖庭,生世宗及馮昭儀,寵盛,密有母養世 宗之意。后自代如洛陽,暴薨于汲郡之共縣。或云昭 儀使人賊后也。其後有司奏請加昭儀號諡曰文昭 貴人,高祖從之。世宗踐阼,追尊配饗。后先葬城西長 陵東南。陵制卑局,因就起山陵,號終寧陵,置邑戶五 百家。肅宗詔曰:「文昭皇太后,德協坤儀,美符文姒,作 合高祖,實誕英聖,而夙世淪暉,孤塋弗祔。先帝孝感 自衷,遷奉未遂,永言哀恨,義結幽明,廢呂尊薄,禮伸 漢代。」又詔曰:「文昭皇太后尊配高祖,祔廟定號」,促令 遷奉,自終及始。太后當主,可更上尊號,稱太皇太后, 以同漢晉之典,正姑婦之禮,廟號如舊。文昭遷靈櫬 於長陵兆西北六十步,初開終寧陵數丈,於梓宮上 獲大蛇,長丈餘,黑色,頭有「王」字,蟄而不動。靈櫬既遷, 置蛇舊處。 按《宣武靈皇后胡氏傳》,太后父薨,百寮 表請公除,太后不許,尋幸永寧寺,親建剎於九級之 基,僧尼士女赴者數萬人。及改葬文昭高后,太后不 欲令肅宗主事,乃自為喪主,出至終寧陵,親奠遣事, 還哭於太極殿。至於訖事,皆自主焉。 按《張普惠傳》: 普惠轉諫議大夫,任城王澄謂普惠曰:「不喜君得諫 議,唯喜諫議得君。」時靈太后父司徒胡國珍薨,贈相 國、太上秦公。普惠以前世后父無太上之號,詣闕上 疏,陳其不可。左右畏懼,莫敢為通。會聞胡家穿壙下 墳有磐石,乃密表曰:「臣聞優名寶位,王者之所光錫; 尊君愛親,臣子所以慎終。必使勳績相侔,號秩相可, 然後能顯揚當時,傳徽萬代者矣。竊見故侍中、司徒 胡公,懷道含靈,實誕聖后,載育至尊,母儀四海。近樞 克惟」允之,寄居槐體,論道之明。故以功餘九錫,褒假 鑾纛,深聖上之加隆,極慈后之至愛,憲章天下,不亦 可乎?而太上之號,竊謂未衷。何者?《易》稱「天尊地卑,乾 坤定矣。」故曰:「大哉乾元。」又曰:「至哉坤元。」明乾坤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