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742 (1700-1725).djvu/121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方今太平已久,正可恩結諸部,釋罪而歸地,內徙戍 兵以增堡障,外明約束以正疆界。每部各置酋長,歲 修職貢,叛則討之,服則撫之,諸部既安,必不」生釁。如 是則臣雖不能保其久而無變,知其必不深入侵掠 也。或云「棄地則損威」,殊不知殫費竭財,以貪無用之 地,使彼小部抗衡大國,萬一有敗,損威豈淺。或又云, 「沃壤不可遽棄。」臣以為土雖沃,民不能久居,一旦敵 來,則不免內徙,豈可指為吾土而惜之。夫帑廩雖隨 部而有,此特周急部民,一偏「之惠,不能均濟天下。如 欲均濟天下,則當知民困之由而窒其隙,節盤遊,簡 驛傳,薄賦斂,戒奢侈,期以數年,則困者可蘇,貧者可 富矣。蓋民者國之本,兵者國之衛,兵不調則曠軍役, 調之則損國本。且諸部皆有補役之法,昔補役始行, 居者行者類皆富實,故累世從戍,易為更代。近歲邊 虞數起,民多匱乏,既不任役事,隨補隨缺。苟無上戶, 則中戶當之,曠日彌年,其窮益其所以取代為艱也。 非惟補役如此,在邊戍兵亦然。譬如一抔之土,豈能 填尋丈之壑?欲為長久之便,莫若使遠戍疲兵還於 故鄉,薄其徭役,使人人給足,則補役之道可以復故 也。」臣又聞「自昔有國家者,不能無盜。比年以來,群」黎 凋弊,利於剽竊,良民往往化為凶暴,甚者殺人無忌, 至有亡命山澤,基亂首禍。所謂民以困窮,皆為盜賊 者,誠如聖慮。今欲芟夷本根,願陛下輕徭省役,使民 務農,衣食既足,安習教化而重犯法,則民趨禮義,刑 罰罕用矣。臣聞唐太宗問群臣治盜之方,皆曰「『嚴刑 峻法』。太宗笑曰:『寇盜所以滋者,由賦斂無度,民不聊 生。今朕內省嗜欲,外罷遊幸,使海內安靜,則寇盜自 止。由此觀之,寇盜多寡,皆由衣食豐儉,徭役重輕耳。 今宜徙可敦城於近地,與西南副都部署烏古敵烈 隗、烏古等部聲援相接;罷黑嶺二軍,并開、保州,皆隸 東京,益東北戍軍及南京總管兵,增修壁壘,候尉相 望,繕完樓櫓,浚治城隍,以為邊防。此方今之急務也, 願陛下裁之』。」

重熙十五年夏四月,罷「遙輦帳戍軍。」秋七月,籍諸路 軍。

按《遼史興宗本紀》云云。

重熙二十年冬十月己卯朔,括諸道軍籍。

按《遼史興宗本紀》云云。

道宗清寧二年夏六月戊午命有司籍軍補邊戍

按《遼史道宗本紀》云云。

清寧四年春三月戊寅,「募天德、鎮武、東勝等處勇捷 者,籍為軍。」

按《遼史道宗本紀》云云。

咸雍四年春二月甲辰朔詔元帥府募軍

按《遼史道宗本紀》云云。

大安九年冬十月壬子遣使籍諸路兵

按《遼史道宗本紀》云云。

天祚帝天慶五年以阿不等分統諸軍

按《遼史天祚帝本紀》:「五年七月,都統斡里朵等與女 直戰於白馬濼,敗績。八月丙寅,以圍場使阿不為中 軍都統,耶律張家奴為都監,率蕃漢兵十萬,蕭奉先 充御營都統,諸行營都部署耶律章奴為副,以精兵 二萬為先鋒,餘分五部為正軍,貴族子弟千人為硬 軍,扈從百司為護衛軍,北出駱駝口。以都點檢蕭胡」 睹姑為都統,樞密直學士柴誼為副將,率漢步騎三 萬,南出寧江州,自長春州分道而進。

天慶六年六月乙丑,籍「諸路兵有雜畜十頭以上者, 皆從軍。」

按《遼史天祚帝本紀》云云。

天慶七年九月,置「怨軍」八營。

按《遼史天祚帝本紀》,「七年九月,上自燕至陰涼河,置 怨軍八營,募自宜州者曰前宜、後宜,自錦州者曰前 錦、後錦,自乾自顯者曰乾曰顯。又有乾顯大營、巖州 營,凡二萬八千餘人,屯衛州蒺藜山。冬十二月癸酉, 遣夷离畢查剌與大公鼎諸路募兵。」

按,《續文獻通考》:「天慶七年八月,令都元帥秦晉王赴 沿邊,會四路兵馬防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