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727 (1700-1725).djvu/97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門內之東,西面立;侍臣從立于皇帝之後。太常卿與 博士退立于左,皇帝立定,樂止。三老、五更皆杖,各二 人夾扶左右。太常少卿引道敦史執筆以從。三老入 門,《舒和之樂》作。三老、五更立于門西,東面北上。奉禮 引群老隨入,立于其後。初,三老立定,樂止,太常卿前 奏:「請再拜。」退復位。皇帝再拜,三老、五更去杖,攝齊以 答再拜。畢,皇帝揖進,三老在前,五更從,仍杖夾扶如 初。至階,皇帝揖升,俱就坐後,揖立,樂止。侍衛之官量 人從升,皇帝西面再拜三老,三老南面答再拜。皇帝 西向再拜,五更、五更答再拜。《休和之樂》作。三老、五更 俱坐,三公授几,九卿正履訖,殿中監、尚食奉御進珍 羞及黍稷等,皇帝省之,遂設于三老前,樂止。太常卿 引皇帝詣三老座前,執醬而饋訖,太常卿引皇帝詣 酒尊所取爵,侍中贊酌酒訖,太常卿引皇帝進,執爵 而酳。尚食奉御以次進珍羞酒食于五更前,國老庶 老等皆坐,又設酒食于國老庶老前,國老庶老等皆 食。皇帝即座,太樂令引工升,奏《韶和》之樂。三終,三老 乃論五孝六順,典訓大綱,格言宣于上,惠音被于下。 皇帝乃虛躬請受,敦史執筆,錄善言善行。事終,二舞 作于懸中訖,禮畢,三老以下降筵,太常少卿及奉禮 引導皆如初。太常卿引皇帝從以降階,《太和之樂》作, 皇帝逡巡立于階前,樂止。三老、五更出,《舒和之樂》作, 太常卿引皇帝升立于階上,三老、五更出門,樂止。侍 中前奏:「禮畢。」退復位。太常卿引皇帝降還大次,三老、 五更升安車導從而還。通事舍人引群官及學生等 以次出。明日,三老詣闕表謝。

天寶元年賜侍老粟帛加板授

按《唐書元宗本紀》:「天寶元年正月辛未,大赦,改元,賜 侍老八十以上粟帛。二月丙申,合祭天地于南郊,大 赦,侍老加板授。」

按《冊府元龜》,「天寶元年正月改元,詔天下侍老八十 以上者,宜委縣官每加存問,仍量賜粟帛。侍丁者令 其養母,孝假者矜其在喪。此王政優容,俾伸情理。而 官吏不依令式,多雜役使。自今已後,更不得然。」 天寶八載,賜男婦高年者一子侍。

按《唐書元宗本紀》:「天寶八載閏六月丙寅,群臣上尊 號,大赦。男子七十,婦人七十五以上,皆給一子侍。」 按《冊府元龜》,「天寶八載閏六月,冊尊號禮畢,詔高年 給屬存養,因時定式,務廣仁恩。其天下百姓,丈夫七 十以上,婦人七十五以上,宜各給一人充侍,仍自簡 擇至八十以上,依嘗式處分。」

德宗貞元五年蕭昕等歸老特給半祿

按《唐書德宗本紀》,不載。 按《冊府元龜》,「貞元五年四 月,以太子少傅兼禮部尚書蕭昕為工部尚書,前太 子少詹事韋建為祕書,並致仕,仍給半祿料。已後致 仕官,並宜准此舊例給半祿及賜帛,其俸料悉絕。帝 念歸老之臣,特命賜其半焉。致仕官給半祿,自昕等 始也。」

穆宗長慶元年賜高年粟及綿絹復詔官內高年者存問給賜

按:《唐書穆宗本紀》,不載 按《冊府元龜》,「長慶元年正 月,郊祀禮畢,大赦天下,百姓高年者,賜粟及綿絹有 差。三月,詔官內高年不能自存者,差官就問,給賜粟 帛。」

後唐

莊宗同光元年詔諸道管內年踰百歲者給復除名八十至九十者一子免役

按《五代史唐本紀》,不載。 按《冊府元龜》,同光元年四 月即位,制曰:「應諸道管內,有高年踰百歲者,便與給 復,永俾除名。自八十至九十者,與一子免役,州縣不 得差徭。」

明宗天成二年詔八十以上及家長廢疾者一丁奉養

按《五代史唐本紀》,不載。 按《冊府元龜》,天成二年十 月辛丑詔曰:「敬老之規,前王所重,養親之道,為子居 先。應有年八十以上及家長有廢疾者,宜免一丁差 役,俾遂奉養。」

後晉

高祖天福二年制八十以上者免一丁差徭

按《五代史晉本紀》,不載。 按《冊府元龜》,天福二年四 月丁亥,制曰:「洪荒之內,鄉黨之中,宜弘養老之規,式 表問年之道。天下百姓有年八十以上者,與免一丁 差徭,仍令逐處簡署上佐官。」

後周

太祖廣順元年賜李建崇等袍帶令內殿起居退就公食

按《五代史周本紀》,不載。 按《冊府元龜》,「廣順二年十 一月,左監門衛上將軍李建崇、右神武大將軍安伸、 左領軍將軍慕容業、右領衛將軍劉彥章,各賜紫綺 正錦袍、金塗銀束帶。建崇等皆年七十餘,太祖以舊 將累為刺史留後,老居班列,故有是賜。仍令每日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