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739 (1700-1725).djvu/45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陵散〉》也。」山甫早疑其音韻,殆似神工,又見王生之說, 即知古之《廣陵散》或傳於世矣,遂成四韻,載於詩集。 今山甫集中只標李處士,蓋寫錄之誤耳。由是李公 常目待詔為王中散也。王生後又遊常山,是時節帥 王鎔年在幼齡,初秉戎鉞,方延多士,以廣令名。時有 李敻、郎中莫又元、祕書蕭珦、員外張道古,並英儒才 學之士,咸自四方集文華館。故待詔之琴碁,亦見禮 於賓榻。歲時供給,莫不豐厚。王或命揮絃動軫,必大 加賜遺焉。在常山十數年,甚承禮遇敬傲,每戴危冠, 著高屐,優游嘯詠而已。冬月亦葛巾單衣,體無綿纊, 日醺酣於市,人咸怪異之。聞昭宗返正,辭歸帝里,後 不知所終。

《蘇州府志》:「姚兼濟得荊山之傳,在揚州逢異人,授以 《清風》《景雲》等五調,世所傳《廣陵散》之遺音也。」

朱億,字延平,長文之祖,邃於琴。家有古琴池中書曰 「上元濱」,題曰「玉磬上元。」《唐肅宗紀年》:長文著《琴史》,而 書玉磬事。

《古琴疏》:徐修仁《勉琴銘》曰:「貧士,舊傳即五柳先生無 絃琴。」

薛德音生時,有人送《琴銘》曰「德音」,下又有五字曰「天 水。」趙取利,故小字天字名德音。

《廣博物志》:「余家世所寶琴書圖畫,廣明之亂,散失蕩 盡。其中二琴,一名『響泉』」,一名「韻磬,皆希代之寶也。」 《癸辛雜識》:「韓熙載懼禍,因肆情坦率,破其家財,售妓 數百人,荒淫為樂。月俸不能給,遂敝衣破履,作瞽者 持胡琴,俾門生舒雅執板挽之,隨房乞丐,以足日膳。 後人因晝夜宴圖以譏之。」

《嫏嬛記》:孫鳳有一琴,名吐綬,彈之不甚佳,獨有人唱 曲,則琴絃自相屬和,因改名曰自鳴。但琴背有一孔 若蛀者,一日有一道人乞食,因見曰:「此中有蛀,不除 之則將速朽。」袖中出一小竹筒,倒黑藥少許,孔側即 有一綠色蟲走出,背上隱隱有金線文,道人納蟲竹 筒中竟去。自後唱曲,琴絃不復鳴矣。鳳怪之。有博物 君子說及此事,嘆曰:「此異寶也,謂之鞠通。有耳聾人 置耳邊,少時即愈。喜食枯桐,尤愛古墨。」鳳始悟道人 竹筒中藥,蓋古墨屑也。

《九國志》:吳越錢鏐嘗歲除夜宴,命諸子及諸孫鼓胡 琴,一再行,遽止之曰:「人將以我為長夜之飲也。」 《天中記》:錢忠懿王能琴,遣使物色良琴。使者至天台, 宿山寺,聞瀑布聲,止在簷外,晨起視之,瀑布下淙石 處,正對一屋柱,而且向日,私念曰:「若是桐木,即良琴 在是矣。」削之,果桐也。即賂寺僧易之,取陽面二琴材 以聞,乞俟一年斲之。既成,獻《忠懿》,一曰「洗凡」,二曰「清 絕」,遂為曠代之寶。

《湘山野錄》:「太宗作九絃琴,七絃阮嘗聞其琴,蓋以宮 絃加廿絲號為大武,宮絃減廿絲號為小武,其大絃 下宮徽之一徽定其聲,小絃上宮徽之一徽定其聲。」 太宗嘗酷愛宮詞中十小調子,乃隋賀若弼所撰,其 聲與意及用指取聲之法,古今無能加者。十調者:一 曰《不博金》,二曰《不換玉》,三曰「夾泛」,四曰「《越溪吟》,五曰」 《越江吟》,六曰《孤猿吟》,七曰《清夜吟》,八曰《葉下聞蟬》,九 曰《三清》。外一調最幽古,忘其名,琴家祇命曰賀若。太 宗嘗謂《不博金》《不換玉》二調之名頗俗,御改《不博金》 為《楚澤涵秋》,《不換玉》為《塞門積雪》,命近臣十人各探 一調,撰一辭。蘇翰林易簡探得《越江吟》曰:「神仙神仙。 瑤池宴。片片碧桃,零落春風晚。翠雲開處。隱隱金轝 挽玉麟,背冷清風遠。」文瑩京師遍尋琴阮,待詔,皆云: 七絃阮、九絃琴,藏祕府不得見。

《補筆談》:「興國中,琴待詔朱文濟鼓琴為天下第一,京 師僧慧日大師夷中盡得其法,以授越僧義海。海盡 夷中之藝,乃入越州法華山習之,謝絕過從,積十年 不下山,晝夜手不釋絃,遂窮其妙。天下從海學琴者 輻輳,無有臻其奧。海今老矣,指法於此,遂絕海讀書, 能為文,士大夫多與之遊,然獨以能琴知名。海之藝」 不在於聲,其意韻蕭然,得於聲外,眾人所不及也。 《玉海》:「至道二年正月庚午,裴愈自江南還,求得古書 六十餘卷,名畫四十五軸,古琴九,墨蹟八本,詔藏祕 閣。」

《宋史崔遵度傳》:遵度為左司諫,與物無競,口不言是 非,淳澹清素,於勢利泊如也。掌右史十餘歲,立墀上, 常退匿楹閒,慮上之見。善鼓琴,得其深趣,所僦舍甚 湫隘,有小閣,手植竹數本,朝退,默坐其上,彈琴獨酌, 翛然自適。常著琴箋云:「世之言琴者,必曰長三尺六 寸,象期之日;十三徽,象期之月;居中者象閏。」前世未 有辨者。至唐協律郎劉貺以樂器配諸節候,而謂琴 為夏至之音,至於泛聲,卒無述者。愚嘗病之,因張弓 附案,泛其絃而十三徽聲具焉,況琴瑟之絃乎?是知 所謂象者,蓋天地自然之節耳,又豈止夏至之音而 已。夫《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者,太極之節也;四時 者,兩儀之節也;律呂者,四時之節也;「晝夜者,律呂之 節也;刻漏者,晝夜之節也。節節相受,自細至大而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