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750 (1700-1725).djvu/113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當爾。其後匈奴單于作亂平陽,繇率諸軍圍之,未拔, 而袁尚所置河東太守郭援到河東,眾甚盛,諸將議 欲釋之去。繇曰:「袁氏方彊援之來,關中陰與之通,所 以未悉叛者,顧吾威名故耳。若棄而去,示之以弱,所 在之民,誰非寇讎?縱吾欲歸,其得至乎?此為未戰先 自敗也。且援剛愎好勝,必易吾軍。若渡汾為營,及其 未濟擊之,可大克也。張既說馬騰會擊援,騰遣子超 將精兵逆之。援至,果輕渡汾,眾止之,不從。濟水未半, 擊大破之。」 按司馬彪《戰略》曰:「袁尚遣高幹、郭援將 兵數萬人,與匈奴單于寇河東,遣使與馬」騰、韓遂等 連和,騰等陰許之。傅幹說騰曰:「古人有言:『順道者昌, 逆德者亡』。曹公奉天子,誅暴亂,法明國治,上下用命, 有義必賞,無義必罰,可謂順道矣。袁氏背王命以陵 中國,寬而多忌,仁而無斷,兵雖強,實失天下心,可謂 逆德矣。今將軍既事有道,不盡其力,陰懷兩端,欲以 坐觀成敗。吾恐成敗既定,奉辭責罪,將軍先為誅首 矣。」於是騰懼,幹曰:「智者轉禍為福。今曹公與袁氏相 持,而高幹、郭援獨制河東,曹公雖有萬全之計,不能 禁河東之不危也。將軍誠能引兵討援,內外擊之,其 勢必舉。是將軍一舉斷袁氏之臂,解一方之急,曹公 必重德將軍。將軍功名竹帛不能盡載也。唯將軍審 所擇。」騰曰:「敬從教。」於是遣子超將精兵萬餘人,并將 遂等兵,與繇會擊援等,大敗之。

建安九年秋八月,曹操大破袁尚,平冀州。

十年春正月,曹操破袁譚於青州。

按《後漢書獻帝本紀》,建安九年秋八月戊寅,曹操大 破袁尚,平冀州,自領冀州牧。十年春正月,曹操破袁 譚於青州,斬之。 按《袁紹傳》,紹有三子,譚字顯思,熙 字顯雍,尚字顯甫。譚長而惠,尚少而美。紹後妻劉有 寵而偏愛尚,數稱於紹,紹亦奇其姿容,欲使傳嗣,乃 以譚繼兄後。出為青州刺史。沮授諫曰:「世稱萬人逐 兔,一人獲之,貪者悉止,分定故也。且年均以賢,德均 則卜,古之制也。願上惟先代成則之誡,下思逐兔分 定之義,若其不改,禍始此矣。」紹曰:「吾欲令諸子各據 一州,以觀其能。」於是以中子熙為幽州刺史,外甥高 幹為并州刺史。紹自軍敗後發病,七年夏薨,未及定 嗣。逄紀、審配宿以驕侈,為譚所病,辛評、郭圖皆比於 譚,而與配、紀有隙,眾以譚長,欲立之,配等恐譚立而 評等為害,遂矯紹遺命,而奉尚為嗣。譚自稱車騎將 軍,出軍黎陽,尚少與其兵,而使逄、紀隨之。譚求益兵, 審、配等又議不與,譚怒,殺逄、紀。曹操渡河攻譚,譚告 急於尚,尚乃留審、配守鄴,自將助譚,與操相拒於黎 陽。自九月至明年二月,大戰城下,譚、尚敗退,操將圍 之,乃夜遁還鄴。操進軍,尚逆擊破操。操軍還許,譚謂 尚曰:「我鎧甲不精,故前為曹操所敗。今操軍退,人懷 歸志。及其未濟,出兵掩之,可令大潰,此策不可失也。」 尚疑而不許。既不益兵,又不易甲,譚大怒。郭圖、辛評 因此謂譚曰:「使先公出將軍為兄後者,皆是審配之 所搆也。」譚然之,遂引兵攻尚,戰於外門。譚敗,乃引兵 還南皮。別駕王脩率吏人自青州往救譚。譚還,欲更 攻尚,問脩曰:「計將安出?」脩曰:「兄弟者,左右手也。譬人 將鬥而斷其右手,曰:『我必勝』。若如是者可乎?夫棄兄 弟而不親,天下其誰親之?屬有讒人交鬥其間,以求 一朝之利,願塞耳勿聽也。若斬佞臣數人,復相親睦, 以御四方,可橫行於天下。」譚不從。尚復自將攻譚,譚 戰大敗,嬰城固守。尚圍之急,譚奔平原,而遣潁川辛 毗詣曹操請救。劉表以書諫,譚又與尚書諫之,並不 從。曹操遂還救譚。十月,至黎陽,尚聞操渡河,乃釋平 原還鄴。尚將呂曠、高翔畔歸曹氏,譚復陰刻將軍印 以假曠、翔。操知譚詐,乃以子整聘譚女以安之,而引 軍還。九年三月,尚使審配守鄴,復攻譚於平原。配獻 書於譚曰:「配聞良藥苦口而利於病,忠言逆耳而便 於行,願將軍緩心抑怒,終省愚辭。蓋《春秋》之義,國君 死社稷,忠臣死君命,苟圖危宗廟,剝亂國家,親疏一 也。是以周公垂涕以斃管、蔡之獄,季友歔欷而行叔 牙之誅。何則?」義重人輕,事不獲已故也。昔先公廢黜 將軍以續賢兄,立我將軍以為嫡嗣,上告祖靈,下書 譜牒,海內遠近,誰不備聞。何意凶臣郭圖,妄畫蛇足, 曲辭諂媚,交亂懿親。至令將軍忘孝友之仁,襲閼沈 之跡,放兵鈔突,屠城殺吏,冤魂痛於幽冥,創痍被於 草棘。又乃圖獲鄴城,許賞賜秦胡,其財物婦女,豫「有 分數。」又云:「孤雖有老母,趣使身體完具而已。」聞此言 者,莫不悼心揮涕,使太夫人憂哀憤隔。我州君臣監 寐悲歎,誠拱默以聽執事之圖,則懼違《春秋》死命之 節,詒太夫人不測之患,損先公不世之業。我將軍辭 不獲命,以及館陶之役。伏惟將軍至孝蒸蒸,發於岐 嶷,友于之性,生于自然,章之以聰「明,行之以敏達,覽 古今之舉措,睹興敗之徵符,輕榮財於糞土,貴名位 於丘岳。何意奄然迷沈,墮賢哲之操;積怨肆忿,取破 家之禍。翹企延頸,待望讎敵,委慈親于虎狼之牙,以 逞一朝之志,豈不痛哉!若乃天啟尊心,革圖易慮,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