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754 (1700-1725).djvu/61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議其擅殺,綱曰:「高亢受任防河,寇未至而遁,分途劫 掠,甚於盜賊。朝廷不能正軍法,而一守倅能行之,真 健吏也。使受命捍賊而欲退走者,知郡縣之吏皆得 以誅之,其亦少知所戒乎?」上以為然,命轉一官。開封 守闕,綱以留守非宗澤不可,力薦之。澤至,撫循軍民, 修治樓櫓,屢出師以挫敵。綱立軍法:「五人為伍,伍長 以牌書同伍四人姓名;二十五人為甲,甲正以牌書 伍長五人姓名;百人為隊,隊將以牌書甲正四人姓 名;五百人為部,部將以牌書隊將正副十人姓名;二 千五百人為軍,統制官以牌」書部將正副十人姓名, 命招置新軍及御營司兵,並依新法團結,有所呼召, 使令按牌以遣。三省、樞密院置賞功司,受賂乞取者 行軍法,遇敵逃潰者斬,因而為盜賊者誅,及其家屬。 凡軍政申明改更者數十條。又奏「步不足以勝騎,騎 不足以勝車,請以《車制》頒京東西製造而教閱之。」又 奏「造戰艦,募」水軍,及詢訪諸路武臣材略之可任者 以備用。又進三疏:一曰募兵,二曰買馬,三曰募民,出 財以助兵費。諫議大夫宋齊愈聞而笑之,謂虞部員 外郎張浚曰:「李丞相三議,無一可行者。」浚問之,齊愈 曰:「民財不可盡括,西北之馬不可得,而東南之馬不 可用。至於兵數,若郡增二千,則歲用千萬緡,費將安 出?」齊愈將極論之,浚曰:「公受禍自此始矣。」時朝廷議 遣使於金,綱奏曰:「堯舜之道,孝悌而已。孝悌之至,可 以通神明。陛下以二聖遠狩沙漠,食不甘味,寢不安 席,思迎還兩宮,致天下養,此孝悌之至,而堯、舜之用 心也。今日之事,正當枕戈嘗膽,內修外攘,使刑政修 而中國彊,則二帝不俟迎請而自歸。不然,雖冠蓋相 望,卑辭厚禮,恐亦無益。今所遣使,但當奉表通問兩 宮,致思慕之意可也。」上乃命綱草表,以周望、傅雩為 二聖通問使,奉表以往。且乞降哀痛之詔,以感動天 下,使同心協力,相與扶持,以致中興。又乞省冗員,節 浮費。上皆從其言。是時,四方潰兵為盜者十餘萬人, 攻劫山東、淮南、襄漢之間,綱命將悉討平之。一日,論 靖康時事,上曰:「淵聖勤於政事,省覽章奏,至終夜不 寢,然卒致播遷,何耶?」綱曰:「人主之職在知人,進君子 而退小人,則大功可成,否則衡石程書無益也。」因論 靖康初朝廷應敵得失之策,且極論金人兩至都城 所以能守不能守之故,因勉上以明恕盡人言,以恭 儉「足國用,以英果斷大事。」上皆嘉納。又奏:「臣章言:車 駕巡幸之所,關中為上,襄陽次之,建康為下。陛下縱 未能行上策,猶當且適襄、鄧,示不忘故都,以係天下 之心。不然,中原非復我有,車駕還闕無期,天下之勢 遂傾,不復振矣。」上為詔諭兩京以還都之意,讀者皆 感泣。未幾,有詔欲幸東南避敵,綱極論其不可言:「自 古中興之主,起於西北,則足以據中原而有東南;起 於東南,則不能以復中原而有西北。蓋天下精兵健 馬皆在西北,一旦委中原而棄之,豈惟金人將乘間 以擾內地,盜賊亦將蜂起為亂,跨州連邑,陛下雖欲 還闕,不可得矣。況欲治兵勝敵,以歸二聖哉!夫南陽, 光武之所興,有高山峻嶺,可以控扼;有寬城平野,可 以屯兵;西鄰關、陝,可以召將士;東達江、淮,可以運穀 粟;南通荊湖、巴蜀,可以取財貨;北距三都,可以遣救 援。暫議駐蹕,乃還汴都,策無出於此者。今乘舟順流 而適東南,固甚安便,苐恐一失中原,則東南不能必 其無事,雖欲退保一隅,不易得也。況嘗降詔許留中 原,人心悅服。奈何詔墨未乾,遽失大信於天下。」上乃 許幸南陽。時黃潛善、汪伯彥實陰上巡幸東南之議, 客或有謂綱曰:「外論洶洶,咸謂東幸已決。」綱曰:「國之 存亡,於是焉分,吾當以去就爭之。」初,綱每有所論諫, 其言雖切直,無不容納。至是,所言常留中不報。已而 遷綱尚書左僕射兼門下侍郎,黃潛善除右僕射兼 中書侍郎,張所乞且置司北京,俟措置有緒乃渡河。 北京留守張益謙,潛善黨也,奏招撫司之擾。又言:自 置司河北,盜賊益熾。綱言:「所尚留京師,益謙何以知 其擾?河北民無所歸,聚而為盜,豈由置司乃有盜賊 乎?」有旨,令留守宗澤、節制傅亮即日渡河。亮言:「措置 未就而渡河,恐誤國事。」綱言:「招撫、經制,臣所建明,而 張所、傅亮又臣所薦用。今潛善、伯彥沮所及亮,所以 沮臣。臣每覽靖康大臣不和之失,事未嘗不與潛善、 伯彥議而後行,而二人設心如此,願陛下虛心觀之。」 既而詔罷經制司,召亮赴行在。綱言:「聖意必欲罷亮, 乞以御筆付潛善施行,臣得乞身歸田。」綱退而亮竟 罷,乃再疏求去,上曰:「卿所爭細事,胡乃爾?」綱言:「方今 人材以將帥為急,恐非小事。臣昨議遷幸,與潛善、伯 彥異,宜為所嫉。然臣東南人,豈不願陛下東下為安 便哉?顧一去中原,後患有不可勝言者。願陛下以宗 社為心,以生靈為意,以二聖未還為念,勿以臣去而 改其議。臣雖去左右,不敢一日忘陛下。」泣辭而退。或 曰:「公決於進退,於義得矣,如讒者何?」綱曰:「吾知盡事 君之道不可,則全進退之節,患禍非所恤也。」初,二帝 北行,金人議立異姓,吏部尚書王時雍問於吳幵、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