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724 (1700-1725).djvu/22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即宮待事之處

《地官遺人》「掌郊野之委積,以待賓客。」

《鄭鍔》曰:「芻薪、禾米、賓客、道路之所須,而郊勞之禮實在乎此,故積於郊里以待之。」

凡賓客、會同、師役,掌其道路之委積。「凡國野之道,十 里有廬,廬有飲食;三十里有宿,宿有路室,路室有委; 五十里有市,市有候館,候館有積。」

王昭禹曰:「眾之所至,必有所須,故道路皆有委積以待之。」

《春官》大宗伯之職,以賓禮親邦國。

鄭鍔曰:「天子之於諸侯,以分言之則君臣,以情言之則賓主,故先王不待以純臣之義而以賓禮親之,我有以親之,彼安得不吾親哉?」

春見曰「朝」,夏見曰「宗」,秋見曰「覲」,冬見曰「遇。」

鄭康成曰:「朝猶朝也,欲其來之早。宗,尊也,欲其尊王。覲之言勤也,欲其勤王之事。遇,偶也,欲其若不期偶至 。」 鄭鍔曰:「朝宗則在朝,時則用春夏,其位則諸公東面,諸侯西面,說者以為萬物交際之時,以象生氣之文,人君則於堂下而見之,所以通上下之情。覲遇則在廟,時則用秋冬,其位則諸侯一於北面,說者以為」 萬物分辨之時,以象殺氣之質也。人君則於堂上而見之,所以正君臣之分。《記》曰:「覲禮不下堂而見諸侯,下堂而見諸侯」 ,天子之失禮也。由夷王以下,蓋朝廷出迎賓則下堂,覲禮不迎賓則不下堂也。朝則天子當宁而立,宁者,門屏之間,以象陽之出,布散於外;覲則天子當扆而立,扆者,戶牖之間,以「象陰之入,收藏於內。」 此又朝覲之別也 。陳及之曰:「《大宗伯》曰:『春見曰朝,冬見曰遇』。《大行人》曰:『春朝諸侯而圖天下之事,秋覲以比邦國之功,夏宗而陳天下之謨,冬遇以協諸侯之慮,時會以發四方之禁,殷同以施天下之政』。」 又曰:「侯服歲一見,甸服二歲一見,男服三歲一見,采服四歲一見,衛服五歲」 一見,要服六歲一見。司馬曰:「春以禮朝諸侯,圖同事;夏以禮宗諸侯,陳同謨;秋以禮覲諸侯,比同功;冬以禮遇諸侯,協同慮;時以禮會諸侯,發同禁;殷以禮同諸侯,施同政。」 鄭康成以六服之內以時分來,或朝春,或宗夏,或覲秋,或遇冬,賈公彥從而廣之曰:「春則東方盡來,夏則南方盡來,秋則西方盡」 來,冬則北方盡來。以余論之,皆未允。以為春則東方諸侯盡來耶,則比功之禮未嘗施之矣。以為夏則南方諸侯盡來耶,則協慮之禮未嘗施之矣。若圖事專以待東方諸侯,比功專以待西方諸侯,陳謨專以待南,協慮專以待北,則王政豈無偏黨之患哉?案《周官》云:「六年五服一朝,又六年王乃時巡,考制度於四嶽,諸侯各朝於方嶽。」 又案《王制》:諸侯於天子,比年一小聘,三年一大聘,五年一朝。然則四方諸侯,六年惟一朝耳。若然,以春來則曰朝,以夏來則曰宗,以秋來則曰覲,以冬來則曰遇耳。猶漢律,春曰朝,秋曰請。吳王濞春不朝,使人為秋請是也。又《尚書》:「康王初即位,太保率東方諸侯入應門右,畢公率西方諸侯入應門左。」 則是康王初即位,四方諸侯以朝,適皆在京師,又安有春則東方來,夏則南方來,秋則西方來,冬則北方來耶?其所謂「圖天下之事」 等語,作禮者之詞,而司馬又承之也。而其有可疑者,《大行人》謂六服諸侯朝有疏數之節,六年而畢。近世蘇東坡說《書》,亦以一朝為畢朝,未約其實也。當從識者論之。

時見曰「會」,殷見曰「同。」

鄭康成曰:「時見者,言無常期。諸侯有不順服者,王將有征討之事,則既朝覲,王為壇於國外,合諸侯而命事焉。《春秋傳》曰『有事而會』是也。殷猶眾也,十二歲王如不巡狩,則六服盡朝。朝禮既畢,王亦為壇,合諸侯以命政焉,如王巡守,殷見四方,四方分來,終歲則遍 。」 王氏《詳說》曰:「時會則事出非常,故無常時。殷同則有」 常時,亦如常朝之歲。但會同之禮,因朝覲之時行之,故又曰「大朝覲。」

朝覲會同,則為上相。

王氏《詳說》曰:「《小行人》曰『為承而擯』,此則曰『為上相』」 者,何耶?夫擯相一也,《司儀》曰「掌擯相之禮」 是也。但出接客曰擯,入詔禮曰相,因其事而異其名耳。成周重賓禮,故朝覲會同,使宗伯為上相,使行人為承擯,在宗伯言相,在行人言擯,出入異辭也。然《小行人》既為承擯矣,而《肆師》又云「大朝覲佐擯」 ,又何耶?蓋佐亦承也。《小行人》於常朝覲為承擯,《肆師》於大朝覲則為承擯,《大宗伯》於凡朝覲皆為上相矣。擯者五人,卿為上相。宗伯卿也。

《小宗伯》之職,「大賓客,受其將幣之齎。」

鄭鍔曰:「賓客見王,必用束帛加璧以為禮,是謂將幣。《行人》之官,所謂將幣者,三享是也。享多儀,儀不及物,君子以為不享,故有見王之幣及有將幣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