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747 (1700-1725).djvu/109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經濟彙編戎政典

 第八十一卷目錄

 兵法部總論一

  太公六韜

  太公三略

戎政典第八十一卷

兵法部總論一

太公六韜

文韜

《文師》第一。文王初遇呂尚,立以為師。

文王將田,史編布卜曰:「田于渭陽,將大得焉。非龍非 彲,非虎非羆,兆得公侯。天遺汝師,以之佐昌,施及三 王。」文王曰:「兆致是乎?」問前人卜兆曾致此否《史編》曰:編之太祖 史疇,為舜占得皋陶兆比於此。文王乃齋三日,乘田 車,駕田馬,田於渭陽。卒見太公坐茅以漁,文王勞而 問之曰:「子樂漁耶?」太公曰:「君子樂得其志,小人樂得 其事。今吾漁,甚有似也。」文王曰:「何謂其有似也?」太公 曰:「釣有三權。」

釣有三等:《權術》:「始焉以餌取魚;既焉香餌必有死魚;終焉因魚之大小而異用。」

祿等以權。

今「以祿取人等,以餌取魚」 之權。

死等以權,

「重祿之下,必有死士等」 ;「香餌之下,必有死魚之權。」

官等以「權。」

「《官人》必因其才之大小而異任」 ,等於「因魚之大小而異用」 之權。

「夫釣以求得也,其情深,可以觀大矣。」文王曰:「願聞其 情。」太公曰:「源深而水流,水流而魚生之情也;根深而 木長,木長而實生之情也;君子情同而親合,親合而 事生之情也;言語應對者,情之飾也,言至情者,事之 極也。今臣言至情不諱,君其惡之乎?」文王曰:「惟仁人 能受直諫,不惡至情,何為其然?」太公曰:「緡微餌明小 魚食之;緡綢餌香,中魚食之;緡隆餌豐,大魚食之。夫 魚食其餌,乃牽於緡;人食其祿,乃服於君。故以餌取 魚,魚可殺;以祿取人,人可竭;以家取國,國可拔;以國 取天下,天下可畢。嗚呼!曼曼綿綿,其聚必散;默默昧 昧,其光必遠。」微哉聖人之德,誘乎《獨見》。樂哉!

「聖人之以德而誘人歸」 者也,固其所獨見而獨樂者也。

「聖人之慮各歸其次」,而立斂焉。

「惟聖人有獨見」 ,故慮人各有所歸之次,而立為「收歛人心」 之法焉。

《文王》曰:「立歛何若而天下歸之?」太公曰:「天下非一人 之天下,乃天下之天下也。同天下之利者,則得天下; 擅天下之利者,則失天下。天有時,地有財,能與人共 之者,仁也。仁之所在,天下歸之。免人之死,解人之難, 救人之患,濟人之急者,德也。德之所在,天下歸之。與 人同憂同樂,同好同惡者,義也。義之所在,天下赴之。」 凡人惡死而樂生,好德而歸利。能生利者,道也。道之 所在,天下歸之。文王再拜曰:「允哉,敢不受天之詔命 乎!」乃載與俱歸,立為師。

《盈虛》第二,「氣化盈虛」 ,皆人事所致。

《文王問太公》曰:「天下熙熙,一盈一虛,一治一亂。」指氣運言 「所以然者何也?其君賢不肖不等乎?其天道變化自 然乎?」太公曰:「君不肖則國危而民亂;君賢聖則國安 而民治,禍福在君不在天時。」文王曰:「古之賢聖可得 聞乎?」太公曰:「昔者帝堯之王天下也,上世所謂賢君 也。」文王曰:「其治如何?」太公曰:「帝堯王天下之時,金銀 珠玉不飾,錦繡文綺不衣,奇怪珍異不視,玩好之器 不寶淫泆之樂,不聽宮垣,屋室不堊,甍桷椽楹不斲, 茅茨遍庭不剪,鹿裘禦寒,布衣掩形,糲粱之飯,藜藿 之羹,不以役作之故害民。耕織之時,削心約志,從事 於無。」為吏守正奉法者,尊其位,廉潔愛人者,厚其祿。 民有孝慈者愛敬之,盡力農桑者慰勉之,旌別淑慝, 表其門閭。平心正節,以法度禁邪偽。所憎者有功必 賞,所愛者有罪必罰。存養天下鰥寡孤獨,賑贍禍亡 之家。其自奉也甚薄,其賦役也甚寡。故萬民富樂而 無饑寒之色。百姓戴其君如日月,親其君如父母。《文 王》曰:「大哉,賢德之君也!」

《國務》第三。《國務》者,治國之要務也。

《文王》問太公曰:「願聞為國之大務,欲使主尊人安,為 之奈何?」太公曰:「愛民而已。」文王曰:「愛民奈何?」太公曰: 「利而勿害,成而勿敗,生而勿殺,予而勿奪,樂而勿苦, 喜而勿怒。」文王曰:「敢請釋其故。」太公曰:「民不失務則 利之,農不失時則成之,罪疑而宥則生之,薄賦歛則 予之,儉宮室臺榭則樂之,吏清不苛擾則喜之,民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