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739 (1700-1725).djvu/38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頁尚未校對

《太清記》:魏丘君,泰山下道士,曾謂漢武帝東巡,擁琴 朝謁,後仙去。

《漢書王褒傳》:「神爵、五鳳之間,天下殷富,數有嘉應,上 頗作歌詩,欲興協律之事。丞相魏相奏言,知音善鼓 雅琴者勃海趙定、梁國龔德,皆召見待詔。」

《洞冥記》:「帝嘗夕望東邊有青雲起,俄而見雙白鵠集 臺之上,倏忽變為二神女,舞於臺,握鳳管之簫,撫落 霞之琴,歌青吳春波之曲。」

《嫏嬛記》:「金母召群仙,宴於赤水,命謝長珠,鼓拂雲之 琴,舞驚波之曲。」

《西京雜記》:「慶安世年十五,為成帝侍郎,善鼓琴,能為 雙鳳離鸞之曲。趙后悅之,白上,得出入御內,絕見愛 幸。嘗著輕絲履、招風扇、紫綈裘,與后同居處。」

趙后有寶琴曰「鳳凰」,皆以金玉隱起為龍鳳螭鸞,古 賢列女之象,亦善為歸風送遠之操。

《古琴疏》:「趙飛燕與宮奴赤鳳暱,後赤鳳懼事洩亡去。 后思之不已,製《赤鳳來》曲,恆援琴而歌之,未嘗不淚 下。名其琴曰《鳳凰》,帝卒不覺也。」

張安世五歲能鼓琴讀書過目成誦後為成帝侍中 其所寶琴二一曰:「秋梧疏雨」一說四字即琴銘也。二 曰:白鵠背有「子野」兩字。

韋元成有琴曰《常清》。元成字少翁,孟六代孫,累官至 太常。

崔駰,涿郡人,有琴曰臥水,背銘曰:「空桑之桐泗濱梓, 丁緩造琴于策底,彈之福降壽靡已。」李斯小篆, 桓驎,字元龍,有琴曰「叢竹流風。」

漢世祖建武十一年,蓋國女主遣使獻五絃琴,中國 制也。上有十六字,皆鵠頭書,惟首「伊王」二字可識,故 名曰《伊王琴》。上寶之。

傅毅,字仲武,有琴名曰《永寶,科斗蟲篆》。

《後漢書桓譚傳》:「譚字君山,沛國相人也。父成帝時為 太樂令。譚以父任為郎。因好音律,善鼓琴。博學多通, 遍習五經,皆詁訓大義,不為章句。能文章。尢好古學, 數從劉歆、揚雄辯析疑異。性嗜倡樂,簡易不修威儀, 而憙非毀俗儒,由是多見排詆。」 《劉昆傳》:「昆字桓公,陳留東昏人,梁孝王之裔也。少習 容禮。平帝時,受施氏」《易》於沛人戴賓,能彈雅琴,知清 角之操。

《宋弘傳》:「帝嘗問弘通博之士,弘乃薦沛國桓譚,才學 洽聞,幾能及揚雄劉向父子。於是召譚拜議郎給事 中。帝每讌輒令鼓琴,好其繁聲。弘聞之不悅,悔於薦 舉,伺譚內出,正朝服坐府上,遣吏召之。譚至,不與席 而讓之曰:『吾所以薦子者,欲令輔國家以道德也,而 今數進鄭聲以亂雅頌,非忠正者也。能自改邪?將令 相舉以法乎』?」譚頓首辭謝,良久乃遣之。後大會群臣, 帝使譚鼓琴。譚見弘,失其常度。帝怪而問之。弘乃離 席免冠謝曰:「臣所以薦譚者,望能以忠正導主,而令 朝廷耽悅鄭聲,臣之罪也。」帝改容謝,使反服。其後遂 不令譚給事中。

《珍珠船》:桓譚善鼓琴,著《琴道》一篇,未成,肅宗使班固 續成之。《東觀記》《琴道》未畢,但有發章一首。

《外史奪嫡篇》:徵君見韓王坐而論政,乃設五喻以動 王,王喜而飲酒,倚風鼓琴於宮,學《關雎》之音。徵君聞 之,叱曰:「是琴也,始作有仁鶂之聲,繼而有雌鷮捕物 之聲,誰其鼓之?誰其鼓之?」韓王笑曰:「此寡人之寵姬 倚風也。」徵君曰:「然則何為而琴《關雎》之詩乎?」曰:「此其 所嗜也。」徵君曰:「不可。夫《關雎》之詩,詠后妃也,亦惟后」 妃得而琴之。若倚風,雖賢妾也,妾何得而述《關雎》乎? 下陵上,卑越尊,不可謂順。臣聞《倚風》之好為《關雎》久 矣,王以為賢,臣竊以為憂也。

阮籍《樂論》:漢桓帝聞楚琴,悽愴傷心,倚房而悲,慷慨 長息,曰:「善哉!為琴若此而已足矣。」

《後漢書。桓帝本紀》論:「桓帝好音樂,善琴笙。」

《蔡邕傳》:「邕少博學,師事太傅胡廣,好辭章、數術天文, 妙操音律。桓帝時,中常侍徐璜、左悺等五侯擅恣,聞 邕善鼓琴,遂白天子,敕陳留太守督促發遣。邕不得 已,行到偃師,稱疾而歸。」

邕亡命江海,遠跡吳會,往來依太山羊氏,積十二年。 在吳,吳人有燒桐以爨者,邕聞火烈之聲,知其良木, 因請而裁為琴,果有美音,而其尾猶焦,故時人名曰 《焦尾琴》焉。初,邕在陳留也,其鄰人有以酒食召邕者, 比往而主以酣焉。客有彈琴於屏,邕至門試潛聽之, 曰:「憘以樂召我,而有殺心,何也?」遂反。將命者告主人 曰:「蔡君向來,至門而去。」邕素為邦鄉所宗,主人遽自 追而問其故,邕具以告,莫不憮然。彈琴者曰:「我向鼓 絃,見螳螂方向鳴蟬,蟬將去而未飛,螳螂為之一前 一卻。吾心聳然,惟恐螳螂之失之也。此豈為殺心而 形於聲者乎?」邕莞然而笑曰:「此足以當之矣。」

《廣博物志》:「蔡邕雅好琴道。嘉平初,入清溪訪鬼谷先 生。所居山有五曲,一曲製一弄,山之東曲常有仙人 遊,故作遊春弄;南曲有澗,冬夏常淥,故作淥水弄;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