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710 (1700-1725).djvu/106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經濟彙編禮儀典

 第七十七卷目錄

 喪葬部彙考四十一

  宋聶崇義三禮圖一喪服圖上總說 斬衰衣斬衰裳斬衰圖說 斬衰

  衽圖說 苴絰圖說 腰絰圖說 絞帶圖說 斬衰冠圖說 冠繩纓圖說 苴杖圖說

  菅屨圖說 倚廬圖說 喪服圖下總說 齊衰衣齊衰裳圖說 牡麻絰圖說 冠布纓圖

  說 削杖圖說 布帶圖說 疏屨圖說 大功布衰大功布裳圖說 大功牡麻絰牡麻絰

  纓圖說 繐衰衣繐衰裳圖說 殤小功連衣裳圖說 小功葛絰腰絰葛帶圖說 緦冠澡

  纓圖說

禮儀典第七十七卷

喪葬部彙考四十一

《宋聶崇義三禮圖一》

《喪服圖上》

斬衰衣  ,斬衰裳  ,斬衰衽  ,苴絰,腰絰   ,絞帶   ,斬衰冠  ,冠繩纓,苴杖   ,菅屨   ,倚廬。附:

喪者,鄭《目錄》云:「不忍言死而言喪也。」以喪是棄亡之 辭,若全存居彼,棄亡於此也。案《曲禮》云:「天子曰崩,諸 侯曰薨,大夫曰卒,士曰不祿,庶人曰死。」又《爾雅》云:「崩、 薨、卒、不祿,皆死也。」又鄭注《曲禮》云:「死言澌也,精神澌 盡也。」若親棄於此,而有存於彼,是孝子不忍言父母 精神盡也。服者,言死者既喪,生者制服,但貌以表心, 服以表貌,故《禮記間傳》曰:「斬衰何以服苴?」苴,惡貌也, 所以首其內,見諸外。故斬衰貌若苴,齊衰貌若枲,大 功貌若止,小功緦麻,容貌可也。然周公設經,上陳其 服,下列其人。此言父與諸侯為天子者,是下人為服 上服者也。先言父者,此章恩義並設,忠臣出孝子之 門,義由恩出,故先言父也。《傳》曰:「齊衰大功冠」,其受也。 然斬衰亦冠衣相受,何者?凡喪制服所以表哀,哀有 盛時、殺時,其服乃隨哀隆殺,故初服粗惡,至葬後練 後,大祥後漸細加飾,是以冠受斬衰。裳初三升,冠六 升。既葬,以其冠為受,受衰六升,冠七升。小祥又以冠 為受,受衰七升,冠八升。此是葬後、祥後,皆更以輕服 受之,故有受冠、受服之名。其降服齊衰,初死衰裳四 升,冠七升。既葬以其冠為受受衰七升,冠八升;正服 齊衰五升,冠八升。既葬以其冠為受受衰八升,冠九 升。《義服》齊衰六升,冠九升;既葬以其冠為受受衰九 升,冠十升。《降服》,大功衰七升,冠十升;既葬以其冠為 受受衰十升,冠十一升。《正服》:大功衰八升,冠十升;既 葬衰十升,冠十一升;《義服》、大功衰九升,冠十一升,既 葬衰十一升,冠十二升。以其初喪冠升數,皆與既葬 衰升數同,故傳云「齊衰大功冠。」其《受傳》又曰「小功緦 麻冠其衰」者,謂降服、小功衰冠皆十升,正服、小功衰 冠皆十一升,《義服》、小功衰冠皆十二升,緦麻十五升, 抽其半而七升半。衰冠升數亦同。

斬衰

斬衰

斬衰裳

斬衰裳

{{{2}}}

{{{2}}}

至虞卒哭,其衰六升,《後枸》長三尺三寸。

《圖說》

斬者,不緝也。「斬衰裳」者,謂斬三升苴麻之布以為衰 裳也。凡衰外削幅,裳內削幅,幅三袧。其裳前三幅,後 四幅,每幅辟襵三,象喪冠之辟積三也。袧為辟襵。屈 中者,謂辟兩側空中央也。以袧讀與「屈中曰朐」,義同, 則每布凡三處屈之,辟兩邊相著,自然中央空闕也。 注云:「大古冠布衣布。先知為上,外殺其幅,以便體也」; 後知為下內殺其幅有飾也。後代聖人易之以衣幅 外殺裳幅三袧者,為喪服。負廣出於適寸。適者,辟領 也,與闕中共一尺六寸。負用布方廣尺有八寸,故得 出適兩旁各寸也。負布縫於領下,下垂放之,以其置 在背上,故得負名。「適博四寸出於衰」者,以衰長六寸, 博四寸,綴於外衿之上,廣長當心,適在闕領之外,各 廣四寸,與闕領共有一尺六寸,故兩適向前,與衰相 望,兩傍各出六寸。故《鄭注》云:「前有衰,後有負,左右有 辟領者,孝子哀戚,無所不在也。」賈釋云:「衰之言摧也。 衰當心者,明孝子有哀摧之志也。負在後者,以其負 荷悲哀在於背也。左右辟領謂之適者,以哀戚之情, 當有指適,緣於父母」,不兼念餘事,以示四處皆有悲 痛,是其哀戚無所不在也。衣自領至衣腰二尺二寸, 兩身前後四尺四寸,兩傍共有八尺八寸,加闕中與 辟領尺有六寸。然則此除袪、袂、衰、負四物,唯計衣身 而言,凡用布一丈四寸,袂屬幅而不削。袂所以連衣 身者,明兩袂與衣身參齊也。袪尺二寸,足以容中人 之併兩手也。斬衰三升,三升半謂縷如三升半而不 緝。不言裁割而言斬者,取痛甚之意。知者,按《三年問》 云:「創鉅者其日久,痛甚者其愈遲。」又《雜記縣子》曰:「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