笙竽部雜錄
《詩經小雅鹿鳴》:「我有嘉賓,鼓瑟吹笙。」「吹笙,鼓簧」, 《小雅鼓鐘》:「鼓瑟鼓琴。」笙磬同音。
《禮記檀弓》:「笙竽備而不和,其曰明器,神明之也。」 《周禮春官》典同。〈註〉笙之為聲,固下管之所先也,所以 鼓其金奏者,有所不可廢,則以鎛鐘次之。笙磬逓發 於樂作之時,鎛鐘交鳴於作樂之際,此鼓鐘必曰笙 磬同音,韶樂必曰笙鏞以閒節奏,相承有自來矣。 《國語》「匏竹利制。」〈注〉匏,笙也。「利制」,以聲音調利為制。〈又〉 匏以宣之?〈注〉宣,發揚也。
《墨子三辯》篇:「昔者諸侯倦於聽治,息於鐘鼓之樂;士 大夫倦於聽治,息於竽瑟之樂。」
《非樂篇》:子墨子之所以非樂者,非以大鐘鳴鼓琴瑟 竽笙之聲以為不樂也。雖耳知其樂也,然上考之,不 中聖王之事;下度之,不中萬民之利。是故子墨子曰 「為樂非也。」
《荀子富國》篇:「無分者,人之大害也;有分者,天下之本 利也。古者先生分割而等異之也,故為之鐘鼓管磬 琴瑟竽笙,使足以辨吉凶,合歡定和而已,不求其餘。」 《禮論》篇:「鐘鼓管磬琴瑟竽笙,所以養耳也。」
《韓非子解老篇》:「竽也者,五聲之長者也。故竽先則鐘 瑟皆隨,竽唱則諸樂皆和。」
《呂氏春秋·分職篇》:「今召客者,酒酣歌舞,鼓瑟吹竽,明 日不拜樂己者而拜主人,主人使之也。」
《淮南子時則訓》:「孟夏之月,南宮御女赤色,衣赤采,吹 笙竽。」
《說山》訓「物,莫不因其所有而用其所無。以為不信,視 籟與竽。」
《說林訓》:「使但吹竽,使氐厭竅,雖中節而不可聽。」 《新論隨時》篇:「墨子儉嗇而非樂者,往見荊王衣錦吹 笙,非苟違性,隨時好也。」
《專學》篇:「奕秋,通國之善奕也。當奕之時,有吹笙過者, 乍而聽之,則奕敗矣。非奕道暴深,情有暫闇,笙猾之 也。」
《詩經疑問》:「《詩》三百篇,皆可絃可歌。」《儀禮·鄉飲酒》:禮,「工 歌《鹿鳴》《四牡》《皇皇者華》,笙《南陔》《白華》《華黍》,乃閒歌《魚 麗》,笙《由庚》,歌《南有嘉魚》,笙《崇丘》,歌《南山有臺》,笙《由儀》。 乃合樂《周南:關雎》《葛覃》《卷耳》《召南:鵲巢》《采蘩》《采蘋》。《燕》 禮,工歌《鹿鳴》《四牡》《皇皇者華》,笙奏《南陔》《白華》《華黍》,閒 歌《魚麗》,笙《由庚》,歌《南有嘉魚》,笙《崇丘》,歌《南山有臺》,笙 由儀」遂歌鄉樂:《周南關雎》《葛覃卷耳》;《召南鵲巢》《采蘩》 《采蘋》《大射禮》:「歌《鹿鳴》,三終乃管新宮。」曰歌曰笙,皆止 於《二南》《小雅》,而不及《大雅》《三頌》,何歟?
《拾遺記》:幽州之墟,羽山之北,有善鳴之禽,名曰「青鸐」, 其聲似鐘磬笙竽也。
《樂緯》:「巽。主立夏,樂用笙。」
《竹譜》:「又有族類,爰挺嶧陽。懸根百仞,疏幹風生。簫笙 之選,有聲四方。質清氣爽,眾管莫伉。」
魯郡鄒山有篠,形色不殊,質特堅潤,宜為笙管,諸方 莫及也。
《文心雕龍聲律》篇:「練才洞鑒,剖字鑽響,識疏闊略,隨 音所遇,若長風之過籟,南郭之吹竽耳。」
《舊唐書音樂志》:「齊竽燕筑,俱非皦繹之音。東缶西琴, 各寫哇淫之狀。」
《文苑傳序》:「空混吹竽之人,即異《聞韶》之歎。」
《兼明書》:丘希範侍宴會樂遊苑《送徐州應詔詩》云:「詰 旦閶闔開,馳道聞鳳吹。」臣延濟曰:「鳳,吹笙也。笙體象 鳳,故比之也。」明曰:「吹者,樂之總稱;鳳者,美言之也。以 天子行幸,必奏眾樂,豈獨吹笙而已哉?故《月令》云:『命 樂工習吹,大享帝於明堂』。是謂眾樂為吹也。」
《雲仙雜記》:「初造笙,每管中入荻根,細沙一豆許,遇吹 時,飛沙於中,激揚聲愈清徹。近世樂工未有知者,惜 夫!」
《小學紺珠》八:「風條為笙,明庶為管,清明為柷,景為絃, 涼為塤,閶闔為鐘,不周為磬,廣莫為鼓。」
《鄰幾雜志》:「原甫云:『《南陔》《白華》六篇,有聲無詩,故云笙, 不云歌也。有其義,亡其詞,非亡失之亡,乃無也』。」 胡瑗《樂論》:「立春之氣,其為樂也,為大竽,為小竽。」 《通志:樂府總序》定《南陔》《白華》《華黍》《崇丘》《由庚》《由儀》六 笙之音,所以葉歌也。
《避暑錄話》:「大樂舊無匏、土二音,笙竽但如今所用,木 刻其本而不用匏,塤亦木為之,是八音而為木者三 也。」元豐末,范蜀公獻《樂書》,以為言,而未及行。至崇寧 更定大樂,始具之。
《桂海器志》:「胡盧笙,兩江峒中樂。」
《嫏嬛記》:瑟曰文鵠,笙曰采庸,皆仙樂也。 《溪蠻叢笑》:葫蘆笙,潘安仁《笙賦》:「曲沃懸匏,汶陽孤篠」, 皆笙之材。蠻所吹。葫蘆笙亦匏瓠餘意。但列管六,與 《說文》十三簧不同耳,名葫蘆笙。
枕譚:老子服文采,帶利劍,厭飲食而資賀有餘,此之 謂盜竽。竽者,五音之長,竽唱則眾樂皆和,大姦倡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