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744 (1700-1725).djvu/116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眼五十一處,水道四百二十五處」, 河南防守。萬曆 二年,議准睢陳、河南、汝南三道,將額編民壯酌留「守 城,分番赴道團操,與大梁、河北二道一體施行。候一 年之後,團練已成,仍發回守城,將守城之兵,取赴團 練。」 山東班軍,萬曆二年題准:「將山東、河南二省班 軍,即以本衛本所,歸併合一,或春或秋,定為一班。以 地里相鄰,管轄近便者但足三千,即屬一都司統領。 有餘不足,於就近衛所隨宜增損。上」班赴薊防守,下 班本省操練,緝捕盜賊,與地方官一體行事。 江西 兵馬,萬曆二年議准,行各道督同府縣掌印官,建立 操所,將各縣鄉兵,每於農隙之際,冬季自十月初一 日起,至十一月終止,春季自正月初十日起,至二月 終止,嚴加團練,每季終聽各掌印調集操演。 四川 防守,萬曆二年題准,將文「印山等十二處,各設堡一 所,每所用兵五百名。平蠻山頂,設墩四所,腳板崖等 十九處,各設墩一所,每處用兵五十名。深溝子等五 處,每處用兵一百名。分投屯守, 廣西防守。萬曆二 年題准,鎮安府湖潤寨共一年,思恩各土司一年,田 州一年,江州并上映、下雷二峒共一年,每年共出兵 三千名,四年一次輪戍省城、泗城州一年,歸順、都康 二州共一年,向武、奉議二州并上林縣共一年,思明 府、思明州、遷隆峒共一年,龍英、忠州共一年。每年出 兵四千名,五年一次輪戍梧鎮。」 凡將軍替補,萬曆 二年題准:錦衣衛將軍、千、百戶侍衛三十年已上者, 兒男許替冠帶。總旗將軍侍衛二十年已上者,許替 「校尉二十年以下者,止與力士,俱止准一輩。其應役 三年五年,照舊查革,永行遵守。 凡聽征人馬,萬曆 二年議准行總協大臣防秋之時,將三大營戰車二 兵各調撥一枝,就令本管將官統領,赴薊鎮軍門聽 派,相應處所屯駐,遇有寇變,與邊兵併力截殺,事竣 撤回。」 《凡軍士清查》,萬曆二年議准,各營見操軍勇, 務令一一著伍影射者,聽巡視科、道參究。 凡營官 推補,萬曆二年議准,勇士,四衛二營,各裁坐營官二 員,止選留二員,令其統領開操,除直宿外,餘日著實 訓練。 又按《會典》,凡守衛官軍,萬曆二年議所選汰, 俱行職方司將清勾解到軍人驗補。 凡皇城四門 廚房,萬曆二年題准,旗手等二十衛守衛軍士,每月 將見在守衛直宿官軍實數,并實支月糧文冊二本, 赴司掛號一本,轉送戶部,撥倉支糧。其官軍該班不 得支糧者,候下班補給。 又按《會典》:僉解軍妻,萬曆 二年題准,解到新軍,內有雇覓妻偶者,審出將妻變 價入官,或配與別衛無妻軍人。

萬曆三年許保薦運官,陞賞番賊功次。又鎮戍各營 募兵、衛兵、守兵諸制,及操營將領優處推補例。 按明《會典》,「凡漕運把總等官,萬曆三年題准,把總官 運糧三年以上,果廉能幹濟,依期完糧,許各該衙門 據實保薦,准令於實職上陞一級。其運官依期過淮, 過洪完納,巡倉御史據實獎薦,即行賞賚,仍擬陞署 職一」級,過洪後期完納依期者,通候三年,准陞署職 一級。凡經薦舉運官,兵部即行紀錄,候陞遷日,破格 優敘。若先犯降級,不係侵欺掛欠,許將所陞職級,准 復原降之數。若見有漂流,并未掣通關者,不得濫舉。

又按《會典》、凡蕃賊功次,萬曆三年題准:「陝西蕃賊」

功次如成化中例,陞至三級而止。餘功扣賞。又一人 為首,二三人為從,擒斬三名顆,為首者陞署一級,為 從加賞。陣亡者陞一級,征傷者量賞。其不願陞者,驗 果壯大,首級每顆賞銀十兩。幼男婦女俱照舊例給 賞。 凡斬獲蕃賊領軍官。萬曆三年題准,千總領五 百人部下,斬獲三十名,顆陞一級。領一千人者六十 名,「顆陞一級;把總領五百人部下,斬獲十五名顆陞 一級;領一千人者,三十名顆陞一級,俱至三級而止。 除參遊以上不許報功外,其千把總等官,果係奮勇 當先,親自擒斬,紀功官隨軍紀驗明白者,一體敘論。」

凡斬獲倭賊官。三年題准、都司參遊守備以上、仍

前,不許報功。若把總以下將領,果能身先士卒,破敵 摧鋒,斬獲首功,為眾知見者,准照級陞賞。 又按:《會 典》,薊鎮募調兵。萬曆三年議准募浙兵三千人,各給 鳥銃,令赴薊鎮,以備衝鋒攻擊。又議准昌鎮置車營。

大同入衛兵。萬曆三年題准、留一枝、暫免入衛

延綏城堡萬曆三年題准、「延綏、榆林、神木、定邊、靖邊 四道築空心敵臺。見存城垣六十二座,民寨堡城一 百四十九座,寨城五十五座,空心敵臺二百三十九 座,敵臺一百一十六座,墩臺一千三百一十六座。」 甘肅防守,萬曆三年題准,「如遇莊浪、西寧有警,河州 將官由弘化寺應援。蘭州將官過金城入住蘭州策 應。」凡河東堡寨之在河西者,甘鎮亦即一體發兵堵 截 山西城堡。萬曆三年題准「山西三關,惟偏老沿 邊地方,自蕨菜茆起至老牛灣止,邊長一百一里有 零。添設磚包空心樓一十五座,土築敵臺二百一十 六座。仍通修邊牆,務高堅如法,堪以拒守。見存城堡 墩臺隘口并空心敵臺三千七百一十一」處。 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