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737 (1700-1725).djvu/14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來格之神」 ,「神其寧止之神,神馭還復之神」 ,此三神字,於律亦各不同。「維持王化之王」 ,「惟王神明之王」 ,「大哉聖王之王」 ,「百王宗師之王」 ,此四王字,律皆異焉。「瞻之洋洋,威儀雍雍」 ,二句雖係疊字,而律不重用。黃鐘之後,或繼以《太蔟》,或繼以《姑洗》,不拘定法,但取美聽。以此觀之,為是譜者,亦可謂知音矣。其次則僧家宣偈,道家步虛,船家棹歌之類,尚存古法於萬一焉。夫禮失求諸野言,相去不遠也。嘗怪世之不知音者,或以律呂上下相生之音,循序更迭而奏,若李文察所定之譜是也;或以平上去入及牙齒舌喉脣審定音調,若劉濂所擬之譜是也。如文察所定,則篇篇相似,而《雅》《頌》無別;如濂之所擬,則字字重複,而曲折不分,其於古法,相去遠矣。殊不思善歌者,一一字中五音具焉,隨調宛轉,變動不居,豈可以平上去入、牙齒舌喉脣拘之哉?近世有書名《志樂》《古樂筌蹄》《樂經元義》《樂律管見》等項,其所杜撰歌詩之譜,蓋皆不知而作者也。《文獻通考》曰:「樂者,器也,聲也,非徒以資議論而已。」 今訂正雖詳,而鏗鏘不韻,辨析雖可聽,而考擊不成聲,則亦何取焉?觀諸家所著《樂書》,凡數十萬言,其詞非不富也,然於樂之本旨猶昧。其論歌譜,舍腔韻之抑揚而取五行之生剋;其論舞譜,舍功德之形容而取日躔之方位。傅會穿鑿,不亦甚乎!

歌部總論

《禮記》:

《樂記》

子贛見師乙而問焉,曰:「賜聞聲歌各有宜也,如賜者 宜何歌也?」師乙曰:「乙,賤工也,何足以問所宜。請誦其 所聞,而吾子自執焉。寬而靜,柔而正者,宜歌《頌》;廣大 而靜,疏達而信者,宜歌《大雅》;恭儉而好禮者,宜歌《小 雅》;正直而靜,廉而謙者,宜歌《風》;肆直而慈愛者,宜歌 《商》;溫良而能斷者,宜歌《齊》。夫歌者,直己而陳德也,動 己而天地應焉,四時和焉,星辰理焉,萬物育焉。」故商 者,五帝之遺聲也,商人識之,故謂之商。齊者,三代之 遺聲也,齊人識之,故謂之齊。明乎商之音者,臨事而 屢斷。明乎齊之音者,見利而讓。臨事而屢斷,勇也;見 利而讓,義也。有勇有義,非歌孰能保此?故歌者上如 抗,下如隊,曲如折,止如槁木,倨中矩,「句中鉤,纍纍乎 端如貫珠。故歌之為言也,長言之也,說之故言之,言 之不足,故長言之,長言之不足,故嗟歎之,嗟歎之不 足,故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

《仲尼燕居》

「升歌《清廟》」,示德也。

後漢劉熙釋名

《釋樂器》

人聲曰歌。歌,柯也。所歌之言,是其質也。以聲吟詠有 上下,如草木之有柯葉也,故兗、冀言歌聲如柯也。 吟,嚴也,其聲本出於憂愁,故其聲嚴肅,使人聽之悽 歎也。

梁劉文心雕龍===
《樂府》
===

「樂府者,聲依永,律和聲也。」《鈞天》九奏,既其上帝;《葛天》 八闋,爰乃皇時。自《咸》《英》以降,亦無得而論矣。至於《塗 山》歌於《候人》,始為南音;有娀謠乎《飛燕》,始為北音;《夏 甲》歎於《東陽》,東音以發;殷整思於西河,西音以興。音 聲推移,亦不一概矣。匹夫庶婦,謳吟土風,詩官採言, 樂盲被律,志感絲篁,氣變金石。是以師曠覘風於盛 衰,季札鑒微於興廢,精之至也。夫樂本心術,故響浹 肌髓,先王慎焉,務塞淫濫。敷訓胄子,必歌九德,故能 情感七始,化動八風。自雅聲寖微,溺音騰沸。秦燔《樂 經》,漢初紹復,制氏紀其鏗鏘,叔孫定其容與。於是武 德興乎高祖,四時廣於孝文,雖摹《韶》《夏》,而頗襲秦舊, 中和之響,閴其不還。暨武帝崇禮,始立樂府,總趙、代 之音,撮齊、楚之氣。延年以曼聲協律,朱、馬以騷體製 歌,《桂華》雜曲,麗而不經;《赤鴈》群篇,靡而非典;河間薦 雅而罕御,故汲黯致譏於天馬也。至宣帝雅頌,詩效 《鹿鳴》。邇及元、成,稍廣淫樂,正音乖俗,其難也如此。暨 後郊廟,惟雜雅章,辭雖典文,而律非夔、曠。至於魏之 三祖,氣爽才麗,宰割辭調,音靡節平。觀其北上眾引, 《秋風》列篇,或述酣宴,或傷羇戍,志不出於滔蕩,辭不 離於哀思,雖三調之正聲,實《韶》《夏》之鄭曲也。逮於晉 世,則傅元曉音,創定雅歌,以詠祖宗;張華新編,亦充 庭萬。然杜夔調律,音奏舒雅,荀勖改懸,聲節哀急。故 阮咸譏其離聲,後人驗其銅尺。和樂精妙,固表裏而 相資矣。故知詩為樂心,聲為樂體。樂體在聲,瞽師務 調其器;樂心在詩,君子宜正其文。「好樂無荒」,《晉風》所 以稱遠;「伊其相謔」,鄭國所以云亡。故知季札觀辭,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