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730 (1700-1725).djvu/70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舊唐書崔神慶傳》:開元中,神慶子琳皆至大官,群從 數十人,趨奏省闥。每歲時家宴,組珮輝映,以一榻置 笏,重疊於其上。

《雜錄》:上以紫金帶賜岐王,蓋昔高宗破高麗所得。開 元中,高麗遣使來朝,宴內殿,因從容言於內臣曰:「本 國自亡此帶,歲荒民散,干戈屢起,幸在內帑一見足 矣。」上聞之,命封付其使。

《孔帖》:「唐元宗欲廢皇后王氏,后兄守之懼,為求厭勝。 浮屠明悟教祭北斗,取霹靂木刻天地文及帝諱佩 之。」

《唐書柳渾傳》:渾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玉工為帝作帶, 誤毀一銙,工不敢聞,私市它玉足之。及獻,帝識不類, 擿之,工人伏罪。帝怒其欺,詔京兆府論死。渾曰:「陛下 遽殺之則已,若委有司,須詳讞乃可。於法:誤傷乘輿 器服,罪當杖,請論如律。」由是工不死。

《蘇氏家語》:唐柳公綽有家法,諸子仲郢,皆束帶定省 於中門之外。公綽卒,事公權如父,每見未嘗不束帶。 為京兆尹時,遇公權必下馬端笏立,公權暮歸,必束 帶迎侍,公權屢以為言,仲郢終不以官達,少改 《樂善錄》:裴度屢黜場屋,有相者謂曰:「公形神稍異,若 不貴必餓死」公一日遊香山寺,見一婦人致緹。請幫助識別此字。於 僧伽欄楯之上,祈禱良久,不取而去。公知其忘,追之 不及,待亦不至。公㩦以歸。遲明復往候之,其婦人果 來。公問其故,婦人曰:「父以罪被繫,昨告人得 玉帶 二、犀帶,以賂津要,不幸失去,不測之禍,父無所逃矣。」 公遂還其物。婦人願留半,公亦不受。後數年,相者見 之,大驚曰:「公陰德及物,前程萬里,非吾術之所能知」 也。

《唐書裴度傳》:度拜淮西宣慰招討處置使,入對延英 曰:「主憂臣辱,義在必死。賊未授首,臣無還期。」帝壯之, 為流涕。及行,御通化門臨遣,賜通天御帶。

《因話錄》:裴晉公平淮西後,憲宗賜玉帶一條,公臨薨 卻進,使門人作表,皆不如意。公令子弟執筆,口占狀 曰:「內府之珍,先朝所賜,既不敢將歸地下,又不合留 向人間,謹卻封進。」聞者歎其簡切而不亂。

《唐書楊元卿傳》:元卿慷慨有術略。吳少誠跋扈蔡州, 憲宗拜元卿岳王府司馬,與李愬議僑置蔡州,以元 卿為刺史,優納降附,壞賊黨與。蔡平,超拜左金吾衛 將軍。建言:「淮西多怪珍寶帶,往取必得。帝曰:『我討賊, 為人除害。賊平,我求得矣,焉用寶』?」止勿復言。長慶初, 鎮魏易帥,具道所以成敗事。穆宗久乃悟,賜白玉帶, 擢涇原渭節度使。

《憲宗懿安皇后傳》:穆宗嗣位,上尊號皇太后,凡朔望 三朝,帝率百官詣宮門為壽,或歲時慶問燕饗,後宮 戚里,內外命婦,車騎駢壅,環珮之聲滿宮。

《李愬傳》:愬徙昭義節度。長慶初,幽鎮亂,殺弘正。愬素 服令軍,又以玉帶寶劍遺牛元翼,曰:「鎮人逆天,公宜 用此夷之。」

《杜陽雜編》:「敬宗皇帝寶曆元年,南昌國獻夜明犀。其 狀類通天,夜則光明可照百步,覆繒千重,終不能掩 其輝煥。上命解為腰帶。每遊獵,夜則不施蠟炬,有如 晝日。」

《唐書李播傳》:「播自淮南還,獻玉帶十有三,遂得再相。」 《李靖傳》:「靖五代孫彥芳,太和中為鳳翔司錄參軍。家 故藏高祖、太宗賜靖詔書數函上之,一曰:『兵事節度 皆付公,吾不從中治也。一曰:『有晝夜視公疾,大老嫗 遣來,吾欲熟知公起居狀。皆太宗手墨,它大略如此。 文宗愛之不廢手。其舊物有佩筆,以木為管弢刻金』』」, 其上,別為環以限其間,筆尚可用也。靖破蕭銑時所 賜于闐玉帶十三胯,七方六刓,胯各附環,以金固之, 所以佩物者。又有火鑒、大觿、算囊等物,常佩於帶者, 天子悉留禁中。

《杜陽雜編》:「文宗朝,李訓講《周易》,頗協上意。時方盛夏, 遂命取水玉腰帶以賜之。」

《唐書封敖傳》:敖雅為李德裕所器,會昌初,召為翰林 學士。劉稹平,德裕以定策功進太尉。時敖草其制曰: 「謀皆予同,言不它惑。」德裕以能明,專任己以成功,謂 敖曰:「陸生恨文不迨意,如君此等語豈易得邪?」解所 賜玉帶以贈之。

《清異錄》:「武宗緣金丹示孽,中境躁亂,內侍童膺福希 旨,進脆玉絛,用錦作虛帶,以冰條裸腹繫之,心腑俱 涼,移時銷鎔,復別更替。」

《東觀奏記》:「馬植為相,與左軍中尉馬元贄有亢宗之 分。上初即位,元贄恩澤傾內臣,曾賜寶帶,內庫第一 者,元贄輒以遺植。一日便殿對,上睹植帶,認是賜元 贄者,詰之,植色變,不敢隱。翌日,罷為天平軍節度使。 行次華州,取植密吏董侔下御史獄,盡聞植交通之 狀,再貶常州刺史。」

《杜陽雜編》:「咸通十四年春,詔大德僧數百人,于鳳翔 法門寺迎佛骨。令京城及畿甸於路傍壘土為香剎, 又令小兒玉帶、金額、白腳呵唱於其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