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723 (1700-1725).djvu/59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遺育矣,又安能熾昌以至於此?故臣深以謂國家傳 祚至今,皆二人之力也。」二人死皆以義,甚可悼痛。雖 當時趙武為嬰服喪三年,為之祭奠,春秋祠之,世世 勿絕,然今不知其祠所在,竊慮其祠或廢而弗舉,或 舉而弗葺而弗封,三者皆闕典也。《左氏》曰:「鬼有所歸, 乃不為厲。」自宋有天下,甲子百二十二年于茲矣,而 二人忠義,未見褒表,廟食弗顯。故仁宗在位,歷年至 多,而前星不耀,儲嗣屢闕。雖天命將啟先帝以授陛 下,然或慮二人精魂久無所歸,而亦因是為厲也,何 哉?蓋二人能保趙孤,使趙「宗復續,其德甚厚,則趙宗 之續,國統之繼,皆自二人為之也。況二人者,忠誠精 剛,洞貫天地,則其魂常遊於太空,而百世不泯。臣今 欲朝廷指揮,下河東北晉、趙分域之內,訪求二人墓 廟,特加封爵旌表。如或自來未立廟貌,即速令如法 崇建,著於《甲令》,永為祀典。」如此則忠義有勸,亦可見 聖朝不負「於二人者矣。」

《續文獻通考》:「高宗時,莆田教授徐士龍建鄉賢祠,以 祀林攢、蔡襄,牓曰『名賢堂』。嘉定三年,知軍任一龍增 入陳俊卿扁,曰『三賢堂』。十三年,知軍陳汝復立朱文 公祠於三賢祠之東。」

朱熹為漳州守,建「三先生祠」以祀濂溪、明道、伊川,而 繼守趙汝讜并塑文公像為「四先生祠。」

《宋史洪咨夔傳》:咨夔知龍州,毀鄧艾祠,更祠諸葛亮, 告其民曰:「毋事仇讎而忘父母。」

《金史蒲察思忠傳》:思忠遷潞王傅,被詔與翰林侍讀 學士張行簡討論武成王廟配等列,思忠奏曰:「伏見 武成王廟配享諸將,不以世代為先後。按唐祀典,李 靖、李勣居吳起、樂毅上。聖朝,太祖以二千之眾,破百 萬之師,太宗克宋,成此帝業。秦王宗翰、宋王宗望、婁 室、谷神與前代之將,各以功德間列可也。」

《春明夢餘錄》:趙弼作《文文山傳》云:公既赴義,其日大 風揚沙,天日盡晦,咫尺不辨,城門晝閉。自此連日陰 晦,宮中皆秉燭而行,群臣入朝亦爇炬前導。世祖問 張真人而悔之,贈公特進金紫光祿大夫、太保、中書 平章政事、廬陵郡公,諡忠武。命王積翁書神主,灑掃 柴市,設壇以祀之。丞相孛羅行初奠禮,忽狂飆旋地」 而起,吹沙滾石,不能啟目。俄捲其神主於雲霄,空中 隱隱雷鳴,如怒之聲,天色愈暗。乃改《前宋少保「右丞 相信國公》,天俄開霽。

于少保忠節祠,在崇文門內東裱背巷,公故賜宅也。 祠三楹,祀少保、兵部尚書于謙,塑公像危坐。歲春秋, 遣太常寺官致祭。

《續文獻通考》:「許遠廟在海寧縣西。五代梁初建,後增 祀唐中丞張巡,宋併祀南霽雲、雷萬春、姚誾。洪武初, 以海寧故,鹽官乃遠所生,因獨祀遠。」

仁宗洪熙中,建方氏祠在寧海縣十一都,祀方正學、 孝孺父子,每歲春秋致祭。又臥龍山有方先生祠。嘉 靖初建,祠孝孺父《遜志》。

名宦鄉賢祀典部雜錄

《燕翼貽謀錄》。皇朝追褒先賢,皆有所因。仁宗景祐元 年九月,詔封扁鵲為神應侯,以上疾愈,醫者許希有 請也。徽宗崇寧元年二月,封孔鯉泗水侯,孔汲沂水 侯,崇先聖之祠也。六月,封伯夷清惠侯,叔齊仁惠侯, 重節義之風也。宣和元年五月甲申,封列禦寇沖虛 觀妙真君、莊周微妙元通真君,尚虛無之教也。然仁 宗因醫者之請,姑勉從之。伯魚、子思之封,以配享從 例封也。伯夷、叔齊遜千乘之國,豈求身後虛名?莊列 物外,又何羨「真君」之號?不必封可也。

《續文獻通考》:常熟令孫應時建吳公祠以祀子游。朱 文公有記云:「按《太史公志》,孔門諸子多東州之士,獨 子游為吳人。縣有巷名子游,有橋名文學。《圖經》又言 公之故宅在縣西北,而舊井存焉。則今雖不可復見, 而公為此縣之人不誣矣。」

又賜蘄王韓世忠廟額曰「旌武」,賜台州滕膺廟額曰 「義靈。」膺嘗磔方臘將呂師囊者也。

《日知錄》:《漢書萬石君傳》:「石慶為齊相,齊人為立石相 祠。」《于定國傳》:「父于公,為縣獄吏,郡中為之立生祠,號 曰于公祠。」《漢紀》:「欒布為燕相,有治跡,民為之立生祠。」 此後世立生祠之始。

今代無官,不建生祠,然有去任未幾而毀其像,易其 主者。《舊唐書》:「狄仁傑為魏州刺史,人吏為立生祠。及 去職,其子暉為魏州司功參軍,貪暴為人所惡,乃毀 仁傑之祠。」則唐時已有之矣。《後漢書》:「張翕為越巂太 守,有遺愛。其子湍復為太守,蠻人歡喜,奉迎道路,曰: 『郎君儀貌類我府君』。」後湍頗失其心,有欲叛者,諸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