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760 (1700-1725).djvu/108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兵,以備不虞,於宜為便。不可歲常舉眾,連動京師,令 朝廷恆有北顧之慮也。」事寢不報。

《北齊書斛律羨傳》:「羨為幽州刺史,詔加行臺僕射。羨 以北騎屢犯邊,須備不虞,自厙堆戍東拒於海,隨山 屈曲二千餘里。其間二百里中,凡有險要,或斬山築 城,或斷谷起障,並置立戍邏五十餘所。又導高梁水, 北合易京,東會於潞,因以灌田。邊儲歲積,轉漕用省, 公私獲利焉。」

《周書李賢傳》:「保定四年,王師東討,朝議以西道空虛, 慮羌渾侵擾,乃授賢使持節河州總管、三州七防諸 軍事、河州刺史。河州舊非總管,至是創置焉。賢乃大 營屯田,以省運漕。」

《隋書賀婁子幹傳》:「高祖以隴西頻被寇掠,甚患之。彼 俗不設村塢,敕子幹勒民為堡,營田積穀,以備不虞。 子幹上書曰:比者兇寇侵擾,蕩滅之期,匪朝伊夕。伏 願聖慮,勿以為懷。今臣在此,觀機而作,不得準詔行 事。且隴西、河右,土曠民稀,邊境未寧,不可廣為田種。 比見屯田之所,獲少費多,虛役人功,卒逢踐暴。屯田 疏遠者,請皆廢省。但隴右之民,以畜牧為事,若更屯 聚,彌不獲安。只可嚴謹斥候,豈容集人聚畜。請要路 之所,加其防守。但使鎮戍連接,烽候相望,民雖散居, 必謂無慮。」高祖從之。

《郭衍傳》:「衍開皇中,選授朔州總管,所部有恆安鎮,北 接蕃境,常勞轉運。衍乃選沃饒地置屯田,歲剩粟萬 餘石,民免轉輸之勞。」

《唐書地理志》:「寶應縣西南八十里有白水塘。證聖中, 開置屯田。長慶中興,白水塘屯田,發青、徐、揚州之民 以鑿之。」

《河間元王孝恭傳》:「高祖定京師,詔拜山南招尉大使, 後遷荊州大總管。孝恭治荊,為置屯田,立銅冶,百姓 利之。」

《李素立傳》:「初突厥鐵勒部內附,即其地為瀚海都護 府,詔素立領之,乃開屯田,立署次,敵益畏威。」

《薛大鼎傳》:「鼎為山南道副大使,開屯田以實倉廩。」 《舊唐書張公謹傳》:「貞觀元年,拜代州都督,上表請置 屯田,以省餽運。又前後言時政得失十餘事,並見納 用。」

《劉仁軌傳》:「百濟既平,詔留仁軌勒兵鎮守,百濟餘眾 各安其業。於是漸營屯田,積糧撫士,以經略高麗。」 《唐書寶軌傳》:「軌遷益州道行臺左僕射,党項引吐谷 渾寇松州,詔軌與扶州刺史蔣善合援之。善合先期 至,敗之鉗州。軌進軍臨洮,擊左封,走其眾。度羌必為 患,始屯田松州。」

《陳子昂傳》:「武后時,子昂上言,河西諸州,軍興以來,公 私儲畜,尢可嗟痛。涼州歲食六萬斛,屯田所收,不能 償墾。陛下欲制河西,定亂戎,此州空虛,未可動也。甘 州所積四十萬斛,觀其山川,誠河西咽喉地,北當九 姓,南逼吐蕃,姦回不測,伺我邊罅,故甘州地廣粟多, 左右受敵,但戶止三千,勝兵者少。屯田廣夷,倉庾豐 衍,瓜、肅以西,皆仰其餫,一旬不往,士已枵饑,是河西 之命,係於甘州矣。且其四十餘屯,水泉良沃,不待天 時,歲取二十萬斛,但人力寡乏,未盡墾發。異時吐蕃 不敢東侵者,由甘、涼士馬強盛,以抗其入。今甘州積 粟萬計,兵少不足以制賊。若吐蕃敢大入,燔蓄穀,蹂 諸屯,則河西諸州,我何以守?宜益屯兵,外得以防盜, 內得以營農,取數年之收,可飽士百萬,則天兵所臨, 何求不得哉!」其後吐蕃果入寇,終后世為邊患。 《舊唐書婁師德傳》:天授初,累授左金吾將軍,兼檢校 豐州都督,仍依舊知營田事。則天降書勞曰:「卿素積 忠勤,兼懷武略,朕所以寄之襟要,授以甲兵。自卿受 委北陲,總司軍任,往還靈、夏,檢校屯田,收率既多,京 坻遽積,不煩和糴之費,無復轉輸之艱。兩軍及北鎮 兵,數年咸得支給,勤勞之誠,久而彌著。覽以嘉尚,欣 悅良深。」長壽元年,召拜夏官侍郎,判尚書事。明年,同 鳳閣鸞臺平章事。則天謂師德曰:「王師外鎮,必藉邊 境營田,卿須不憚劬勞,更充使檢校。」又以為河源、積 石、懷遠等軍及河蘭鄯廓等州檢校營田大使 《張儉傳》:「貞觀初,以軍功累遷朔州刺史。儉廣營屯田, 歲致穀十萬斛,邊糧益饒。及遭霜旱,勸百姓相贍,遂 免饑餒,州境獨安。」

《王晙傳》:「景龍末,累轉為桂州都督。桂州舊有屯兵,常 運衡永等州糧以饋之。晙始改築羅郭,奏罷屯兵及 轉運。又堰江水開屯田數千頃,百姓賴之。」

《黑齒常之傳》:「常之為河源軍大使,以河源軍正當賊 衝,欲加兵鎮守,恐有轉運之費,遂遠置烽戍七十餘 所,度開營田五千餘頃,歲收百餘萬石。」

《郭元振傳》:「大足元年,遷涼州都督、隴右諸軍州大使。 先是涼州封界,南北不過四百餘里,既逼突厥吐蕃 二寇,頻歲奄至城下,百姓苦之。元振始於南境硤口, 置和戎城,北界磧中置白亭軍,控其要路。乃拓州境 一千五百。自是寇鹵不復更至城下。元振又令甘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