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739 (1700-1725).djvu/96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雖大小圍,數無增減,以度量者,可以文載口傳,與眾共知也。

許慎說文

管,如箎,六孔。十二月之音物,貫地而牙,故謂之「管。」

應劭風俗通

謹按《詩》云:「嘒嘒管聲,簫管備舉。」《禮樂記》:管,漆竹,長一 尺六孔,十二月之音也。物貫地而牙,故謂之管。《尚書 大傳》:「舜之時,西王母來獻其白玉琯。」昔章帝時,零陵 文學奚景,於冷道舜祠下得笙白玉管,知古以玉為 管,後乃易之以竹耳。夫以玉作音,故神人和,鳳凰儀 也。

《晉書》

《樂志》

「陽六為律,陰六為呂。凡有十二,以配十二辰焉。」十一 月之管謂之《黃鐘》;正月之管謂為《太蔟》;三月之管名 為《姑洗》;五月之管名為《蕤賓》;七月之管名為《夷則》;九 月之管名為《無射》;十二月之管名為《大呂》;十月之管 名為《應鍾》;八月之管名為《南呂》;六月之管名為《林鍾》; 四月之管名為《仲呂》,二月之管名為夾鍾。

宋陳暘樂書

管 篞 

《爾雅》曰:「長尺圍寸,併漆之,有底,大者曰簥,中者曰篞, 小者曰。」古者以玉為管,舜時西王母獻白玉琯是 也。《月令》:「均琴瑟管簫。」蔡邕《章句》曰:「管者,形長尺,圍寸, 有孔無底,其器今亡。」《說文》曰:「管如箎,六孔,十二月之 音。」《詩》云:「嘒嘒管聲。」《周禮》:「孤竹之管,於圜丘奏之。孫竹 之管,於方丘奏之。陰竹之管,於宗廟奏之。」

樂以木為末,竹為本。古者以候氣律管截而吹之,濁 倍其聲,而堂下之樂頭管,所以和眾樂之聲,以其探 本故也。《爾雅》:「大者謂之簥」,以聲大而高也。小者謂之 「以其聲小而深也。其中謂之篞」,則其聲不小不大, 不高不深,如黑土之在水中也。蓋其狀如箎笛而六 竅,又有底焉,長尺圍寸,併兩漆而吹之。漢《太子樂》有 焉。其所主治,相為終始,所以道陰陽之聲,十二月之 音也。女媧始為都良管,以一天下之音為班管,以合 日月星辰之會。帝嚳展管,有虞氏下管,則管為樂器, 其來尚矣。至周而大備,教之於小師,播之於瞽矇,吹 之於笙師。辨其聲用,則孤竹之奇,禮天神;孫竹之眾, 禮地祇;陰竹之幽,禮人鬼。各從其聲類故也。後世為 雙鳳管,以足律音,豈得古制歟?《禮記·文王世子》曰:「登 歌《清廟》,下管象武。」《郊特牲》曰:「歌者在上,匏竹在下。」《仲 尼燕居》曰:「升歌《清廟》,示德也;下而管象,示事也。」《祭義》 曰:「昔周公有勳勞於天下,成王賜之升歌《清廟》,下而 管象。」《燕禮大射儀》:「升歌《鹿鳴》《四牡》,《皇皇者華》,下管《新 宮》。」周之升歌,不過《清廟》《鹿鳴》《四牡》《皇皇》而下,管不過 《象》《武》《新宮》。則舜升歌下管之詩,雖不經見,要之歌以 示德,管以示事,一也。德成而上歌以詠之於堂上,事 成而下管以吹之於堂下,豈非以無所因者為上,有 所待者為下邪?《廣雅》:「管象簫,長八寸,圍寸,八孔無底。」 豈以後世之制言之與?《周頌》言「磬筦將將」,《商頌》言「嘒 嘒管聲,依我磬聲」,則堂上之磬,堂下之管,其聲未嘗 不相應,然則所依者磬聲而已。

都良管 班管

昔女媧氏命娥陵氏制都良之管,以一天下之音。又 命聖氏為班管,合日月星辰,名曰「充樂。」至於帝嚳,命 咸黑吹笭展管,亦因是也。

孤竹管 孫竹管 陰竹管

先王之制管,所以道達陰陽之聲。然陽奇而孤,陰偶 而群,陽大而寡,陰小而眾;陽顯而明,陰幽而晦。孤竹 之管與圜鐘之宮合,以之降天神,取其奇而孤也;孫 竹之管與函鐘之宮合,以之出地示,取其小而眾也; 陰竹之管與黃鐘之宮合,以之禮人鬼,取其幽而晦 也。《易》曰:「方以類聚,物以群分。」於斯見矣。

蘆管

截蘆為之,大概與「觱篥」相類,出於北國也。

雙管 黃鐘管 大呂管

《樂法圖》云:「東律主黃鐘,聖人吹管,知律管音調,則律 歷正矣。」然則黃鐘之管九寸,與長尺之制異矣。九寸 之管主黃鐘,則十寸之管應十日可知矣。揚雄曰:「聲 生於口。」言黃鐘如此,則大呂管可知矣。唐李沖謂管 有一定之聲,絃多舒緩之變,故捨旋宮琵琶,制旋宮 雙管。法雖存於簡易,道實究於精微矣。然大呂管通 五均,則是,黃鐘管通七均,非也。

七星管

《廣雅》曰:「管象箎,長尺,圍寸,有六孔,無底。」《風俗通》《說文》 皆曰:「管,漆竹,長一尺,六孔,十二月之音,象物貫地而 牙故也。」蔡邕《章句》:「管者,形長一尺,圍寸,有孔無底,其 器今亡。以三者推之,管象箎而六孔,長尺,圍寸而無 底,十二月之音也。」唐之七星管,古之長笛也,一定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