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760 (1700-1725).djvu/109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刺史李漢通開置屯田,盡其水陸之利。舊涼州粟麥」 斛至數千,及漢通收率之後,數年豐稔,乃至一匹絹 糴米數十斛,積軍糧支數十年。

《李元紘傳》:「元紘拜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時 初廢京司職田,議者請於關輔置屯。元紘建議曰:軍 國不同,中外異制。若人閒無役,地棄不墾,發閒人以 耕棄地,省饋運以實軍糧,於是乎有屯田,其為益多 矣。今百官所退職田,散在諸縣,不可聚也。百姓所有 私田,皆力自耕墾,不可取也。若置屯田,即須公私相 換,徵發丁夫,徵役則業廢於家,免庸則賦闕於國,內 地置屯,古所未有,得不補失,或恐未可。」其議遂止。 《通鑑》:大曆中,郭子儀以河中軍食常乏,乃自耕百畝, 將校以是為差,於是士卒皆不勸而耕。是歲河中野 無曠土,軍有餘糧。

《舊唐書劉怦傳》:「怦積軍功,為雄武軍使,廣屯田節用, 以辦理稱。」

《玉海》:「徐申遷韶州刺史,按公田之廢者,募人假牛犁 墾發,以所收半界之,歲入三萬斛。」

《舊唐書薛玨傳》:「玨遷楚州刺史,本州營田使。先是,州 營田宰相遙領使,刺史得專達俸錢及他給百餘萬, 田官數百員,奉廝役者三千戶,歲以優授官者復十 餘人,玨皆條去之,十留一二而租入有贏。」

《李承傳》:「承為淮南西道黜陟使,奏於楚州置常豐堰 以禦海潮,屯田瘠鹵,歲收十倍,至今受其利。」

《唐書嚴郢傳》:「郢拜京兆尹,嚴明持法令,疾惡撫窮,敢 誅殺,盜賊一衰減,隸官匠丁數百千人,號稱職。宰相 楊炎請屯田豐州,發關輔民鑿陵陽渠。郢習朔邊,病 利,即奏舊屯肥饒地,今十不墾一,水田甚廣,力不及 而廢。若發二京關輔民浚豐渠營田,擾而無利。請以 內苑蒔稻驗之,秦地膏腴,田上上,耕者皆畿人,月一 代,功甚易。又人給錢,月八千,糧不在。然有司常募不 能足。合府縣共之,計一農歲錢九萬六千,米月七斛 二斗,大抵歲僦丁三百,錢二千八百八十萬,米二千 一百六十斛,臣恐終歲穫不酬費,況二千里發人出 塞,而歲一代乎!又自太原轉糧以哺私出,資費倍之, 是虛畿甸,事空徭也。」郢又言:「五城舊屯地至廣,請以 鑿渠糧俾諸城夏貸冬輸,取渠土布帛給田者,令據 直轉穀,則關輔免調發,而諸城闢田。」炎不許,渠卒不 成,棄之。

《舊唐書李聽傳》:「元和十五年六月,改靈州大都督府 長史、靈鹽節度使。境內有光祿渠,廢塞歲久,欲起屯 田以代轉輸。聽復開決舊渠,溉田千餘頃,至今賴之。 就加檢校工部尚書。」

《李元諒傳》:「貞元四年春,加隴右節度支度營田觀察 洮臨軍使,移鎮良原。良原古城多摧圯,隴東要地,敵 入寇,常牧馬休兵於此。元諒遠烽堠,培城補堞,身率 軍士,與同勞逸。芟林薙草,斬荊榛,俟乾盡焚之,方數 十里,皆為美田,勸軍士樹蓺,歲收粟菽數十萬斛。」 《崔弘禮傳》:「弘禮遷河陽節度使,整練戈矛,頗壯戎備。 又」上言:「請於秦渠下闢荒田二百頃,歲收粟二萬斛。」 詔皆從之。

《唐書杜佑傳》:「佑鎮淮南,決雷陂以廣灌溉,斥海瀕棄 地為田,積米至五十萬斛,列營三十區,士馬整飭,四 鄰畏之。」

《韋丹傳》:「丹為容州刺史,始城州,周十三里,屯田二十 四所,教種牟麥,仁化大行。」

《舊唐書杜亞傳》:「亞為東都留守、都防禦使,既病風,尚 建利以固寵,奏請開苑內地為營田,以資軍糧,減度 支每年所給,從之。亞不躬親部署,但委判官張薦、楊 晪。初奏請取荒地營田,其苑內地堪耕食者,先為留 司中官及軍人等開墾已盡。亞計急,乃取軍人車牛 散入村鄉,收斂百姓所得菽粟。將還軍民家略盡,無 可輸稅,人多艱食,由是大致流散。」

《孟元陽傳》:「元陽起於陳許,軍中理戎整肅勤事善部 署。曲環之為節度,元陽已為大將,環使董作西華屯, 元陽盛夏芒屩立稻田中,須役者退而後就舍。故其 田歲無不稔,軍中足食。」

《唐書劉昌傳》:「貞元三年,入朝,詔以宣武兵八千北出 五原,尋授京西行營節度使。歲餘,改四鎮北廷行營 兼涇原節度。七年,城平涼,開地二百里,扼彈箏峽,又 西築保定,扞青石嶺。凡七城二堡,旬日就。十四年,歸 化堡軍亂,逐大將張國誠,詔昌經略。昌入堡,誅數百 人,復使國誠統之。昌在邊凡十五年,身率士墾田,三」 年而軍有羨食,兵械銳新,邊障安寧。

《李景略傳》:「景略拜豐州刺史,天德軍西受降城都防 禦使。窮塞苦寒,地塉鹵,邊戶勞悴。景略至,節用約己, 與士同甘蓼。鑿咸應、永清二渠,溉田數百頃,儲廩器 械畢具,威令肅然,聲雄北疆,回紇畏之。」

《高崇文傳》:「崇文子承簡,裴度征蔡,奏署牙將。蔡平,詔 析上蔡、郾城、遂平、西平四縣為溵州,拜承簡刺史,治 郾城,始開屯田,列防庸,瀕溵綿地二百里,無復水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