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728 (1700-1725).djvu/8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伊耆氏,「軍旅授有爵者杖。」

黃氏曰:「有爵者皆有統率,在軍見王、見帥,宜當執杖。今三衙兵官常朝亦執杖也 。」 鄭鍔曰:「軍中以斧鉞為威,將帥所執爾。若有爵者在其中,既非仗鉞之將,又匪將校之列,宜有以表異之,故授以杖,見其爵位之尊。」

秦并天下罷講武之禮為角觝

按《文獻通考》:「秦始皇既并天下,分為三十六郡,郡置 材官,聚天下兵器于咸陽,鑄為鍾鐻,講武之禮,罷為 角觝。」

漢制,設南北軍,置材官于郡國。

按杜佑《通典》:「漢興,設南北軍之備,外命天下郡國選 能引強蹶張、材力武猛者,以為轉車騎士、材官、樓船。 常以立秋後郊禮畢,斬牲于東門,以薦陵廟,肄孫吳 兵法六十四陣。每十月都課試金革騎士,各有員數。 如有寇警,平地用車騎,山阻用材官,水泉用樓船。孝 文納晁錯之策,以為軍之勝負定于內,有事則可以 應于外。」頗祖周《司馬法》、齊寄政之制,徙人于邊,以起 軍伍。元帝用貢禹議,始罷《角觝戲》。

高祖元年帝齋戒設壇場拜韓信為大將軍

按《漢書高祖本紀》:「元年,漢王既至南鄭,諸將及士卒 皆歌謳思東歸。韓信為治粟都尉,亦亡去。蕭何追還 之,因薦于漢王曰:『必欲爭天下,非信無可與計事者』。 于是漢王齋戒,設壇場,拜信為大將軍,問以計策。」 按杜佑《通典》:「漢高帝初為漢王,都漢中,將還定三秦, 擇良日,齋戒,設壇場,具禮拜韓信為大將軍,部署諸 將」,東出陳倉,收秦地。

後漢

後漢以立秋日郊禮畢,始講武事。

按《後漢書禮儀志》:「立秋之日,自郊禮畢,始揚威武,斬 牲於郊東門,以薦陵廟。」其儀,乘輿御戎路,白馬朱鬣, 躬執弩射牲,牲以鹿麛。太宰令、謁者各一人,載獲車 馳駟送陵廟。還宮,遣使者齎束帛以賜武官。武官肄 兵,習戰陣之儀。斬牲之禮,名曰貙劉。兵官皆肄孫吳 兵法六十四陣,名曰「乘之。」

按杜佑《通典兵官》:「後漢立秋之日,皆肄孫吳兵法六 十四陣。既還,公卿已下陣雒陽街,乘輿到,公卿已下 拜。天子下車,公卿親識顏色,然後還宮。」

靈帝中平五年冬十月甲子帝自稱無上將軍耀兵于平樂觀

按《後漢書靈帝本紀》云云。

按杜佑《通典》:「中平五年,以天下黃巾賊起,大發四方 兵,講武耀兵于平樂觀。以小黃門蹇碩為上軍校尉, 武賁中郎將袁紹為中軍校尉,屯騎校尉鮑鴻為下 軍校尉,議郎曹操為典軍校尉,趙融為助軍左校尉, 馮芳為助軍右校尉,諫議大夫夏年為左校尉,淳于 瓊為右校尉,凡八人,皆統于碩。起大壇,上十二重,五」 采華蓋,高十丈。壇東北為小壇,復建五采華蓋,高九 丈。列步騎兵士數萬人,結營為陣。天子親出臨軍,駐 大華蓋下,大將軍何進駐小華蓋下。禮畢,帝躬擐甲 介馬,稱「無上將軍」,行陣三匝,還。

獻帝建安二十一年冬閱兵曹操親執金鼓以令進退

按《後漢書獻帝本紀》,不載。 按《禮儀志注》,《魏書》曰:「建 安二十一年三月,曹公親耕藉田。有司奏四時講武 于農隙。漢承秦制,三時不講,唯十月車駕幸長安水 南門,會五營士,為八陣進退,名曰乘之。今金革未偃, 士民素習,可無四時講武,但以立秋擇吉日,大朝車 騎,號曰治兵。上合禮名,下承漢制也。」

按杜佑《通典》:「建安二十一年閱兵,魏王曹操親執金 鼓,以令進退。」

延康元年秋閱兵于郊

按《後漢書。獻帝本紀》。不載 按杜佑《通典》。「延康元年。 曹丕嗣魏王。其年秋閱兵于郊。公卿相儀。王御華蓋。 親執金鼓之節。」

魏制「遣將符節郎授節推轂。」

按杜佑《通典魏故事》:「遣將出征,符節郎授節鉞,跪而 推轂。」

《晉制》,「臨軒遣將,尚書授節鉞,跪而推轂。」

按《晉書禮志》「漢魏故事,遣將出征,符節郎授節鉞于 朝堂。其後荀顗等所定新禮,遣將御臨軒,尚書授節 鉞,依古兵書跪而推轂之義也。」

武帝太康四年十二月庚午大閱于宣武觀

按:《晉書武帝本紀》云云。

太康六年。十二月甲申。大閱于宣武觀。旬日而罷 按《晉書武帝本紀》云云。 按禮志。太始四年九月。咸 寧元年。太康四年。六年冬。皆自臨宣武觀。大閱眾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