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739 (1700-1725).djvu/97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調,合鐘磬之均,各有短長,應律呂之度。蓋其狀如箎 而長,其數盈尋,而七竅橫以吹之。旁一竅幎以竹膜 而為助聲,唐劉係所作也。用之雅樂,豈非溺於七音 歟?班固曰:「黃帝作律,以玉為管,長尺六孔,為十二月 音。」其言《十二月音》則是。至於論以玉為管,是不考黃 帝取嶰竹之過也。

雙鳳管

雙鳳管,蓋合兩管以定十二律之音。管端施兩簧,刻 鳳以為首,左右各四竅,左具黃鐘至仲呂之聲,右具 蕤賓至應鐘之聲。古者截候氣律管併而吹之,以達 六陰六陽之聲。其制不過如此,升之雅樂可也。

太平管

「《太平管》,形如跋膝,而九竅是黃鐘一均,所異者,頭如 觱篥爾,唐天寶中史盛所作也。」然九竅則陽數之窮, 失古人所以道中聲之意也。

駱駝管

以曲竹為之。其首如橐駝,因以立名。《唐樂圖》有之,非 古制也。

跋膝管

跋膝管,其形如篴而短,與七星管如箎而長者異矣。 唐清樂部用之,然亦七竅,具黃鐘一均,其實又與七 星管同矣。

拱辰管六孔

宋乾德中,太常和峴論樂器,中有「叉手笛,其制如雅 笛而小,其長九寸,與黃鐘之管相埒,其竅有六,與雅 聲相應,然四竅在左,兩竅在右,笛工兩手交叉而拱 之,如拱揖之狀,因更名曰拱辰管」,而鼓吹登歌用焉。 與唐呂才歌《白雪》之琴,馬滔進太一之樂等列之宮 懸,旋宮為八十四調,亦可謂進於雅矣。然旋宮之制, 不本於《周官》之三宮八十四調,尚溺於七音之失,未 全乎古樂之法也。幸而太宗造九絃之琴,列之太樂, 而「拱辰」亦自此廢,豈非有意於復古歟?

簫管 尺八管 中管 豎篴

簫管之制:六孔,旁一孔,加竹膜焉。足黃鐘一均聲,或 謂之「尺八管」,或謂之「豎篴」,或謂之「中管。」尺八,其長數 也,後世宮懸用之。豎篴,其植如篴也,中管居長篴短 篴之中也。今民謂之簫管,非古之簫與管也。

骨管 牙管

哀笳,以羊骨為管而無孔,惟《恤禮》用之。今鼓吹備而 不用,以觱篥代之。鹵簿與熊羆十二案,工員尚存焉。 宋朝更以紅象牙管竅而吹之,其聲與律隔,八相吹, 仍存羊骨舊制焉。

《元史》

《禮樂志》

頭管,制以竹為管,卷蘆葉為首,竅七。

《明會典》

《大樂制度》

頭管十二管以烏木為之,長六寸八分,九孔,前七後 二,兩末以牙管,束以蘆為梢。

《荊川稗編》

律管

候氣之法,「十有二月,每月為管,置於地中,氣之來至, 有深有淺,而管之入地者,有短有長。十二月之氣至, 各驗其當月之管,氣至則灰飛也,其為管之長短,與 其氣至之淺深,或不相當則不驗。上古之聖制為十 二管,以候十二辰之氣,而十二辰之音亦因而出焉。 以十二管較之,則黃鐘之管最長,應鐘之管至短。以 林鐘比於黃鐘,則短其三分之一;以太蔟比之林鐘, 則長其三分之一。」其餘或長或短,皆上下於三分之 一之數。其默符於聲氣自然之應者如此也。

制管之法

「元不師古,無足道者。惟太史院景表尺乃郭守敬所 造,守敬精於律曆,決非苟作,今欽天監表尺是也,比 市尺止得八寸強。」愚嘗取黑黍,揀其中者一千二百 粒,日乾之,秤重五錢者,以九十粒橫累之,命為九寸, 與表尺合。又截竹為管,長同黍寸,其竅上下均容一 千二百黍者,吹之,其聲與人之最下一聲合,是為黃 「鐘之聲」,制管之法,可謂簡易而無難矣。

求元聲法

《律書》曰:「黃鐘之實,十七萬七千一百四十七,管長九 寸。」是十二律之管,惟黃鐘之宮為最長,故謂之元聲, 猶言頭一聲也。然所謂九寸者,非度之以凡尺,本乎 人聲而得之也。其法:令歌者作聲,取其最下一聲,而 以竹長九寸、上下空、圍九方分者為管,吹其體中翕 聲以效之。視管聲比人聲稍高,則增管令長,比人聲 稍下,則減管令短,上下游移以裁之,必其與人聲合 一而無差,乃以此管命為九寸黃鐘之宮也。次以子 穀秬黍中者一千二百粒實管中,視黍不足則易管 令小,有餘則易管令大,以此管命為黃鐘徑圍,是謂 以聲生律,以律生尺,而元聲在是矣。此管體中翕聲 謂之「合」字,以「合」字寫之,琴瑟第一絃鐘磬第一板,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