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739 (1700-1725).djvu/122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篪部藝文一

《塤篪相須賦》
以樂和同聲然後致理為韻 唐許堯佐

「彼塤篪兮謂何?同律呂兮相和。」苟論功於眾樂,孰有 德而同科?遂使手之足之,候清音而屢舞;伯氏仲氏, 諧雅韻於升歌;疾徐共節,長短同旨。感肅雍兮一貫, 伺戛擊兮雙起。為合雅而諧聲,故殊形而共理。然則 大篪諧奏,美矣德音之音;鳴塤獨聞,同乎以水濟水。 是故變通可象,節奏斯呈。爾韻方舒,我則厲之以疾; 我音斯濁,爾必懲之或清。苟同方而助化,故異氣而 成聲。信可以發揮《韶》《夏》,協贊和平。故得舞獸呈姿,豈 繫於拊石;嘉賓展禮,不讓於吹笙。且塤資土以辨類, 篪假竹而成器。土容質可以符素心,竹聲清可以滌 煩志。是則相從以和律,相因以成事。苟洋洋而在聽, 諒醇醇而自致。且彼鼓鐘于宮,未足論乎異同;鳴琴 自手,且何議乎先後。豈若宮商並奏,律呂相宣,調五 聲不資於繁細,應八佾無違於折旋。樂則既爾,臣亦 宜然。塤之得篪,載期於有輔;臣之奉主,必致乎無偏。 唱和之功備矣,獻贊之道存焉。故能振三代之風,合 九成之樂。彼眾器之雕飾,此群聲之煩數,又安足擬 塤篪之純質,論聲韻之清濁。

篪部藝文二

《詠篪》
梁·沈約

《江南》簫管地,妙響發孫枝。殷勤寄玉指,含情舉復垂。 雕梁再三繞,輕塵四五移。曲中有深意,丹誠君詎知。

篪部選句

魏曹植《九歌》詠:「柷手兮吹篪。」

又《七啟》:「爾乃御文軒,臨洞庭,琴瑟交輝,左篪右笙,鐘 鼓俱震,簫管齊鳴。」

唐敬括《觀樂器賦》:「乃既埏埴,為之塤篪。貌有古象,制 無新規。」

劉公輿《太常觀四裔樂賦》:「雖搏考之有聲,靡塤篪之 可附。」

歐陽詹《律和聲賦》:「載唱載吹,匪塤篪之獨葉;一張一 弛,豈琴瑟之空和。」

梁劉孝威詩:「危聲合鼓吹,絕弄混塤篪。」

唐韓愈《陸渾山火》詩:「千鐘萬鼓咽,耳喧攢雜啾。」沸, 篪、塤。

鄭嵎《津陽門》詩:《月中祕樂》:「天半開玎璫,玉石和壎篪。」 皮日休詩:「松竹調塤篪。」

元耶律楚材詩:「朝廷嚴袞冕,郊廟奏塤篪。」

篪部紀事

《史記范睢傳》:「伍子胥橐載而出昭關,夜行晝伏,至於 陵水,無以餬其口,膝行蒲伏,稽首肉袒,鼓腹吹篪,乞 食於吳市。」

《漢書禮樂志》:「孔光奏主調篪員二人,不可罷。」

《洞冥記》:「建元二年,帝幸騰光臺以望四遠,於臺上撞 玉鐘懸離之磬,吹霜條之篪,唱《來雲依日》之曲。」 《後漢書。明帝本紀》:「永平十年,南巡狩,幸南陽,祠章陵, 日北至,又祠舊宅。禮畢,召校官弟子作雅樂,奏《鹿鳴》, 帝自御塤篪和之,以娛嘉賓。」

《宋書後廢帝本紀》:「帝年五六歲時,始就書,學而惰業, 好嬉戲,凡諸鄙事,過目則能。未嘗吹篪執管便韻。」 《南齊書祥瑞志》:「世祖於南康郡內作伎,有絃無管,空 中有篪,聲調節相和。」

《伽藍記》:河閒王琛妓女三百人,盡皆國色,有婢朝雲 善吹篪,能為團扇歌、壟上聲。琛為秦州刺史,諸羌外 叛,屢討之不降。琛令朝雲假為貧嫗,吹篪而乞。諸羌 聞之,悉皆流涕,迭相謂曰:「何為棄墳井在山谷為寇 也?」即相率歸降。秦民語曰:「快馬健兒,不如老嫗吹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