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717 (1700-1725).djvu/6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儀唱:「行亞獻禮。」執事官以爵進於分獻官。贊引贊「獻 爵。」典儀唱:「行終獻禮。」儀同亞獻。贊引引分獻官復位, 徹饌,執事官徹饌,執帛饌詣燎所,俱候典儀唱行。 按《續文獻通考》,巳酉年奏,仁祖配天地,位西向。秋八 月庚戌,詔改建圜丘於南郊,始定天地合祭禮。時太 祖因覽京房災異之說,採群議獨斷於衷,謂天地猶 人父母,為子之道,致父母異處,安得為孝?乃倣古明 堂遺制,遂定議合祀。至是乃即圜丘之舊壝為崇宇, 名曰「大祀殿」,敕太師、韓國公李善長等督造焉。冬十 一月,丁亥,合祀天地於奉天殿,奉皇考仁祖淳皇帝 配,西向。

按《春明夢餘錄》:「吳元年,建圜丘,以冬至祀昊天上帝; 建方丘,以夏至祀皇地祇。及即位,猶分祀如故。至洪 武十年,因風雨不時,災異時見,覽京房《災異對》,始定 合祀禮。採古明堂遺制,即圜丘舊壝,作大祀殿壇而 屋之。罷方丘,而是歲即奉天殿行焉。」

洪武十一年,定郊祀用制帛。以《大祀殿》成,諭太常每 歲合祭天地於春首。

按:「《明會典》,凡帛五等:曰郊祀制帛,曰奉先制帛,曰禮 先制帛,曰展親制帛,曰報功制帛。」洪武十一年議定: 在京大祀,中祀用制帛,在外王國及府州縣亦用帛, 小祀止用牲醴。

按《續文獻通考》:「洪武十一年冬乙丑,大祀殿成,即圜 丘舊址建大祭殿十二楹,中四楹飾以金,餘施五采。 正中作石臺,設上帝、皇地祇神座於其上。每歲正月 中旬擇日合祭,上具冕服行禮,奉仁祖淳皇帝配享。 殿中殿前為東西廡三十二楹,正南為大祀門十楹, 接以步廊,與殿廡通。殿後為庫六楹,以貯神御之物」, 名曰「天庫」,皆覆以黃琉璃瓦。設廚庫於殿東,少北,設 宰牲亭井於廚東,又少北,皆以步廊通殿道。兩廡後 繚以周牆,至南為石門三洞,以達大祀。門。內為內壇, 外周垣九里三十步,石門大洞南為通道三:中曰神 道,左曰御道,右曰王道。道之兩旁稍低,為從官之道。 齋宮在外垣內之西南,東向。於是敕太常曰:「近命三 公率工部役梓人,於京城之南創大祀殿,以合祀皇 天后土。冬十月,告工已成,特命禮部云,前代之祭,期 以歲止一祀。古人祀天於南郊,蓋以義起耳。故曰南 郊祀天,以其陽生之月;北郊祭地,以其陰生之月。至 陰祭之於陽月,於理可疑。且掃地而祭,其來甚遠,蓋 言祀地尚質而不尚華,後世執古而不變,遂使天地 之享,反不及人之享。若使人之享亦執古而不變,則 當汙尊而抔飲,茹毛而飲血,巢居而穴處也。以今言 之,世果可行乎?斯必不然也。今命太常每歲合祭天 地於春首,正三陽交泰之時,人事之始也。」其後大祀 殿復易以青琉璃瓦云。

洪武十二年正月,合祭天地於大祀殿,以仁祖配。並 諭神樂觀提點教習樂舞。

按《明會典》:「洪武十二年正月,乃合祀於大祀殿,仍奉 仁祖配享,命官分獻日月星辰嶽鎮海瀆山川諸神, 凡一十四壇。」

按《大政紀》:「洪武十二年正月己卯,合祀天地於南郊 大祀殿。」

按《續文獻通考》:「洪武十二年己未春正月十有一日, 合祀天地於大祀殿,仍奉仁祖淳皇帝配,命魏國公 徐達及公侯等分獻日月星辰嶽鎮海瀆山川諸神, 凡一十七壇。正殿三壇,昊天上帝、皇地祇壇俱南向。 仁祖配位壇西向,丹陛之東為壇曰大明,西向,其西 為壇曰夜明,東向。兩廡為壇各六。星辰之壇設於東 西星辰之次。東則太歲,次五嶽,次四海,西則風雲雷 雨,次五鎮,次四瀆天下山川神祇,為壇二,分設於海 瀆之次。」各壇陳設仍舊儀,但仁祖配位玉用蒼璧,太 歲、風雲雷雨酒盞各十,東西廡各共設酒尊三、爵一 十八於壇之南。前期,皇帝致齋五日。前祭二日,太常 司同光祿司官詣壇省牲。至日奠玉帛,進俎,三獻酒, 俱先詣上帝神位前,次詣皇地祇位前,次詣仁祖淳 皇帝前,餘悉仍舊儀。其《祝文》云:「嗣天子臣御名,敢昭 告於昊天上帝、后土、皇地祇,時維孟春,三陽交泰,敬 率臣僚,以玉帛、犧牲、粢盛庶品,恭祀於大祀殿,備茲 燎瘞,皇考仁祖淳皇帝配。」禮畢,詰旦駕還,御奉天殿, 百官行慶成禮,宴群臣於奉天殿前。是祀也,自齋戒 百官至將祭之夕,天宇澄霽。升壇,星緯昭煥,祥飆慶 雲,光彩熠煜,上心甚悅。禮成,敕中書省臣胡惟庸等 曰:「立綱陳紀,治世馭民,始由上古之君,至今相承而 法則焉。凡有國者,必以祀事為先。祀事之禮,起於古 先聖王,其周旋上下、進退、奠獻,莫不有儀。然儀必貴 誠,而」人心難測,至誠者少,不誠者多,暫誠者或有之。 若措禮設儀,文飾太過,使禮煩人倦,而神厭弗享,非 禮也。故孔子曰:「禘自既灌而往者,吾不欲觀之矣。」朕 周旋祀禮,十有一年,見其儀太繁,乃以義起,更其儀 式,合祀社稷。既祀,神乃歡洽。今十二年春,始合天地 大祀,而上下悅,若有嚮答於朕心。爾中書「下翰林,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