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728 (1700-1725).djvu/98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庶疫剛癉,莫我敢當。」凡六十六字。

《前書》注云:「以正月卯日作。」

乘輿黃赤綬,四采,黃、赤、紺、縹、淳黃圭,長丈九尺九寸, 五百首。

《漢舊儀》曰:璽皆白玉,螭虎紐,文曰「皇帝行璽」 、「皇帝之璽」 、「皇帝信璽」 、「天子行璽」 、「天子之璽」 、「天子信璽」 ,凡六璽。「皇帝行璽」 、凡封之璽,賜諸侯王書,信璽發兵徵大臣,天子行璽策拜外國,事天地鬼神。璽皆以武都,紫泥封,青囊,白素裡,兩端無縫,尺一版中約署皇帝帶綬,黃地六采,不佩璽。璽以金銀縢組,侍中組負以從。秦以前,民皆佩綬,金、玉、銀、銅、犀、象為方寸璽,各服所好。奉璽書,使者乘馳傳。其驛騎也。三騎行,晝夜千里為程。《吳書》曰:「漢室之亂,天子北詣河上,六璽不自隨,掌璽者投井中。孫堅北討董卓,頓軍城南,官署有井,每旦有五色氣從井出。堅使人浚得傳國璽,其文曰:『受命于天,既壽永昌』。」 方圍四寸,上有紐文,槃五龍,璡七寸,管龍上一角缺。《獻帝起居注》曰:「時六璽不自隨,及還于閣上得。」 《晉陽秋》曰:「冉閣大將軍蔣幹以傳國璽付河南太守戴施,施獻之,百僚皆賀。璽光照洞徹,上蟠螭文隱起,書曰:『昊天之命,皇帝壽昌』。秦舊璽也。徐廣曰:『傳國璽文曰『受天之命,皇帝壽昌』』。」

諸侯王赤綬。

《徐廣》曰:「太子及諸王,金印龜紐,纁朱綬。」

「四采,赤黃縹紺,淳赤圭」,長二丈一尺,三百首。

荀綽《晉百官表注》曰:「皇太子朱綬,三百二十首。」

太皇太后、皇太后,其綬皆與乘輿同。皇后亦如之。 長公主、天子貴人與諸侯王同綬者,加特也。諸國貴 人、相國皆綠綬,三采,綠紫紺淳綠圭,長二丈一尺,二 百四十首。

《前書》曰:相國、丞相皆秦官,金印紫綬;高帝相國,綠綬。徐廣曰:「金印綠綟綬。綟音戾,草名也,以染似綠。」 又云:似紫紫綬,名緺綬音瓜,其色青紫。綟字亦盭音同也。傳寫者誤作「縶。」 公加殊禮,皆服之。何承天云:「緺音媧,青紫色。綬。綟,紫色也。」

公、侯、將軍紫綬,二采,紫白,淳紫圭,長丈七尺,百八十 首。公主、封君服紫綬。

《前書》曰:「太尉,金印紫綬;御史大夫位上卿,銀印青綬。成帝更名大司空,金印紫綬;將軍亦金印。」 《漢官儀》曰:「馬防為車騎將軍,銀印青綬,在卿上。絕席。」 和帝以竇憲為車騎將軍,始加金印,次司空。

九卿、中二千石、二千石,青綬,三采,青白紅,淳青圭,長 丈七尺,百二十首。

一號青緺綬

自青綬以上,縌皆長三尺二寸,與綬同采而首半之。 縌者,古佩璲也。佩綬相迎受,故曰「縌。」紫綬以上,縌綬 之間得施玉環鐍云。

《通俗文》曰:缺環曰鐍。《漢舊儀》曰:「其斷獄者,印為章也。」

千石、六百石黑綬,三采,青赤紺,淳青圭,長丈六尺,八 十首。四百石、三百石長同。

《漢官》曰:「尚書僕射,銅印青綬。」

四百石、三百石、二百石黃綬,淳黃圭,一采,長丈五尺, 六十首。自黑綬以下,縌綬皆長三尺,與綬同采而首 半之。百石,青紺綸,一采,宛轉繆織,長丈二尺。

丁孚《漢儀》載,太僕大中大夫襄言,乘輿綬,黃地,冒白羽,青絳綠,五采,四百首長二丈三尺。詔所下王,綬,冒亦五采,上下無差。諸王綬,四采,絳地,冒白羽,青黃去綠,二百六十首,長二丈二尺。公主綬如王侯,絳地,紺縹三采,百二十首長丈八尺。二千石綬羽青地,桃華縹,三采,百二十首長丈八尺。黑綬羽,青地絳,二采,八十首,長一丈七尺。「黃綬,一采八十首,長丈七尺,以為常式。民織綬不如式,沒入官,犯者為不敬。二千石綬以上,禁民無得織以粉組。」 皇太后詔可,王綬如所下。

凡先合單紡為一系,四系為一扶,五扶為一首,五首 為一文,文采淳為一圭首,多者系細,少者系麤,皆廣 尺六寸。

《東觀書》曰:「建武元年,復設諸侯王,金璽綟綬;公侯,金印紫綬;九卿、執金吾、河南尹,秩皆中二千石;大長秋、將作大匠、度遼諸將軍、郡太守、國傅相,皆秩二千石;校尉、中郎將、諸郡都尉、諸國行相、中尉、內史,中護軍司直,秩皆二千石;以上,皆銀印青綬;中外官尚書令、御史中丞,治書侍御史,公將軍長史,中二千石丞,正」 平諸司馬,中宮王家僕、雒陽令,秩皆千石。尚書、中謁者、黃門、穴從四僕射,諸都監、中外諸都官令,都候、司農部丞,郡國長史,丞候司馬千人,秩皆六百石。家令、侍僕,秩皆六百石。雒陽市長,秩四百石。王家長,秩皆四百石,以上皆銅印黑綬。諸署長、楫櫂丞,秩三百石。諸秩千石者,其丞、尉皆秩四百石。秩「六百石」 者,丞、尉,秩三百石,四百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