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712 (1700-1725).djvu/15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經濟彙編禮儀典

 第九十三卷目錄

 喪葬部藝文一

  諫營起昌陵疏       漢劉向

  元后誄           揚雄

  朱公叔墳前石碑       蔡邕

  請宣大行遺詔表      諸葛亮

  遺命諸子令         曹操

  武帝哀策文        魏文帝

  蒼舒誄           同前

  武帝誄           曹植

  文帝誄           前人

  卞太后誄          前人

  任城王誄          前人

  大司馬曹休誄        前人

  平陽懿公主誄        前人

  蒼舒誄           前人

  仲雍哀辭          前人

  金瓠哀辭          前人

  行女哀辭          前人

  文明皇太后哀策文      晉書

  武元楊皇后誄       左貴嬪

  遺令            杜預

  武帝哀策文         張華

  武元楊皇后哀策文      前人

  章懷皇后誄         前人

  悼亡賦           潘岳

  景獻皇后哀策文       前人

  哀永逝文          前人

  為楊長文作弟仲武哀祝文   前人

  陽城劉氏妹哀辭       前人

  金鹿哀辭          前人

  傷弱子辭          前人

  為任子咸妻作孤女澤蘭哀辭  前人

  理李含表          傅咸

  又             前人

禮儀典第九十三卷

喪葬部藝文一

《諫營起昌陵疏》
漢·劉向

臣聞《易》曰:「安不忘危,存不忘亡。」是以身安而國家可 保也。故聖賢之君,博觀終始,窮極事情,而是非分明。 王者必通三統,明天命所授者博,非獨一姓也。孔子 論《詩》,至於殷士膚敏,祼將于京,喟然歎曰:「大哉天命! 善不可不傳於子孫」,是以富貴無常。不如是,則王公 其何以戒慎,民萌何以勸勉?蓋傷微子之事周,而痛 殷之亡也。雖有堯舜之聖,不能化丹朱之子;雖有禹 湯之德,不能訓末孫之桀紂。自古及今,未有不亡之 國也。昔高皇帝既滅秦,將都雒陽,感悟劉敬之言,自 以德不及周而賢於秦,遂徙都關中。依周之德,因秦 之阻,世之長短,以德為效,故常戰栗,不敢諱亡。孔子 所謂「富貴無常」,蓋謂此也。孝文皇帝居霸陵北臨廁, 意悽愴悲懷,顧謂群臣曰:「嗟乎,以北山石為槨,用紵 絮斮陳漆其間,豈可動哉」,張釋之進曰:「使其中有可 欲,雖錮南山猶有隙,使其中無可欲,雖無石槨,又何 慼焉。」夫死者無終極,而國家有廢興,故釋之之言為 無窮計也。孝文寤焉,遂薄葬,不起山墳。《易》曰:「古之葬 者,厚衣之以薪,藏之中野,不封不樹,後世聖人易之 以棺槨。」棺槨之作,自黃帝始。黃帝葬於橋山,堯葬濟 陰,丘壟皆小,葬且甚微。舜葬蒼梧,二妃不從。禹葬會 稽,不改其列。殷湯無葬處。文、武、周公葬於畢,秦穆公 葬於雍橐泉宮、祈年館、下樗里子葬於武庫,皆無丘 壟之處。此聖帝明王賢君智土遠覽獨慮無窮之計 也。其賢臣孝子,亦承命順意而薄葬之,此誠奉安君 父,忠孝之至也。夫周公,武王弟也,葬兄甚微。孔子葬 母於防,稱古墓而不墳,曰:「丘東西南北之人也,不可 不識也。」為四尺墳,遇雨而崩。弟子修之,以告孔子。孔 子流涕曰:「吾聞之,古者不修墓。」蓋非之也。延陵季子 適齊而反,其子死,葬於贏博之間,穿不及泉,斂以時 服,封墳掩坎,其高可隱,而號曰:骨肉復歸於土,命也, 魂氣則無,不之也。夫贏博去吳千餘里,季子不歸葬, 孔子往觀之,曰:「延陵季子,於禮合矣。」故仲尼孝子,而 延陵慈父,舜禹忠臣,周公弟弟,其葬,君親骨肉,皆微 薄矣。非苟為儉,誠便於體也。宋桓司馬為石槨,仲尼 曰:「不如速朽。」秦相呂不韋集智略之士而造《春秋》,亦 言薄葬之義,皆明於事情者也。逮至吳王闔閭,違禮 厚葬,十有餘年,越人發之,及秦惠、文、武、昭、莊、襄五王, 皆大作丘壟,多其瘞藏,咸盡,發掘暴露,甚足悲也。秦 始皇帝葬於驪山之阿,下錮三泉,上「崇山墳,其高五 十餘丈,周迴五里有餘,石槨為游館,人膏為燈燭,水 銀為江海,黃金為鳧鴈,珍寶之藏,機械之變,棺槨之 麗,宮館之盛,不可勝原。又多殺宮人,生薶工匠,計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