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739 (1700-1725).djvu/58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變其詞作《閨怨》,寄陳季常云:『此曲奇妙,勿妄與人 釋』。」常談「不見機而守舊規,謂之『膠柱鼓瑟』。」《史記》,「趙有 名將趙奢,能用兵,奢既死,趙王憐之,使其子括將兵 拒秦。藺相如諫曰:『大王以其父之能而用其子者,如 膠柱鼓瑟耳』。」

《暇日錄》:「琴絃,用生天門冬碎之同煮,色白如玉。」 《文獻通考》:容齋洪氏《隨筆》曰:「李商隱詩云:『錦瑟無端 五十絃』。說者以為錦瑟,令狐丞相侍兒小名。此篇皆 寓言,而不知五十絃所起。」劉熙《釋名箜篌》云:「師延所 作靡靡之樂,蓋空國之侯所作也。」段安節《樂府錄》云: 「箜篌乃鄭、衛之音,以其亡國之聲,故號空國之侯,亦 曰坎侯。」吳兢《解題》云:「漢武依琴造坎侯,言坎坎應節 也。後訛為箜篌。」予按,《史記封禪書》云:「漢公孫卿為武 帝言:『太帝使素女鼓五十絃瑟,悲帝禁不止,故破其 瑟為二十五絃。於是武帝益召歌兒,作二十五絃及 箜篌』。」應劭曰:「帝令樂人侯調始造此器。」《前漢·郊祀志》 備書此事,言空侯瑟自此起。顏師古不引劭所註,然 則二樂本始,曉然可考,雖劉、吳博洽,亦不深究。且空 元非國名,其說尢穿鑿也。《初學記》《太平御覽》編載樂 事,亦遺而不書。《莊子》言「魯遽調琴,二十五絃皆動」,蓋 此云《續漢書》云「靈帝野服作箜篌」,亦非也。

《西清新話》:蘇軾琴詩曰:「大絃春溫和且平,小絃廉折 亮以清。平生未識宮與角,但聞牛鳴盎中雉登木。門 前剝啄誰叩門,山僧未閑君勿嗔。歸家且覓千斛水, 淨洗從前箏笛耳。」僧義海曰:「東坡琴詩,亦未知琴大 絃清溫和且平,小絃廉折亮以清」,絲聲皆然,何獨琴 也?「『牛鳴盎,雉登木』,大概言宮角也。八音宮角皆然,何」 獨絲也。聞者以《海》為知言。

《寓簡》:孝文時,得魏文侯樂工竇公,年一百八十矣。自 言「十三歲失明,父母教之琴,能為雅聲,老不廢忘。」然 則竇公自少鼓琴一百六十餘年,而生平未嘗識琴 之形也。雖曰工之專,不以別技分其心,亦可謂得其 妙而忘其粗矣。陶元亮蓄素琴無絃,玩其質而遺其 聲,蓋聲音兩忘矣。

《物類相感志》:「彈琴士指甲薄者,用僵蠶燒酒燻之,則 厚。」

琴阮無聲者,乃舊而膠解也。宜用沙湯洗之。

《太平清話》顧況云:「眾樂,琴之臣妾也。《廣陵散》,曲之師 長也。」

《巖棲幽事》:東坡琴詩云:「若言琴上有琴聲,放在匣中 何不鳴?若言聲在指頭上,何不于君指上聽。」此一卷 《楞嚴經》也。東坡可謂以琴說法。

《珍珠船》彈琴輪指曰「蟹行」,側轉指曰「鸞鳴」,若全用甲 則聲乾而多悲思,全用肉則聲重濁而不勻。

《琴集》曰:「大胡笳十八拍,小胡笳十九拍,並蔡琰作。」李 肇《國史補》曰:「唐有董庭蘭,善汎聲,蓋大小胡笳云。」以 此校之,王觀國謂非文姬所撰,非也。

《女紅餘志》:「女丸以黎洞寶香為琴,以崑山碧玉為絃, 故曰『碧絃琴』。」

《廣博物志》《世紀》:「伏羲作瑟,三十六絃。」蓋瑟屬陰,故用 十六之數。《世本》曰:「庖羲瑟五十絃,後黃帝使素女鼓 之,哀不自勝,破為二十五絃,具二均聲。」故《小司馬三 皇紀》及《小史》皆云:伏羲所作之瑟二十五絃。按揚雄 云:「夫心與治,游乎太和,唯唐虞能充其任;神與化,蕩 乎無竟,唯伏羲能承其統。故二十五絃之具,非牙曠」 不能以為神。弓質的之具,非羿逄不能以為妙。《隋志》 又云:「二十七絃,乃《爾雅》之所謂灑」非此。

《日知錄:鄉飲酒禮》:「工四人二瑟。」注:「二瑟,二人鼓瑟,則 二人歌也。」古人琴瑟之用,皆與歌並奏,故有一人歌, 一人鼓瑟者。漢文帝使慎夫人鼓瑟,上自倚瑟而歌 是也。師鼓曰倚瑟即今之以歌合曲也亦有自鼓而自歌,孔子之「取 瑟而歌」是也。若乃衛靈公聽新聲於濮水之上,而使 師延寫之,則但有曲而無歌,此後世徒鼓琴所由興 也。

琴瑟部外編

《拾遺記》:「少昊以金德王,母曰皇娥,處璇宮而夜織,或 乘桴木而晝遊,經窮桑滄茫之浦,時有神童,容貌絕 俗,稱為白帝之子,即太白之精降乎水際,與皇娥並 坐,撫桐峰梓瑟。」

《古琴疏》:「帝俊有琴曰電母」,每夏月電光一照,則絃自 鳴。此與豐山之鐘謂之「霜鳴」,皆異寶也。

「素女播都廣之琴,溫風冬飄,素雪夏零,鸞鳥自鳴,鳳 鳥自舞,靈壽自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