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750 (1700-1725).djvu/68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陛下甲卒死亡,暴露中原,霑漬山谷,邊境之民為之 早閉晏開,晁不及夕」,臣安竊為陛下重之。不習南方 地形者,多以越為人眾兵彊,能難邊城,淮南全國之 時,多為邊吏。臣竊聞之,與中國異,限以高山,人跡所 絕,車道不通,天地所以隔內外也。其入中國,必下領 水。領水之山峭峻,漂石破舟,不可以大船載食糧下 也。越人欲為變,必先田餘干界中,積食糧,乃入伐材 治船。邊城守候誠謹,越人有入伐材者,輒收捕焚其 積聚。「雖百越奈邊城何?」且越人綿力薄材,不能陸戰, 又無車騎弓弩之用,然而不可入者,以保地險,而中 國之人不能其水土也。臣聞「越甲卒不下數千萬,所 以入之五倍迺足,輓車奉饟者不在其中。南方暑濕, 近夏,癉熱暴露,水居,蝮蛇蠚生,疾癘多作,兵未血刃 而病死者什二三。」雖舉越國而鹵之,不足以償所亡。 臣聞《道路》言,「閩越王弟甲弒而殺之。」甲以誅死,其民 未有所屬。陛下若欲來內,處之中國,使重臣臨存,施 德垂賞,以招致之,此必攜幼扶老,以歸聖德。若陛下 無所用之,則繼其絕世,存其亡國,建其王侯,以為畜 越,此必委贄為藩臣,世共貢職。陛下以方寸之印,丈 二之組,填撫方外,不勞一「卒,不頓一戟,而威德並行。 今以兵入其地,此必震恐,以有司為欲屠滅之也。必 雉兔逃入山林險阻,背而去之,則復相群聚;留而守 之,歷歲經年,則士卒罷勌,食糧乏絕。男子不得耕稼 樹種,婦人不得紡績織紝。丁壯從軍,老弱轉餉,居者 無食,行者無糧,民苦兵事,亡逃者必眾,隨而誅之,不 可勝盡,盜賊必起。臣聞長老言,秦之時,嘗使尉屠雎 擊越,又使監祿鑿渠通道,越人逃入深山,林叢不可 得攻,留軍屯守空地,曠日持久,士卒勞倦,越乃出擊 之,秦兵大破,乃發讁戍以備之。當此之時,外內騷動, 百姓靡敝,行者不還,往者莫反,皆不聊生,亡逃相從, 群為盜賊」,於是山東之難始興,此《老子》所謂「師之所 處,荊棘生之」者也。兵者凶事,一方有急,四面皆從。臣 恐變故之生,姦邪之作,由此始也。《周易》曰:「高宗伐鬼 方,三年而克之。」鬼方,小蠻裔。高宗,殷之盛天子也。以 盛天子,伐小蠻裔,三年而後克,言用兵之不可不重 也。臣聞天子之兵,有征而無戰,言莫敢校也。如使越 人蒙死徼幸,以逆執事之顏,行廝輿之卒,有一不備 而歸者,雖得越王之首,臣猶竊為大漢羞之。陛下以 四海為境,九州為家,八藪為囿,江漢為池,生民之屬, 皆得臣妾,人徒之眾,足以奉千官之共;租稅之收,足 以給乘輿之御,玩心神明,秉執聖道,負黼依,馮玉几, 南面而聽斷,號令天下,四海之內,莫不響應。陛下垂 德惠以覆露之,使元元之民安生樂業,則澤被萬世, 傳之子孫,施之無窮。天下之安,猶泰山而四維之也。 戎狄之地,何足以為一日之間而煩汗馬之勞乎?《詩》 云:「王猶允塞,徐方既來。」言王道甚大,而遠方懷之也。 臣聞之,農夫勞而君子養焉,愚者言而智者擇焉。臣 安幸得為陛下守藩,以身為鄣蔽,人臣之任也。邊境 「有警,愛身之死而不畢,其愚,非忠臣也。臣安竊恐將 吏之以十萬之師為一使之任也。」是時漢兵遂出踰 領,適會閩越王弟餘善殺王以降,漢兵罷。上嘉淮南 之意,美將卒之功,迺令嚴助諭意,風指於南越。南越 王頓首曰:「天子迺幸興兵誅閩越,死無以報。」即遣太 子隨助入侍。助還,又諭淮南曰:「皇帝問淮南王,使中 大夫王上書言事,聞之朕奉先帝之休德,夙興夜寐, 明不能燭,重以不德,是以比年凶菑害眾。夫以眇眇 之身,託於王侯之上,內有飢寒之民,南夷相攘,使邊 騷然不安,朕甚懼焉。今王深惟重慮,明太平以弼朕 失,稱三代至盛,際天接地,人跡所及,咸盡賓服,藐然 甚慚,嘉王之意靡有」所終,使中大夫助諭朕意,告王 越事。助諭意曰:「今者大王以發屯臨越事上書陛下, 故遣臣助告王其事。王居遠事薄,遽不與王同其計, 朝有闕政,遺王之憂,陛下甚恨之。夫兵固凶器,明主 之所重出也。然自五帝三王禁暴止亂,非兵未之聞 也。漢為天下宗,操殺生之柄,以制海內之命,危者望 安,亂」者卬治。今閩越王狼戾不仁,殺其骨肉,離其親 戚,所為甚多不義。又數舉兵侵陵百越,并兼鄰國,以 為暴彊。陰計奇策,入燔尋陽樓船,欲招會稽之地,以 踐句踐之跡。今者邊又言閩王率兩國擊南越。陛下 為萬民安危久遠之計,使人諭告之曰:「天下安寧,各 繼世撫民,禁毋敢相并。」有司疑其以虎狼「之心,貪據 百越之利,或於逆順,不奉明詔,則會稽、豫章必有長 患。且天子誅而不伐,焉有勞百姓、苦士卒乎?」故遣兩 將屯於境上,震威武,揚聲鄉屯。曾未會,天誘其衷,閩 王隕命,輒遣使者罷屯,毋後農時。南越王甚嘉被惠 澤,蒙休德,願革心易行身從使者入謝,有狗馬之病, 不能勝服,故遣太子嬰齊「入侍,病有瘳,願伏北闕,望 大廷以報盛德。」閩王以八月舉兵於冶南,士卒罷倦, 三王之眾相與攻之,因其弱弟餘善以成其謀,至今 國空虛,遣使者上符節,請所立,不敢自立,以待天子 之明詔。此一舉不挫一兵之鋒,不用一卒之死,而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