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754 (1700-1725).djvu/47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安撫司聽命。金人聞覺叛,遣闍母國王將三千騎來 討,覺帥兵迎拒之於營州。闍母以兵少,不交鋒而退, 大書於門,有「今冬復來」之語,覺遂妄以大捷聞。朝廷 建平州為泰寧軍,拜覺節度使,以安弼黨鈞、敦固皆 為徽猷閣待制。宣撫司犒以銀絹數萬。詔命至,覺喜 遠出迎。金人諜知,舉兵來,覺不得返,同其弟挾所被 詔敕奔燕。母妻先寓營州,為金人所得,弟聞之,亟往 降,獻其詔敕。金人圍平州,覺之從弟及姪固守。金人 以納叛為責,且求餉糧,凡攻擊數月,州民數千潰圍 走,莫肯降。金人既平三州,始來索覺,王安中諱之,索 愈急,乃斬一人貌類者去。金人曰:「此非覺也。覺匿於 王宣撫」甲仗庫,「若不與我,我自以兵取之。」安中不得 已,引覺出,數其過使行刑。覺語殊不遜,既死,函首送 之。燕之降將及常勝軍皆泣下。郭藥師曰:「若來索藥 師,當奈何?」自是解體,金人終用是啟釁云。

欽宗靖康元年正月金人犯京師詔李綱种師道等總內外軍拒之

按《宋史徽宗本紀》,宣和七年十二月「己酉,中山奏,金 人斡離不、粘罕分兩道入攻,郭藥師以燕山叛,北邊 諸郡皆陷,又陷忻、代等州,圍太原府,太常少卿傅察 奉使不屈,死之。丙辰,金兵犯中山府,詹度禦之。己未, 以保和殿大學士宇文虛中為河北東路宣諭使。庚 申,詔內禪。辛酉,皇太子即皇帝位。甲子,斡離不陷信」 德府。粘罕圍太原。詔京東、淮西、浙募兵入衛。丙寅,上 道君皇帝尊號曰教主道君太上皇帝,皇后曰道君 太上皇后。詔改元。 按《欽宗本紀》,靖康元年春正月 「丁卯,金人破相州。戊辰,破濬州。威武節度使梁方平 師潰河北,河東路制置使何灌退保滑州。己巳,灌奔 還。金人濟河,詔親征。庚午,宰相欲奉帝」出襄、鄧,李綱 諫止之。辛未,以李綱為親征行營使,侍衛親軍馬軍 都指揮使曹曚副之。壬申,金人渡河,遣使督諸道兵 入援。癸酉,金人犯京師,命尚書駕部員外郎鄭望之、 親衛大夫、康州防禦使高世則使其軍。詔「從官舉文 武臣僚堪充將帥有膽勇者。」是夜,金人攻宣澤門,李 綱禦之,斬獲百餘人,至「旦始退。」甲戌,金人遣吳孝民 來議和,命李梲使金軍。金人又使蕭三寶奴、耶律忠、 張愿恭來。乙亥,金人攻通津、景陽等門,李綱督戰,自 卯至酉,斬首數千級,何灌戰死。李梲與蕭三寶奴、耶 律忠、王汭來,索金帛數千萬,且求割太原、中山、河間 三鎮,并宰相、親王為質,乃退師。庚辰,命張邦昌副康 王構使金軍。辛巳,金人陷陽武,知縣事蔣興祖死之。 甲申,統制官馬忠以京西募兵至,擊金人於順天門 外,敗之。乙酉,路允迪使粘罕軍於河東,平陽府將劉 嗣初以城叛。丁亥,靖難軍節度使、河北、河東路制置 使种師道督涇原、秦鳳兵入援。以師道同知樞密院 事,為京畿、河北、河東宣撫使,統四方勤王兵及前後 軍。二月丁酉朔,命都總制姚平仲將兵夜襲金人軍, 不克而奔。戊戌,罷李綱以謝金人。廢親征行營司。金 人復來議和。庚子,命駙馬都尉曹晟使金軍。辛丑,又 命資政大夫宇文虛中、知東上閤門事王俅使之,許 割三鎮地。太學諸生陳束等及都民數萬人伏闕上 書,請復用李綱及种師道,且言李邦彥等疾綱,恐其 成功罷綱,正墮金人之計。會邦彥入朝,眾數其罪而 罵吳敏,傳宣眾不退,遂撾登聞鼓,山呼動地。殿帥王 宗濋恐生變,奏上,勉從之,遣耿南仲號於眾曰:「已得 旨宣綱矣。」內侍朱拱之宣綱後期,眾臠而磔之,并殺 內侍數十人。乃復綱右丞,充京城防禦使。壬寅,詔誅 士民,殺內侍,為首者禁伏闕上書。金人使王汭來。癸 亥,命肅王樞使金軍。乙巳,宇文虛中、王俅復使金軍。 康王至自金軍,金人遣韓光裔來告辭,遂退師,京師 解嚴。丙午,康王構為太傅、靜江奉寧軍節度使。己酉, 詔用祖宗故事,擇武臣得軍心者為同知簽書樞密 院,邊將有威望者為三衛。以金人請和,詔:「官民昔嘗 附金而復歸本朝者,各還其鄉國。」先是,粘罕來求賂, 大臣以勤王兵大集,拘其使人,且結約《余睹》以圖之。 至是,粘罕怒。及攻太原不克,分兵趣京師,過南、北關。 權威勝軍李植以城降。乙卯,陷隆德府,知府張確、通 判趙伯臻、司錄張彥遹死之。辛酉,梁方平坐棄河津 伏誅。命給事中王雲、侍衛親軍馬軍都指揮使曹曚 使金國,鎮洮軍節度使、中太乙宮使种師道為河南、 河東路宣諭使,保靜軍節度使、前副都指揮使姚古 為制置使。丙寅,下哀痛之詔於陝西、河東。是月,金人 犯澤州之高平,知州高世由往犒之,乃去。三月丁卯 朔,遣徽猷閣待制宋煥奉表道君皇帝行宮。癸酉,命 趙野為「道君皇帝」行宮奉迎使。壬午,詔:「金人叛盟深 入,其元主和議,李邦彥奉使許地,李梲、李鄴、鄭望之 悉行罷黜。」又詔种師道、姚古、种師中往援,三鎮保塞, 陵寢所在,誓當固守。癸未,遣李綱迎道君皇帝於南 京,以徐處仁為禮儀使。乙酉,迎道君皇帝於宜春苑。 太后入居寧德宮。丙戌,知中山府詹度為資政殿大 學士、知太原府張孝純、知河間府陳遘並為資政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