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751 (1700-1725).djvu/74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后及皇后於巴陵。殷仲文時在元艦,求出別船,收集 散軍,因叛元,奉二后,奔于夏口。元入江陵城,馮該勸 使更下戰,元不從,欲出漢川投梁州刺史桓希,而人 情乖阻,制令不行。元乘馬出城,至門,左右於暗中砍 之,不中,前後相殺交橫,元僅得至船。於是荊州別駕 王康產奉帝入南郡府舍,太守王騰之率文武營衛。 時益州刺史毛璩使其從孫祐之、參軍費恬送弟璠 喪葬江陵,有眾二百。璩弟子修之為元屯騎校尉,誘 元以入蜀,元從之。達枚回洲,恬與祐之迎擊元,矢下 如雨。元嬖人丁仙期、萬蓋等以身蔽元,並中數十箭 而死。元被箭,其子昇輒拔去之。益州督護馮遷抽刀 而前,元拔頭上玉導與之,仍曰:「是何人邪?敢殺天子!」 遷曰:「欲殺天子之賊耳。」遂斬之,時年三十六。又斬石 康及濬等五級。庾頤之戰死,昇云:「我是豫章王,諸君 勿見殺。」送至江陵市斬之。初,元在宮中,恆覺不安,若 為鬼神所擾,語其所親云:「恐己當死,故與時競。」元興 中,衡陽有雌雞化為雄,八十日而冠萎具。及元建國 於楚,衡陽屬焉。自篡盜至敗時,凡八旬矣。其時有童 謠云:「長干巷,巷長干。今年殺郎君,後年斬諸桓。」其凶 兆符會如此。郎君謂元顯也。是月,王騰之奉帝入居 太府,桓謙亦聚眾沮中,為元舉哀,立喪庭,偽諡為武 悼皇帝。毅等傳送元首,梟於大桁,百姓觀者,莫不欣 幸。

按《宋書高祖本紀》,「高祖與何無忌等同謀,託以遊獵 起義。三年二月丙辰,詰旦城開,無忌服傳詔服,稱詔 居前。義眾馳入,齊聲大呼,吏士驚散,莫敢動,斬桓修 以徇。高祖哭甚慟,厚加殯斂。孟昶勸弘其日出獵,未 明,開門出獵人,昶、道規、毅等率壯士五六十人,因開 門直入。弘方噉粥,即斬之,因收眾濟江。」義軍初剋京 城,修司馬刁弘率文武佐吏來赴。高祖登城謂之曰: 「郭江州已奉乘輿反正於尋陽,我等並被密詔,誅除 逆黨,同會今日。賊元之首,已當梟於大航矣。諸君非 大晉之臣乎?今來欲何為?」弘等信之,收眾而退。毅既 至,高祖命誅弘。毅兄邁先在京師,事未發數日,高祖 遣同謀周安穆報之,使為內應。邁外雖酬許,內甚震 懼。安穆見其惶駭,慮事必泄,乃馳歸。時元以邁為竟 陵太守,邁不知所為,便下船欲之郡。是夜,元與邁書 曰:「北府人情云何?卿近見劉毅何所道?」邁謂元已知 其謀,晨起白之。元驚懼,封邁為重安侯。既而廉邁不 執安穆,使得逃去,乃殺之。誅元德、扈興、厚之等。召桓 謙、卞範之等謀拒高祖。謙等曰:「亟遣兵擊之。」元曰:「不 然。彼兵速銳,計出萬死。若行遣水軍,不足相抗。如有 蹉跌,則彼氣成而吾事敗矣。不如屯大眾於覆舟山 以待之,彼空行二百里,無所措手,銳氣已挫。既至,忽 見大軍,必驚懼駭愕。我案兵堅陣,勿與交鋒,彼求戰 不得,自然走散。此計之上也。」謙等固請,乃遣頓丘太 守吳甫之、右衛將軍皇甫敷北拒義軍。元自聞軍起, 憂懼,無復為計。或曰:「劉裕等眾力甚弱,豈辦之有成, 陛下何慮之甚?」元曰:「劉裕足為一世之雄,劉毅家無 檐石之儲,摴蒱一擲百萬。何無忌劉牢之甥,酷似共 舅,共舉大事,何謂無成?」眾推高祖為盟主,移檄京邑, 以孟昶為長史,總攝後事;檀憑之為司馬,百姓願從 者千餘人。三月戊午朔,遇吳甫之於江乘。甫之,元驍 將也,其兵甚銳,高祖躬執長刀,大呼以衝之,眾皆披 靡,即斬甫之。進至羅落橋,皇甫敷率數千人逆戰。寧 遠將軍檀憑之與高祖各御一隊,憑之戰敗見殺,其 眾退散。高祖進戰彌厲,前後奮擊,應時摧破,即斬敷 首。初,高祖與何無忌等共建大謀,有善相者相高祖 及無忌等,並當大貴,其應甚近,惟云憑之無相。高祖 與無忌密相謂曰:「吾等既為同舟,理無偏異,吾徒咸 皆富貴,則檀不應獨殊。」深不解相者之言。至是而憑 之戰死。高祖知其事必捷。元聞敷等並沒,愈懼,使桓 謙屯東陵口,卞範之屯覆舟山西,眾合二萬。己未旦, 義軍食畢,棄其餘糧,進至覆舟山。東使丐士張旗幟 於山上,以為疑兵。元又遣武騎將軍庾禕之配以精 卒利器助謙等。高祖躬先士卒以奔之,將士皆殊死 戰,無不一當百,呼聲動天地。時東北風急,因命縱火, 煙焰張天,鼓噪之音震京邑。謙等諸軍,一時土崩。元 始雖遣軍置陣,而走意已決,別使領軍將軍殷仲文 具舟於石頭,仍將子姪浮江南走。庚申,高祖鎮石頭 城,立留臺,摠百官,焚桓溫神主於宣陽門外,造晉新 主,立於太廟。遣諸將帥追元,尚書王假率百官奉迎 乘輿。司徒王謐與眾議推高祖領揚州,固辭。乃以謐 為錄尚書事,領揚州刺史。於是推高祖為使持節、都 督揚、徐、兗、豫、青、冀、幽、并八州諸軍事、領軍將軍、徐州 刺史。先是,朝廷承晉氏亂政,百司縱弛,桓元雖欲釐 整,而眾莫從之。高祖以身範物,先以威禁內外,百官 皆肅然奉職,二三日間,風俗頓改。且桓元雖以雄豪 見推,而一朝便有極位,晉氏四方牧守及在朝大臣, 盡心伏事,臣主之分定矣。高祖位微於朝,眾無一旅, 奮臂草萊之中,「倡大義以復皇祚。」由是王謐等諸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