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741 (1700-1725).djvu/33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經濟彙編戎政典

 第四卷目錄

 戎政總部總論三

  春秋四傳宣公元年楚子鄭人侵陳 諸侯會晉師伐鄭 晉趙穿侵崇 晉人宋

  人伐鄭 宣公二年戰于大棘 秦師伐晉 晉人宋人衛人陳人侵鄭 宣公三年楚人侵

  鄭 宋師圍曹 宣公四年公伐莒取向 宣公六年晉趙盾衛孫免侵陳 宣公七年公會

  齊侯伐萊 宣公九年晉荀林父帥師伐陳 宋人圍滕 宣公十年宋師伐滕 晉人宋人

  衛人曹人伐鄭 公孫歸父帥師伐邾 宣公十有二年楚子圍鄭 戰于邲 楚子滅蕭

  宋師伐陳 宣公十有三年楚子伐宋 宣公十有四年晉侯伐鄭 楚子圍宋 宣公十有

  八年晉侯衛世子臧伐齊 邾人戕鄫子于鄫 成公二年齊侯伐我北鄙 戰于新築 戰

  于鞍 齊侯使國佐如師 成公六年取鄟 仲孫蔑叔孫僑如帥師侵宋 晉欒書帥師救

  鄭 成公八年晉欒書帥師侵蔡 成公九年晉人執鄭伯 楚公子嬰齊帥師伐莒 成公

  十年衛侵鄭 成公十有三年晉侯使郤錡來乞師 公自京師遂會諸侯伐秦 成公十有

  五年晉侯執曹伯歸于京師 成公十有六年晉侯及楚子鄭伯戰于鄢陵 成公十有八年

  楚子鄭伯伐宋

戎政典第四卷

戎政總部總論三

春秋四傳

楚子鄭人侵陳

《春秋》:宣公元年「秋,楚子、鄭人侵陳,遂侵宋。晉趙盾帥 師救陳。」

《穀梁傳》:「遂,繼事也,善救陳也。」

《胡傳》:楚書爵而人鄭者,貶之也。鄭伯本以宋人弒君, 晉不能討,受賂而還,以此罪晉,為不足與也,遂受盟 於楚。今乃附楚以亟病中國,何義乎?書「侵陳」,遂侵宋 者,以見潛師掠境,肆為侵暴,非能聲宋罪而討之也。 既正此師為不義,然後中國之師可舉矣。

諸侯會晉師伐鄭

《春秋》:宣公元年「秋,宋公、陳侯、衛侯、曹伯會晉師于棐 林,伐鄭。」

《公羊傳》:「此晉趙盾之師也。曷為不言趙盾之師?君不 會大夫之辭也。」

《穀梁傳》:「列數諸侯而會晉趙盾,大趙盾之事也。其曰 師何也?以其大之也。於棐林地而後伐鄭,疑辭也。此 其地何,則著其美也。」

《胡傳》列數諸侯而會晉趙盾,穀梁子以為大趙盾之 事,以其大之也,故曰師。此說非也。《春秋》立法,君為重, 而大夫與師其體敵,列數諸侯於帥師之下,而又書 大夫之名氏,則臣擬於君而不可以為訓。其曰「會晉 師」,此乃謹禮於微之意也,其立義精矣。棐林,鄭地也, 前者地而後伐,以為疑詞。此其地則以著其美者,一 美一惡,無嫌於「同。」

晉趙穿侵崇

《春秋》:宣公元年「冬,晉趙穿帥師侵崇。」

《公羊傳》:「柳者何?天子之邑也。曷為不繫乎周?不與伐 天子也。」

《胡傳》崇在西土,秦所與也。晉欲求成於秦,不以大義 動之,而伐其與國,則為諼已甚,比諸伐楚以救江異 矣。而《傳》謂設此謀者,趙穿也。意者趙穿已有逆心,欲 得兵權,託於伐國以用其眾乎?不然,何謀之迂?而當 國者亦不裁正而從之也。穿之名姓自登史策,弒君 於桃園,而上卿以志同受惡,其端又見於此。書「侵」,以 見所以求成者非其道矣。

大全任氏輔曰:《地譜》商有崇國,在京北柳縣甘亭。啖氏曰:「崇,小國也」,《公羊》誤為「柳。」

晉人宋人伐鄭

《春秋》:宣公元年「冬,晉人、宋人伐鄭。」

《穀梁傳》:「伐鄭,所以救宋也。」

《胡傳》:「宋人弒君」既列於會,在春秋衰世已免諸侯之 討矣,論《春秋》王法則其罪固在,法所不赦也。而晉人 與之合兵伐鄭,是謂「以燕伐燕」,庸愈乎?其書晉人、「宋 人」,非將卑師少,蓋貶而人之也。以貶書「伐」者,若曰聲 罪致討而己有瑕,則何以伐人矣?

戰于大棘

《春秋》宣公二年「春王二月壬子,宋華元帥師,及鄭公 子歸生帥師,戰于大棘,宋師敗績,獲宋華元。」

《穀梁傳》:「獲者,不與之辭也,言盡其眾以救其將也。以 三軍敵華元,華元雖獲不病矣。」

華元得眾甚賢,故不與鄭獲之。先言敗績而後言獲,知華元得眾心,軍敗而後見獲。晉與秦戰于韓,未言敗績而君已獲,知晉侯不得眾心明矣。何休曰:「書獲,皆生獲也。如欲不病華元,當有變文。」鄭君釋之曰:「將帥見獲,師敗可知,不當復書師敗績。此兩書之者,明宋師懼華元見獲,皆竭力以救之,無奈不勝敵耳。華」元有賢行,得眾如是,雖師敗身獲,適明其美,不傷賢行。今而書「敗獲」,非變文而何?

胡《傳》兩軍接刃,主將見獲,其負明矣。又書「師敗績」,詞 不贅乎?此明大夫雖貴,與師等也。故將尊師少,稱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