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750 (1700-1725).djvu/114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我將軍匍匐悲號于將軍股掌之上,配等亦當敷躬 布體,以聽斧鑕之刑,如又不悛,禍將及之。願熟詳吉 凶,以賜環玦。」譚不納。曹操因此進攻鄴,審配將馮札 為內應,開突門內操兵三百餘人。配覺之,從城上以 大石擊門,門閉,入者皆死。操乃鑿塹圍城,周回四十 里,初令淺,示若可越。配望見,笑而不出爭利。操一夜 濬之,廣深二丈,引漳水以灌之。自五月至八月,城中 餓死者過半。尚聞鄴急,將軍萬餘人還救城,操逆擊 破之。尚走,依曲漳為營。操復圍之,未合,尚懼,遣陰夔、 陳琳求降,不聽。尚還走藍口,操復進,急圍之。尚將馬 延等臨陣降,眾大潰,尚奔中山,盡收其輜重,得尚印 綬、節鉞及衣物,以示城中,城中崩沮。審配令士卒曰: 「堅守死戰,操軍疲矣。幽州方至,何憂無主!」操出行圍, 配伏弩射之,幾中。以其兄子榮為東門校尉,榮夜開 門內操兵,配拒戰,城中生獲配。操謂配曰:「吾近行圍, 弩何多也?」配曰:「猶恨其少。」操曰:「卿忠於袁氏,亦自不 得不爾。」意欲活之。配意氣壯烈,終無撓辭,見者莫不 歎息,遂斬之。全尚母妻子,還其財寶。高幹以并州降, 復為刺史。曹操之圍鄴也,譚復背之,因略取甘陵、安 平、勃海、河間,攻尚於中山。尚敗,走故安從熙,而譚悉 收其眾,還屯龍湊。十二月,曹操討譚,軍其門。譚夜遁, 奔南皮,臨清河而屯。明年正月,急攻之,譚欲出戰,軍 未合而破。譚被髮驅馳,追者意非恆人,趨奔之。譚墮 馬,顧曰:「咄兒過我,我能富貴汝。」言未絕口,頭已斷地。 于是斬郭圖等,戮其妻子。 按《魏志郭嘉傳》:嘉從破 袁紹,紹死,又從討譚尚於黎陽,戰數克,諸將欲乘勝 攻之,嘉曰:「袁紹愛此二子,莫適立也。有郭圖逄紀為 之謀,臣必交鬥其間,還相離也。急之則相持,緩之而 後爭心生。不如南向荊州,若征劉表者以待其變,變 成而後擊之,可一舉定也。」太祖曰:「善。」乃南征,軍至西 平,譚、尚果爭冀州。譚為尚軍所敗,走保平原,遣辛毗 乞降。太祖還救之,遂從定鄴。又從攻譚於南皮。冀州 平,封嘉洧陽亭侯。太祖將征袁尚,及三郡烏丸諸下 多懼劉表,使劉備襲許以討太祖。嘉曰:「公雖威震天 下,胡恃其遠,必不設備。因其無備,卒然擊之,可破滅 也。且袁紹有恩於民夷,而尚兄弟生存。今四州之民, 徒以威附,德施未加,舍而南征,尚因烏丸之資,招其 死主之臣。胡人一動,民夷俱應,以生蹋頓之心,成覬 覦之計,恐青、冀非己之有也。表,坐談客耳,自知才不 足以御備,重任之則恐不能制,輕任之則備不為用, 雖虛國遠征,公無憂矣。」太祖遂行。至《易,嘉言》曰:「兵貴 神速。今千里襲人,輜重多,難以趨利。且彼聞之必為 備,不如留輜重,輕兵兼道以出,掩其不意。」太祖乃密 出盧龍塞,直指單于庭。鹵卒聞太祖至,惶怖合戰,大 破之,斬蹋頓及名王已下,尚及兄熙走遼東。 按《辛 毗傳》,辛毗,字佐治,潁川陽翟人也。其先建武中,自隴 西東遷。毗隨兄評從袁紹。太祖為司空,辟毗,毗不得 應命。及袁尚攻兄譚於平原,譚使毗詣太祖求和。太 祖將征荊州,次于西平,毗見太祖致譚意,太祖大悅。 後數日,更欲先平荊州,使譚、尚自相弊。他日置酒,毗 望太祖色知有變,以語郭嘉,嘉白太祖。太祖謂毗曰: 「譚可信,尚必可克不?」毗對曰:「明公無問信與詐也,直 當論其勢耳。袁氏本兄弟相伐,非謂他」人能間其間, 乃謂天下可定於己也。今一旦求救於明公,此可知 也。顯甫見顯思,困而不能取,此力竭也。兵革敗於外, 謀臣誅於內,兄弟讒鬩,國分為二,連年戰伐,而介胄 生蟣蝨,加以旱蝗,饑饉並臻,國無囷倉,行無裹糧。天 災應於上,人事困於下,民無愚智,皆知上崩瓦解,此 乃天亡尚之時也。《兵法》稱「有石城湯池,帶甲百萬,而 無粟者,不能守也。」今往攻鄴,尚不還救,即不能自守, 還救即譚踵其後,以明公之威,應困窮之敵,擊疲弊 之寇,無異迅風之振秋葉矣。天以袁尚與明公,明公 不取而代荊州,荊州豐樂,國未有釁,仲虺有言,「取亂 侮亡。」方今二袁不務遠略,而內相圖,可謂亂矣;居者 無食,行「者無糧,可謂亡矣。朝不謀夕,民命靡繼,而不 綏之,欲待他年。他年或登,又自知亡,而改修厥德,失 所以用兵之要矣。今因其請救而撫之,利莫大焉。且 四方之寇,莫大於河北,河北平則六軍盛而天下震。」 太祖曰:「善。」乃許譚平,次于黎陽。明年,攻鄴,克之,表毗 為議郎。

建安十一年春三月,曹操破高幹於并州,獲之。 十二年秋八月,曹操大破烏桓於柳城。

按《後漢書獻帝本紀》,建安十一年春三月,曹操破高 幹於并州,獲之。十二年八月,曹操大破烏桓於柳城, 斬其蹋頓。十一月,遼東太守公孫康殺哀尚、袁熙。 按《袁紹傳》,熙、尚為其將焦觸、張南所攻,奔遼西烏桓。 觸自號幽州刺史,驅率諸郡太守令長,背袁向曹,陳 兵數萬,殺白馬盟,令曰:「違者斬。」眾莫敢仰視,各以次 歃至。別駕代郡韓珩曰:「吾受袁公父子厚恩,今其破 亡,智不能救,勇不能死,於義闕矣。若乃北面曹氏,所 不能為也。」一坐為珩失色觸曰:「夫舉大事,當立大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