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741 (1700-1725).djvu/77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亦須因之以自反,恐我亦有可擊之形,敵人因此而擊我,而豫為之備也。

法令不明,賞罰不信,金之不止,鼓之不進,雖有百萬, 何益于用?

居則有禮,動則有威。進不可當,退不可追。前卻有節, 左右應麾。雖絕成陳,雖散成行。與之安,與之危。其眾 可合而不可離,可用而不可疲。

臣按:此即所謂「父子之兵」 ,桓文節制不過如此,信乎「投之所往而天下莫當」 矣。

《行軍》之道,無犯進止之節,無失飲食之適,無絕人馬 之力。

《用兵之法》,教戒為先。「一人學戰,教成十人;十人學戰, 教成百人;百人學戰,教成千人;千人學戰,教成萬人。 必死則生,幸生則死。」

善將者,如坐漏船之中,伏燒屋之下,使智者不及謀, 勇者不及怒。

將之所慎者五:一曰理,二曰備,三曰果,四曰戒,五曰 約。理者,治眾如治寡;備者,出門如見敵;果者,臨敵不 懷生;戒者,雖克如始戰;約者,法令省而不煩。

將之所麾,莫不從移;將之所指,莫不前死。

「發號施令而人樂聞,興師動眾而人樂戰,交兵接刃 而人樂死」,此三者人主之所恃也。

一人投命,足懼千夫。

臣按:世之論兵法者曰孫、吳,高氏謂二子共說,蓋截然不相侔也,起之書幾乎正,武之書一于奇,起之書尚禮義、明教訓,或有得于《司馬法》者,武則一切戰國馳騁戰爭、奪謀逞詐之術耳,雖然,據其書言雖若有可取者,及以史考其行事,則猜忌暴刻、寡恩鮮德之人,何人與言相戾如此哉?二子譬則二妓然,所歌之辭,雖有雅、鄭,其為妓則一也,聽者取其音可也,其為人姑勿論。

《尉繚子》曰:「兵勝于朝廷,不暴甲而勝者,主勝也;陳而 勝者,將勝也。」

臣按:人臣奉君命以出師,將勝即主勝也,而為此言者,懲君之好勝者,欲其息兵耳。

兵起非可以忿也,見勝則興,不見勝則止。

《將》者,上不制于天,下不制于地,中不制于人,寬不可 激而怒,清不可事以財。

臣按:所謂「不制」 者,甚言將在軍當有執守,不可受制耳。

夫將之所以戰者,民也;民之所以戰者,氣也。氣實則 鬥,氣奪則走。

「令」者,一眾心也。眾不審則數變,數變則令雖出,眾不 信矣。

上無疑令則眾不二聽,動無疑事則眾不二志。未有 不信其心而能得其力者也,未有不得其力而能致 其死戰者也。

國必有禮信親愛之義,則可以饑易飽;國必有孝慈 廉、恥之俗,則可以死易生。

戰者,必本乎「率身」以勵眾,士如心之使四肢也。志不 勵則士不死節,士不死節則眾不勸勵。

「使什伍如親戚,卒伯如朋友,止如堵牆,動如風雨,車 不結轍,士不旋踵」,此《本戰》之道也。

「地所以養民也,城所以守地也,戰所以守城也。」故務 耕者民不饑,務守者地不危,務戰者城不圍。

勤勞之師,將必先己,「暑不張蓋,寒不重衣,險必下步。 軍井成而後飲,軍食熟而後飯,軍壘成而後舍」,勞佚 必以身同之。如此,師雖久而不老不弊。

「將帥」者心也,「群下」者支節也。其心動以誠,則支節必 力,其心動以疑,則支節必背。

夫「《民無兩畏》也」,「畏我侮敵,畏敵侮我,見侮者敗,立威 者勝。」

凡將能其道者,吏畏其將也;吏畏其將者,民畏其吏 也;民畏其吏者,敵畏其民也。是故知勝敗之道者,必 先知畏侮之權。

愛在下順,威在上立,愛故不二,威故「不犯。」故「善將」者, 愛與威而已。

「戰不必勝」,不可以言戰;攻不必拔,不可以言攻。不然, 雖刑賞不足信也。

凡挾義而戰者,貴從我起,爭私結怨,應不得已,怨結 雖起,待之貴後。故爭必當待之,息必當備之。

臣按:《漢志》《尉繚子》二十九篇,今逸五篇。首章稱《梁惠王問》及第二篇引吳起言,蓋戰國時魏人云。其卒章有曰:「古之善用兵者,能殺卒之半,則威加四海。」 其言如此,其術可知。今擇其言之善者錄出于此。

李衛公《問對》。李靖曰:「謝元之破苻堅,非謝元之善也, 蓋苻堅之不善也。」

凡將正而無奇,則守將也;奇而無正,則鬥將也。奇正 皆得,則國之輔也。

「敵實則我必以正,敵虛則我必為奇。」苟行不知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