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723 (1700-1725).djvu/16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大清會典》。康熙二十三年。

諭「令喇嘛僧道等祈雨。」禮部題准,交與理藩院,在城

北黃廟遵行其

「真武廟等五處。仍令本部堂官祈禱」 真人府法官,

另於「九蓮宮設壇祈禱」 ,齋戒禁例俱照前行。凡祈晴與祈雨同。

雩祀部彙考四

《禮記》:

《月令》

仲夏之月,命有司為民祈祀山川百源。大雩,帝用盛 樂。乃命百縣雩祀百辟卿士有益於民者,以祈穀實。

陽氣盛而常旱。山川百源,能興雲雨者也。眾水始所出為百源,必先祭其本,乃雩。雩,吁嗟求雨之祭也。雩帝,謂為壇南郊之旁,雩五精之帝,配以先帝也。自鞀鞞至柷敔皆作,曰盛樂,凡他雩用歌舞而已。百辟卿士,古者上公,若勾龍、后稷之類也。《春秋傳》曰:「龍見而雩。」雩之正當以四月。凡周之秋三月之中而旱,亦修雩禮以求雨,因著《正雩》。此月失之矣,天子雩上帝,諸侯以下雩上公,周冬及春夏雖旱,禮有禱無雩。正義曰:四月純陽用事,故制禮,此月為雩,縱不旱亦為雩。雩音近吁。又《女巫職》云:「凡邦之大災,歌哭而請歌哭。」則吁嗟之類。旱又是大災,故須吁嗟求雨。註《春秋》者,以雩為遠,謂遠為百穀祈雨,非鄭義也。雩祭天,當從陽位,五天總祭,不可偏在四方,故知在南郊也。春夏秋冬,共成歲功,不可偏,故雩五精之帝,以自外至者,無主不正,當以人帝配之。大皞配靈威仰,炎帝配赤熛怒,黃帝配含樞紐,少皞配白招拒,顓頊配汁光紀,故云「配以先帝」也。凡他雩,歌舞而已。正雩則非唯歌舞,兼有餘樂。雩之與禱所以異者,《考異郵》說云:「天子禱九州山川,諸侯禱封內,大夫禱所食邑。」又僖公三時不雨,帥群臣禱山川,以過自讓。凡雩必先禱,故云「乃命百縣,祈祀山川。」百源,始《大雩帝》是也。

《祭法》

《雩宗》,祭水旱也。

宗當為「禜。」雩禜,亦謂水旱壇也。雩之言吁嗟也。《正義》曰:禜亦營域也。為營域而祭之,故曰「雩禜」也。

雩祀部總論

《春秋》四傳。

桓公五年

《春秋》:「秋,大雩。」

《傳例》曰:「書,不時也。」失龍見之時。

《左傳》:「秋,大雩,書,不時也。凡祀,啟蟄而郊,龍見而雩,始 殺而嘗,閉蟄而烝,過則書。」

《公羊傳》:「大雩者何?旱祭也。」

雩旱請雨,祭名不解。大者,祭言大雩,大旱可知也。君親之南郊,以六事謝過自責,曰:「政不一與?民失職與,宮室崇與,婦謁盛與,苞苴行與,讒夫倡與?使童。」男女各八人舞而呼雩,故謂之雩。不地者,常地也。

然則何以不言旱?言「雩」則旱見,言「旱」則雩不見。何以 書?「記災也。」

《胡傳》:「大雩者,雩於上帝用盛樂也。諸侯,雩於境內之 山川爾。魯諸侯而郊禘、大雩欲悉書於策,則有不勝 書,故雩祭則因旱以書,而特謂之大,此皆國史所不 能與,君子以謂性命之文是也。明乎《春秋》所書郊禘、 大雩之義,則知聖人治國如指掌之說矣。」

襄公五年

《春秋》:「秋,大雩。」

《左傳》:「秋,大雩,旱也。」

雩,夏祭,所以祈甘雨。若旱則又修其禮,故雖秋雩,非書過也。然經與「過雩」同文,是以傳每釋之曰「旱也。」雩而獲雨,故書「雩」而不書旱。

定公元年

《春秋》,九月,大雩。

無傳。過也。

《公羊傳》:「九月,大雩。」

定公得立尢,喜而「不恤民」之應。

《穀梁傳》:「雩月,雩之正也。秋大雩,非正也。冬大雩,非正 也。秋大雩,雩之為非正,何也?」

「冬,禾稼既成,猶雩」,則非禮可知。秋,禾稼始苗,嫌當須雨,故問也。

毛澤未盡,人力未竭,未可以雩也。雩月,雩之正也。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