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747 (1700-1725).djvu/26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經濟彙編戎政典

 第七十三卷目錄

 校閱部總論

  春秋四傳桓公六年大閱 莊公八年治兵

  劉勰新論閱武

  山堂考索校閱總論

  大學衍義補簡閱之教

  紀效新書或問

  古今治平略練兵策

戎政典第七十三卷

校閱部總論

春秋四傳

桓公六年大閱

《公羊傳》:「大閱者何?簡車徒也。何以書?蓋以罕書也。」 《穀梁傳》:「大閱者何?閱兵車也。修教明諭,國道也。平而 修戎事,非正也。其日以為崇武,故謹而日之,蓋以觀 婦人也。」

《胡傳》:「大閱,簡車馬也。」《周傳》《大司馬》「中冬大閱,教眾庶, 修戰法。」獨詳於三時者,為農隙故也。書「八月」,不時矣。 以鼓,則王執路鼓,諸侯執賁鼓;以旗,則王載太常,諸 侯載旂;以殺,則王下大綏,諸侯下小綏。其禮固亦不 同也。書「大閱」,非禮矣。先王寓軍政於四時之田,訓民 禦暴,其備豫也。懼鄭忽畏齊人,不因田獵而閱兵車, 厲農,失政甚矣,何以保其國乎?《春秋》非特以不時,非 禮書也,乃「天未陰雨,徹彼桑土,綢繆牖戶」之意。

莊公八年治兵

《左傳》:「治兵於廟,禮也。」

《穀梁傳》:「『出曰治兵,習戰也。入曰振旅,習戰也。治兵而 陳蔡不至矣。兵事以嚴終,故曰善陳者不戰』,此之謂 也。善為國者不師,善師者不陳,善陳者不戰,善戰者 不死,善死者不亡。」

劉勰新論

《閱武》

《司馬法》曰:國家雖大,好戰則亡;天下雖安,忘戰必危。 亟戰則民凋,不習則民怠。凋非保全之術,怠非禦寇 之方。故兵不妄動,而習武不輟,所以養民命而修戎 備也。孔子曰:「不教民戰,是謂棄之。」《易》曰:「君子修戎器, 以備不虞。」是以春蒐、夏苗、秋獮、冬狩,皆於農隙以講 武事。三年而治兵,習戰敵也。出曰治兵,治其事也;入 「曰振旅」,言整眾也。還歸而飲,至告於廟,所以昭文章, 明貴賤,順少長,辨等列,習威儀。夫三軍浩漫,則立表 號。言不相聞,故為鼓鐸以通其耳;視不相見,故制旌 麾以宣其目。若民不習戰,則耳不聆鼓鐸之音,目不 察旌麾之號,進退不應,令疏,數不成行,故士未戰而 震慄,馬未馳而沐汗。非其人怯而馬「弱,不習之所致 也。吳王宮人教之戰陳,約之法令,迴還進退,盡中規 矩,雖蹈水火而不顧者,非其性勇而氣剛,教習之所 成也。鏌鋣不為巧者銳,而為拙者鈍,然而巧以生勝, 拙而之負者,習與不習也。」闔閭習武,試其民於五湖, 劍皆加肩,流血不肯止。句踐習武,試其民於寢宮,民 爭入水火,死者千餘,「遽擊金而退之。」豈其惡生而貪 死,賞罰明而教習至也?是以逄蒙善射,不能用不調 之弓;造父善御,不能策不服之馬;般倕善斲,不能運 不利之釿;孫吳善將,不能戰不習之卒。貔貅戾獸,而 黃帝教之戰;鷹鸇鷙鳥,而羅氏教之擊。夫鳥獸無知 之性,猶隨人指授,而能戰擊者,教習之功也,奚況國 之士民而不習武乎?故射御慣習,至於馳獵,則能擒 獲,教習之所致也。若弗先習,覆跌是懼,奚遽望獲?今 以練卒與不練卒交鋒,若胡越爭遊,不競明矣。是以 先王因於閑隙,大閱簡眾「修戎器」,為國豫備也。

山堂考索

《校閱總論》

孔子曰:「以不教民戰,是為棄之。」孟子曰:「不教民而戰, 謂之殃民。」周成王纘文武丕業,躬巡侯甸,四征勿庭, 薄海內外,莫不歸往,而猶以武備為懷。奄人既平,旋 蹕豐邑,分命六官,大司馬實掌戎事,粵中春號召諸 侯,來會岐陽,以講《大蒐》,所以飭武備,壯軍容,豈徒為 乾豆賓客之奉而已?於時頌聲交作,講武類禡,咸有 其辭。岐、蒐號國大事迨,至景王七年,因楚人伍舉之 言,事始經見,獨無文辭以著一時之美,亦史氏之闕 也。先王之時,雖隆仁義禮樂以化天下之俗,銷伏其 悖戾好爭之心,而常陰求天下之奇材,以待不測之 患。蓋常寓其法於六遂之閒,使卒乘車徒之制素具, 而朝廷之公卿大夫及諸侯之君臣,「於朝聘燕享從 容歡欣之際,必陳弓矢以講射,而四時之隙,則命有 司以講武。以天子之尊而馳騁於原野,親金鼓干戈 之事,以射取禽獸。」蓋燕享者人君之所樂,而弓矢者 威武之事。田遊者佚樂之舉,而殺戮者征伐之容。蓋 先王所以藏天下之所畏於人情,從容之際,所以陰 養天下奇傑之氣,咸使之「日習於其術,安之而不懾 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