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眾民望,莫不憚而愧焉。諸葛長民失期,不得發,刁 逵執送之,未至而元敗。元經尋陽,江州刺史郭昶之 備乘輿法物資之。元收略得二千餘人,挾天子走江 陵。冠軍將軍劉毅、輔國將軍何無忌、振武將軍劉道 規率諸軍追討尚書左僕射王愉、愉子荊州刺史綏 「等,江左冠族。」綏少有重名,以高祖起自布衣,甚相陵 忽。綏,桓氏甥,亦有自疑之志,高祖悉誅之。四月,奉武 陵王遵為大將軍,承制大赦天下,唯桓元一祖後,不 在赦例。初,高祖家貧,嘗負刁逵社錢三萬,經時無以 還逵,執錄甚嚴。王謐造逵見之,密以錢代還,由是得 釋。高祖名微位薄,盛流皆不與相知,唯謐交焉。桓元 將篡,謐手解安帝璽紱,為元佐命功臣。及義旗建,眾 並謂謐宜誅,唯高祖保持之。劉毅嘗因朝會問謐璽 紱所在,謐益懼。及王愉父子誅謐,從弟諶謂謐曰:「王 駒無罪,而義旗誅之,此是剪除勝己,以絕民望。兄既 桓氏黨附名位如此,欲求免得乎?」駒,崳小字也。謐懼, 奔於曲阿。高祖牋白大將軍,深相保謐,迎還復位。光 祿勳丁承之、左衛將軍褚粲、游擊將軍司馬秀役使 官人,為御史中丞王禎之所糾察,謝牋言辭怨憤,承 之造司宜藏高祖與大將軍牋,白「粲等備位大臣,所 懷必盡,執憲不允,自應據理陳訴,而橫興怨憤,歸咎 有司,宜加裁當,以清風軌。」並免官。桓元兒子韶聚眾 向歷陽,高祖命輔國將軍諸葛長民擊走之。無忌、道 規破元大將鄭鈐等于桑落洲,眾軍進據尋陽,加高 祖都督江州諸軍事。元既還荊郢,大聚兵眾,召水軍 造樓船器械,率眾二萬,挾天子發江陵,浮江東下,與 冠軍將軍劉毅等相遇於崢嶸洲。眾驚,下擊,大破之。 元棄眾,復挾天子還復江陵。元黨殷仲文「奉晉二皇 后還京師。元至江陵,因西走南郡太守王騰之、荊州 別駕王康產奉天子入南郡府。初,征鹵將軍、益州刺 史毛璩遣從孫祐之與參軍費恬送弟喪州下有眾 二百。璩弟子修之時為元屯騎校尉,誘元以入蜀。至 枚回洲,恬與祐之迎射之,益州督護馮遷斬元,首傳 京師,又斬元子昇於江陵市。」按《劉道規傳》:「臨川烈 武王道規,字道則,高祖少弟也。少倜儻有大志,高祖 奇之,與謀桓元。時桓弘鎮廣陵,以為征鹵中兵參軍。 高祖克京城,道規亦以其日與劉毅、孟昶其斬弘,收 眾濟江,進平京邑。元敗走,晉大將軍武陵王遵承制 以道規為振武將軍、義昌太守,與劉毅、何無忌追元。 元西走江陵」,留郭鈐、何澹之等固守湓口。義軍既至, 賊列艦距之,澹之空設羽儀旗幟於一舫而別在它 船。無忌欲攻羽儀所在,眾悉不同,曰:「澹之必不在此 舫,雖得無益也。」無忌曰:「澹之不在此舫,固不須言也。 既不在此,則戰士必弱,我以勁兵攻之,必可禽也。禽 之之日,彼必以為失其軍主,我徒咸謂已得賊帥」,我 勇而彼懼,懼而薄之,破之必矣。道規喜曰:「此名計也。」 遂攻之,即得此舫,因鼓噪倡言曰:「已斬何澹之。」賊徒 及義軍並以為然,縱兵擊之,賊眾奔敗,即克湓口,進 平尋陽。因復馳進,遇元於崢嶸洲。道規等兵不滿萬 人,而元戰士數萬,眾並憚之,欲退還尋陽。道規曰:「不 可。彼眾我寡,強弱異勢,今若畏懦不進,必為所乘,雖 至尋陽,豈能自固?元雖竊名雄豪,內實恇怯,加已經 奔敗,眾無固心,決機兩陣,將雄者克。昔光武昆陽之 戰,曹操官渡之師,皆以少制多,共所聞也。今雖才謝 古人,豈可先為之弱!」因麾眾而進。毅等從之,大破元 軍。郭鈐與元單舸走江陵,不復能守。欲入蜀,為馮遷 所斬。
義熙元年三月建威將軍劉懷肅討桓元逆黨桓振平之
按《晉書安帝本紀》:「元興三年閏五月己丑,桓元故將 揚武將軍桓振陷江陵,劉毅、何無忌退守尋陽,帝復 蒙塵于賊營。六月,益州刺史毛璩討偽梁州刺史桓 希,斬之。義熙元年春正月,南陽太守魯宗之起義兵, 襲破襄陽。己丑,劉毅次馬頭,桓振以帝屯于江津。辛 卯,宗之破振將溫楷于柞溪,進次紀南,為振所敗。振 武將軍劉道規擊桓謙,走之。乘輿反正,帝與瑯琊王 幸道規舟。戊戌,大赦。二月丁巳,留臺備法駕,迎帝于 江陵。三月,桓振復襲江陵,荊州刺史司馬休之奔于 襄陽。建威將軍劉懷肅討振,斬之。帝至自江陵。」按 《劉毅傳》,毅與劉道規、孟懷玉破桓元。及元死,桓振、桓 謙復聚眾距毅于靈溪。元將馮該以兵會于振,毅進 擊,為振所敗,退次尋陽,坐免官,尋原之。劉裕命何無 忌受毅節度,無忌以督攝為煩,輒便解統。毅疾無忌 專擅,免其琅邪內史,以輔國將軍攝軍事。無忌遂與 毅不平,毅唯自引咎,時論韙之。毅復與道規發尋陽, 桓亮自號江州刺史,遣劉敬宣擊走之。毅軍次夏口。 時振黨馮該戍大岸、孟山圖據魯城,桓山客守偃月 壘,眾合萬人,連艦二岸,水陸相援。毅督眾軍進討,未 至夏口,遇風飄沒千餘人。毅與劉懷肅、索邈等攻魯 城,道規攻偃月壘,何無忌與檀祗列艦於中流,以防 越逸。毅躬貫甲胄,陵城半日,而二壘俱潰,生擒山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