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716 (1700-1725).djvu/2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經濟彙編禮儀典

 第一百四十六卷目錄

 祀典總部總論二

  大學衍義補總論祭祀之禮

 祀典總部藝文一

  太常箴          漢揚雄

  祭祀志論         後漢書

  祭祀志贊          同前

  答齋議           蔡邕

  禱祀論         唐李德裕

  監祭使壁記        柳宗元

  祭法天道賦       宋文彥博

  祭祀志序          元史

  明郊社宗廟聖廟三禮總敘  明章潢

 祀典總部藝文二

  侍宴華光殿曲水奉敕為皇太子作

               齊謝朓

  州城西園入齋祠社    陳陳叔達

  尚書省受誓誡      唐儲光羲

  和夏選部齋宿韻四首  明劉昌

 祀典總部紀事

 祀典總部雜錄

 祀典總部外編

禮儀典第一百四十六卷

祀典總部總論二

大學衍義補

《總論祭祀之禮》

《易萃》:「王假有廟。」

程頤曰:「王者萃聚天下之道至於有廟,極也。群生至眾也而可一其歸仰,人心莫知其嚮也而能致其誠敬,鬼神之不可度也而能致其來格,天下萃合人心、總攝眾志之道非一,其至大莫過於宗廟,故王者萃天下之道至於有廟,則《萃》道之至也。祭祀之報本於人心,聖人制禮以成其德耳,故豺獺能祭,其性然也。」

《渙》之象曰:風行水上,渙。先王以享於帝立廟。

臣按:萬物本乎天,人本乎祖,天之生物散其氣於萬類,祖之生孫散其氣於眾支,人乃物之一而人君於眾人之中而為天之宗子,萃上天生物之全氣者也。吾所以得天之全者,承吾祖吾考之所得於天者而有之,以為吾家之宗子,人物莫不得天之氣而吾獨受其全,子孫莫不受祖之氣而吾獨受其正,必欲合「萬類之散而咸歸於天,是以享帝於郊;合眾支之散而咸依於祖,是以享祖於廟。」 是則郊天享帝,非獨以之報本而反始。蓋郊祀以奉上帝,所以收天下渙散之心而萃於一,使其知萬物之生一天也;廟享以祀祖宗,所以收一家渙散之心而萃於一,使其知百世之傳一祖也。內而一家之心不散,則彝倫攸敘,九族既睦,倫理以明,思義以篤,聯絡而親比,確為磐石之宗。天下之人孰敢侮予哉!由中而達外,地非一方,人非一姓,莫不興其水木本源之念,江漢朝宗之心,勢雖分散而心則同歸,地雖隔越而心則嚮往,不出壇墠之間,堂陛之近,而天下之大,億兆之眾,其心畢萃於此矣。先儒謂「繫人心合離散之道,莫大於此」 ,豈不信哉。

《虞書》:「肆類于上帝,禋于六宗,望于山川,遍于群神。」

臣按:帝舜攝位之初,既已受終於文祖,而又類於上帝以及於上下神祇,獨於后土之祭闕焉,何也?意者類之為言方以類聚之類也,所謂依郊祀而為之祭,乃易漢儒以解《周禮》者,未必虞時以類名祭之意也。竊恐天地常祀或分祭,而於非常之禮則類合天地而祭之,所祭者以上帝為主而類聚群祀以為一禮,如蘇、胡二氏所云者。夫論禮者當原其本初,而漢儒議禮,率多以成周為主,而強牽在前者,以合於後。《虞書》此數言者,萬世經典。言祭祀之始,先於成周千餘年,要當以之為正。其禮雖為攝位而祭告,實則當時常行之禮,亦萬世當行之禮也。

《益》曰:「至諴感神」,

朱熹曰:「誠感物曰《諴》。《益》推極至誠之道,以為神明亦且感格。」

《商書》:伊尹申誥於王曰:「鬼神無常享,享於克誠。」

臣按:誠之一言感神之本,自古帝王傳授心法之要不過此誠而已,是誠也首見於《虞書》,然言其義而已,未始指言也,指言以示萬世實始於伊尹之此言。夫帝王之道無一而不本乎誠,而於感格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