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748 (1700-1725).djvu/54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人使以賞則死,能移人性、變人心者,在刑賞之間,勇

之與怯,人何有哉!

《主有道德篇第四》

經曰:「古者三皇得道之統,立於中央,神與化遊,以撫 四方,天下無所歸其功。五帝則法天地,有言有令,而 天下太平,君臣讓其功。道德廢,王者出而尚仁義;仁 義廢,霸者出而尚智力;智力廢,戰國出而尚譎詐。聖 人之道,不足以理則用法,法不足以理則用術,術不 足以理則用權,權不足以理則用勢,勢用則大兼小, 強吞弱。」周建一千八百諸侯,其後併為六國,連兵結 難,戰爭始起。六國之君疏道德而親權勢,權勢行則 不得親,道德廢則不得不疏,理其然也。惟聖人能反 始復本,以正理國,以奇用兵,以無事理天下。正者,名 法也;奇者,權衡也。以名法理國,則萬物不能亂;以權 衡用兵,則萬物不能敵;以無事理天下,則萬物不能 撓,不撓則神清。神清者,智之泉,智平者心之符。神清 智平,乃能形萬物之情。人主之形萬物之情,財而用 之,則君子小人不失其位。夫德厚而位卑者謂之過, 德薄而位尊者謂之失。寧過於君子,不失於小人。過 於君子則天闕於理,失於小人則物罹其殃。故曰:「人 不鑒於流水而鑒於」澄水者,以其清且平也。人主之 道清平,則任人不失其才,六官各守其職,四封之內, 百姓之事任之於相,四封之外,敵國之事任之於將。 《語》曰:「將相明,國無兵。」舜以干戚而服苗,魯以泮宮而 來淮夷。以道勝者帝,以德勝者王,以謀勝者霸,以力 勝者強。強兵滅,霸兵絕,帝王之兵前無敵於天下,人 主之道,信其然也。

《國有富強篇第五》

經曰:「國之所富強者,審權以操柄,審數以御人。課農 者,術之在事而富在粟;計戰者,權之在謀而強在兵。 故曰:『興兵而伐叛,則武爵任;武爵任則兵強;按兵而 勸農,則粟爵任;粟爵任則國富。國不法地,不足以成 其富;兵不法謀,不足以成其強。古者聖人法天而皇, 賢君法地而帝,智主法人而霸。乘天之時,因地之利』」, 用人之力,可以富強。乘天之時者,春樹穀,秋植麥,夏 長成,冬備藏。因地之利者,辨燥濕,別土宜,疏泉源,濬 溝洫。國有天地之饒,而人不足於食,器械不備也;國 有山海之利而人不足於供,人力不備也。通四遠之 珍異,以有易無,謂之「商旅」;餘力以長地財用,資軍實, 謂之「農夫」;理絲麻,成其衣服,謂之「女工。」雲夢之毛羽, 黔溪之丹砂,荊、揚之皮革骨象,江衡之楠梓,會稽之 竹箭,燕、齊之魚鹽羶裘,兗、豫之漆絲絺紵,鄭之刀,宋 之斤,吳、越之劍,魯之削,燕之角,荊之幹,汾湖之箭,吳、 越之金錫,此地之利也。燕之涿薊,趙之邯鄲,魏之溫 軹,韓之滎陽,齊之臨淄,楚之完丘,陳、鄭之陽翟,三川 之二周,越之具區,楚「之雲夢,齊之鉅野,宋之孟瀦,此 地之良也。」「共居其地,非有災害疾病,而貧賤者,非惰 則奢;共居其地,世無奇業,而獨富貴者,非儉則力。」同 列而相臣妾者,貧富使然也;同實而相兼者,強弱使 然也;同地而或強或弱者,理亂使然也。苟有道里,地 足容身,士人可致也;苟有市井,交易所通,財貨可聚 也。夫有容身之地,智者不言弱;有市井之利,智者不 言貧。不患無財,不畏強禦。故神農教耕而王天下,湯 武征伐而服諸侯。國愚則智可以強國,智則力可以 強用,智者可以強於內而富於外,用力者富於內而 強於外。是以漢武帝平百粵以為國圃,卻羌戎以為 國園;珍怪異物,充於後宮;騊駼駃騠,實於外廄,匹庶 乘堅良,民間厭橘柚,此謂智於內而富於外也。秦孝 公行懇草之令,使商不能糴,農不得糶,廢逆旅,一山 澤,貴酒肉之賈,重開市之賦,使農逸而商勞。行之數 年,而倉廩實,人知禮義。至於始皇,以為軍資,東向而 吞諸侯,此謂力富於內而強於外者也。故知霸王之 業,非智不戰,非農不贍,過此以往,富強者未之有也。

《賢有遇時篇第六》

經曰:「賢人之生於世也,無藉地,無貴宗,無奇狀,無智 名,無勇功。或賢而或愚,乍癡而乍醒,不可以事跡,有 不可以人物。得其得者,在明君之心,道合而智同,信 得而言順,如覆水之於地,先流其濕;如燎火之於原, 先就其燥。故伊尹、有莘之耕夫,夏癸之酒保,湯得之 於鼎飪之間,自升而放桀;太公朝歌之鼓刀,孟津之」 賣漿,周得之於垂綸之下。伐紂而立武庚。伍員被髮 徒跣,挾弓持矢,乞食於吳。吳王闔閭嚮風而高其義, 下階而迎之三日,與語而言,無復疑者。范蠡生於五 尸之墟,為結童時,內視若盲,反聽若聾,時人謂之「狂 丈夫。」文種來睹而知其賢,扣門請謁,相與歸霸於地 戶。管夷吾束縛於魯,齊桓任之以相;百里奚自鬻於 虞,秦穆委之以政,韓信、淮陰之怯夫,南鄭之亡卒,漢 高歸之以計。故曰:「人君之心如鑒,鏡如渟泉,真明於 中,形物於外。」故使收賢任能,不失其時也。非心之見, 非智之知,因人視之,借人聽之,其猶眩瞽瞍,以黼黻 招聾。夫以《韶》《武》《元》《黃》《宮》《徵》,無貫於心,欲求得人,而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