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732 (1700-1725).djvu/52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分,其法非是。當以秬黍中者一千二百實管中黍,盡 得九十分,為黃鐘之長九寸加一以為尺,則律定矣。」 直祕閣范鎮是之,乃為言曰:「照以縱黍累尺,管空徑 三分,容黍千七百三十;瑗以橫黍累尺,管容黍一千 二百,而空徑三分四釐六毫。是皆以尺生律,不合古 法。今庶」所言,實千二百黍於管,以為黃鐘之長,就取 三分以為空徑,則無容受不合之差。校前二說為是。 蓋累黍為尺,始失之於《隋書》。當時議者以其容受不 合,棄而不用。及隋平陳,得古樂器,高祖聞而歎曰:「華 《夏》舊聲也。」遂傳用之。至唐,祖孝孫、張文收號稱知音, 亦不能更造尺律,止沿隋之古樂,制定聲器。「朝廷久 以鐘律未正,屢下詔書,博訪群議,冀有所獲。今庶所 言,以律生尺,誠眾論所不及。請如其法試造尺律,更 以古器參考,當得其真。」乃詔王洙與鎮同於修制所 如庶說,造律尺龠,律徑三分,圍九分,長九十分,龠徑 九分,深一寸。尺起黃鐘之長,加十分,而律容千二百 黍。初,庶言:太常樂高古樂五律,比律成才下三律,以 為今所用黍,非古所謂一稃二米黍也。尺比橫黍,所 累者長一寸四分。庶又言:「古有五音,而今無正徵音。 國家以火德王,徵屬火,不宜闕。今以五行旋相生法, 得徵音。」又言:「《尚書》同律、度量衡,所以齊一風俗。今太 常、教坊、鈞容及天下州縣各自為律,非《書》同律之義。 且古者帝王巡狩方岳,必考禮樂同異,以行誅賞。謂 宜頒格律,自京師及州縣毋容輒異,有擅高下者論 之。」帝召輔臣觀庶所進律尺龠,又令庶自陳其法,因 問律呂旋相為宮事,令撰圖以進。其說以五正二變 配五音,迭相為主,衍之成八十四調。舊以宮、徵、商、羽、 角五音次第配七聲,然後加變宮、變徵二聲以足「其 數,推以旋相生之法,謂五行相戾,非是,當改變徵為 變羽,易變為閏,隨音加之,則十二月各以其律為宮, 而五行相生,終始無窮。」詔以其圖送詳定所。庶又論 吹律以聽軍聲者,謂以五行逆順可以知吉凶,先儒 之說略矣。是時,瑗、逸制樂有定議,乃補庶試祕書省 校書郎,遣之。鎮為《論》於執政曰:「今律之與尺,所以不 得其真,累黍為之也。累黍為之者,史之脫文也。古人 豈以難曉不合之法,書之於史,以為後世惑乎?殆不 然也,易曉而必合也,房庶之法是矣。今庶自言其法 依古,以律而起尺,其長與空徑與容受與一千二百 黍之數,無不合之差。誠如庶言,此至真之法也。且黃 鐘之實一千二百」黍,積實分八百一十。於算法圓積 之,則空徑三分,圍九分,長九十分,積實八百一十分, 此古律也。《律體》本圓,圓積之是也。今律方積之,則空 徑三分四釐六毫,比古大矣。故圍十分三釐八毫,而 其長止七十六分二釐,積實亦八百一十分。《律體》本 不方,方積之,非也。其空徑三分,圍九分,長九十分,積 實八百一十分,非外來者也,皆起於律也。以一黍而 起於尺,與一千二百黍之起於律,皆取於黍。今議者 獨於律則謂之索虛而求分,亦非也。其空徑三分,圍 九分,長九十分之起於律,與空徑三分四釐六毫,圍 十分三釐八毫,長七十六分二釐之起於尺。古今之 法,疏密之課,其不同較然可見,何所疑「哉?若以謂工 作既久而復改為,則淹引歲月,計費益廣,又非朝廷 制作之意也。其淹久而計費廣者,為之不敏也。今庶 言太常樂無姑洗、夾鐘、太簇等數律,就令其律與其 說相應,鐘磬每編才易數三,因舊而新,敏而為之,則 旬月功可也,又何淹久而廣費哉?」執政不聽。四年,鎮 又上書曰:「陛下制樂以事天地宗廟,以揚宗祖之休, 茲盛德之事也。」然自下詔以來,及今三年,有司之論, 紛然未決,蓋由不議其本,而爭其末也。竊惟樂者,和 氣也,發和氣者,聲音也。聲音之生,生於無形,故古人 以有形之物傳其法,俾後人參考之,然後無形之聲 音得,而和氣可道也。有形者,秬黍也、律也、尺也、龠也、 鬴也、斛「也,算數也,權衡也,鐘也、磬也。」是十者必相合 而不相戾,然後為得。今皆相戾而不相合,則為非是 矣。有形之物非是,而欲求無形之聲音和,安可得哉? 謹條十者非是之驗,惟裁擇焉。按《詩》:「誕降嘉種,維秬 維秠。」誕降者,天降之也。許慎云:「秬,一稃二米。」又云:「一 秬二米。」後漢任城縣產秬黍二斛八斗,實皆「二米,史 官載之,以為嘉瑞。又古人以秬黍為酒者,謂之秬鬯, 守廟降神,惟用一尊,諸侯有功,惟賜一卣,以明天降 之物,世不常有而可貴也。今秬黍取之民間者,動至 數百斛,秬皆一米。河東之人謂之黑米,設有真黍,以 為取數至多,不敢送官,此秬黍為非是一也。」又按先 儒皆言,「律空徑三分,圍九分」,長九十分,容千二百黍, 積實八百一十分。今律空,律徑三分四釐六毫,圍十 分二釐八毫,是為九分外大其一分三釐八毫,而後 容千二百黍,除其圍廣,則其長止七十六分二釐矣。 說者謂「四釐六毫為方分,古者以竹圍為律,竹形本 圓,今以方分置算,此律之為非是,二也。」又按《漢書》分 寸、尺丈,引本起黃鐘之長,又云「九十分黃鐘之長」者, 據千二百黍而言也。千二百黍之施於量,則曰黃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