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743 (1700-1725).djvu/25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武騎指揮一十一。京師、雍丘各一,尉氏三,陳留、考 城、咸平、鄭各一,西京二。此下至有馬雄略凡十二軍, 《三朝志》無。

驍騎指揮一。太原。

「無敵河北沿邊廂兵,慶曆二年,升禁軍。」總指揮六。 定、北平各二,安肅、廣信各一。

忠銳廣信廂兵有馬者,慶曆二年,升禁軍。指揮一。 威邊諸州廂兵惟保州教戰射隸巡檢司。慶曆初, 升禁軍,指揮二。定、保各一。

飛騎麟州廂兵,慶曆初,升禁軍。指揮二。

威遠府州廂兵,本邊騎之精銳,慶曆初,升禁軍。指 揮二。

克戎并州廂軍。有馬者,康定中升禁軍。指揮一。 有馬安塞慶州廂軍,慶曆中升禁軍。指揮一。

蕃落陝西沿邊廂兵有馬者,天禧後,升禁軍,極邊 城砦悉置。至慶曆中,總指揮八十三,環五,延慶各四, 秦并外砦十七,原、渭并外砦各十二,德順并外砦十 二,鳳翔、涇并外砦、儀、保安各二,隴外一。

并州騎射諸道廂軍惟并州路有馬備征役,慶曆 五年升禁軍。指揮一。

有馬雄略,至和二年置。指揮三。廣、桂、邕各一。

步軍神衛,晉曰奉國軍。周改虎捷。建隆二年,揀閱 諸州所募禁軍增補。乾德三年,西川行營都部署王 全斌偽署「感化、耀武」等軍平寇有功,請備禁旅,詔並 為虎捷。太平興國二年,改舊水虎翼,即軍中習水戰 者。是歲,改為神衛水軍。又於剩員中選可備征役者, 立為揀中神衛。大中祥符後,剩員又有帶甲、看倉、草 場、「看船」之名凡四等,皆選本軍年多者補。宋初,指揮 四十六,仁宗後,止存指揮三十一。《京師》、

步武本鄉軍選充神勇、宣武,雍熙三年,揀其次等 者立。慶曆中,增指揮六。陳

虎翼。宋初號「雄武弩手。」太平興國二年,選壯勇者 為上鐵林,其次為下鐵林。雍熙四年,改為左右廂,各 三軍。咸平五年,以威虎軍來隸。景德三年,選效順兵 補其缺。大中祥符五年,擇本軍善水戰者為上虎翼。 六年,又選江、淮習水卒於金明池按試戰棹,立為虎 翼軍。江、浙、淮南諸州亦准此選置。七年,改為虎翼水 軍。舊指揮七十五,慶曆中,增置二十一,總九十六。京 師九十,并水軍一,襄邑、東明、單各一,長葛一。

奉節乾德三年平蜀,得其兵,立為奉議,後改今名。 景德三年,又選立上奉節指揮五。京師。

武衛太平興國中,募河北諸州兵立。舊指揮十六, 慶曆中,河北增置為指揮六十七。南京、真定、淄各四, 北京、澶、相、邢、懷、趙、棣、洺、德、祁、通利、乾寧、廣濟各一,青 五,鄆、徐、兗、曹、濮、沂、濟、單、萊、濰、登、淮、揚、瀛、博各二,齊、密、 滄各三。

「雄武并雄武弩手、床子弩《雄武》《揀中雄武》《飛山雄 武》、揀中歸明雄武。」總指揮三十四。京師十三,太原、尉 氏、南京、鄭、汝、寧陵各二,咸平、東明、雍丘、襄邑、許、曹、廣 濟、穀熟、長葛各一。

川效忠太平興國三年,選諸州廂兵歸京師者立。 淳化四年,又選川峽威棹、克寧兵部送京師者立為 「川效忠。」景德六年,以德清廂軍及威遠兵增之。舊指 揮二十八,後減為七。南京六,寧陵一。

效順宋初征潞州,以降卒立。指揮一。襄邑。

雄勝開寶中,以剩員立。太平興國中,選入上鐵林, 餘如故。又有「雄勝剩員指揮」,三峽、冀、濟各一。

揀中雄勇開寶中立,以常寧雄勇、效順等軍剩員 中選其強者立為揀中。大中祥符二年,又選歸遠軍 為新立。舊指揮四,後損為一。襄邑。

懷勇開寶四年,揀蜀兵之在京師者立。指揮三。雍 丘二,陳一。

威寧淳化中,部送西川賊帥王小波脅從之兵歸 京師立。咸平元年,又以散員直增補。指揮一。許 飛虎,本虎翼。廣武兵屯西川無家屬者。太平興國 中,歸京師。指揮三。陳留二,咸平一。

懷順本淮南兵,舊號「懷德」,建隆二年改。指揮一。霸, 歸聖。開寶七年,以李從善所領兵及水軍立。八年, 平江南,又以其降兵增補。指揮一。雍丘。

順聖太平興國中,部送兩浙兵歸京師立。指揮一。 鞏。

懷恩乾德三年,平蜀,得其軍立。指揮三。荊南二,鄂 一。

揀中懷愛本蜀兵,與懷恩同立,又拔精銳者為「揀 中。」淳化四年,又選川峽威棹、克寧兵次等者立為牽 船,以給河漕之役。舊指揮三,後損為一。《寧陵》。

勇捷太平興國四年,征太原立,分左右廂,以諸州 庫兵補左廂,廣濟、開山兵補右廂。指揮二十六。襄邑、 北京、澶、陳壽、汝、曹、宿各二,咸平、西京、南京、亳、寧洪、河 陰、鞏、長葛、韋城各一。

威武太平興國四年,征太原立,分左、右廂,以江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