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742 (1700-1725).djvu/42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經濟彙編戎政典

 第十六卷目錄

 兵制部彙考二

  周二

戎政典第十六卷

兵制部彙考二

周二

按:《周禮》夏官司馬。

訂義薛平仲曰:「《春官》掌禮,所以為厚天下之仁。禮不足而後政及之,所以為正天下之義。仁以起天下,不忍不由禮之心;義以制天下,不敢不由禮之心。政典所以有法於夏。」 王昭禹曰:「馬者,甲兵之具,王政所重,故自《夏官》卿一人至中士十有六人,皆以司馬名官。」 李景齊曰:「政莫大於軍,軍旅之事,以馬為急。大司馬之職」,雖不言及於馬,以名官觀之,其意默寓。若夫馬質、《校人》《圉師》之類,屬於《夏官》者,馬政之詳可覆也。

「惟王建國,辨方正位,體國經野,設官分職,以為民極。」 乃立《夏官》司馬,使帥其屬而掌邦政,以佐王平邦國。

鄭鍔曰:「注謂政者,正也,上之所以正下也。《夏官》獨謂政官。司馬有九法、九伐之制,所以正其不正,斯可謂之政矣。王者之於邦國,欲使各得其平,司馬佐之以政,則平也易矣。然政以平邦國,治職亦以平邦國,何也?治出於大宰,則平之以道;政掌於司馬,則平之以政;治典則平於順治之前,政典則平於叛違之後 。呂」 氏曰:自夏后氏命引侯掌六師,舉政典以誓眾,則邦政之掌於《司馬》舊矣。國之大事,何者非政,獨戎政謂之政何也?天下無事,寓兵於農,然後賦役百為,始有所施,是政之所從出。天下有事,舉兵討亂,邦之存亡安危繫焉,以為政之大,又不待論,此戎政所以獨謂之政,統六師而謂之平邦國,王者用師之本旨,特為邦國之不平者設耳。

政官之屬:「大司馬,卿一人;小司馬,中大夫二人;軍司 馬,下大夫四人;輿司馬,上士八人;行司馬,中士十有 六人;旅下士三十有二人;府六人,史十有六人,胥三 十有二人,徒三百有二十人。」

黃氏曰:「司馬」 置屬,與五官稍異。小司馬而下有軍司馬、輿司馬、行司馬、輿司馬掌車、行司馬掌卒,軍司馬兼掌之。軍司馬,如《天官》宰夫、地官鄉師,以軍名官,其職可知 。《易氏》曰:「魯會晉師於上鄍,輿師受一命之服。晉享六卿於蒲圃,輿尉受一命之服。所謂輿者,車也。晉作三行以禦狄。其後晉中行穆子與無終及群狄」 戰於太原,毀車為行。所謂行者,徒也。成周師田之法,險野徒為主,易野車為主,於是設二司馬之屬,專掌車與徒之任,異於五官。李嘉會曰:「自小司馬以下,皆不見其職掌,豈用兵之時他官兼權,故職不見邪?抑兵事尚密,不當載之書邪?二者皆是也。先王不以兵機示天下,五官、治、教、禮、刑、事,法無不」 著,惟兵法不傳後世。《司馬法》與孫吳、尉繚等兼著,皆先王所未有 。陳君舉曰:「《儀禮》闕軍禮,蓋《司馬法》即古軍禮也。古者百五十五篇,今亡其百五十篇,以其有者求之,必非衰世權謀變詐者所能為也。而謂之《司馬穰》苴兵法」 ,非也 。賈氏曰:「『《諸官》皆云:史十二人,胥十二人,徒百二十人』。獨此言史、胥、徒多」 者,司馬大總軍,軍事尚嚴,特須監察故也。

凡制軍,萬有二千五百人為軍。王六軍,大國三軍,次 國二軍,小國一軍。軍將皆命卿。二千有五百人為師, 師帥皆中大夫。五百人為旅,旅帥皆下大夫。百人為 卒,卒長皆上士。二十有五人為兩,兩司馬皆中士。五 人為伍,伍皆有長。一軍則二府、六史、胥十人、徒百人。

薛平仲曰:「《周官》序官之例,未嘗有序事之法,惟司馬所載制軍之事為詳,而後官屬之緩急始次第而舉。豈非兵者國之大事,政典所用以平邦國者,其規畫固當蚤正歟?自調民之法立,民之從事於軍者,勞逸出入之相權,而力常有餘矣,於是萬二千五百人為一軍,有不容損益者。自制軍之數立,國之有軍者,內」 外輕重之相制,而勢可得合矣,於是王六軍以至小國,一軍有降殺之踰倍焉。軍有定制,帥其軍者,非威令素孚不行也,於是大為之將,而將皆命卿,小為之長,而長皆上士,有以定尊卑上下之志焉。軍有帥,則文移之往來,政令之征召,有不可略,於是一軍則二府、六史、十胥、百徒,有以為文書調度之備焉。舉軍政之要,莫先斯四者。先王規畫,實為之「井井繩繩而不紊」 ,觀敘事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