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762 (1700-1725).djvu/119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疏遠近之意。

《采綠》之子于狩,言韔其弓。

《大雅》篤公劉,弓矢斯張。

《周頌時邁》:「載櫜弓矢。」按《大全》,孔氏曰:「櫜,弓矢衣,一名 韜。故納弓於衣,謂韜弓。」

《禮記曲禮》:「受弓劍者以袂。」按注:「以衣袂承接之,不露 手也。」

凡以弓劍苞苴簞笥問人者,操以受命,如使之容。按 《注》:使者受命之時,操持諸物,即習其威儀進退,如至 彼國之儀容也。

《王制》:「諸侯賜弓矢,然後征。」

《內則》:「子生,男子設弧於門左,女設帨於門右。三日始 負子,男射女否。」

國君世子生射人以桑弧蓬矢六,射天地四方。 《少儀》:弓則以左手屈韣執拊。按註:「韣,弓衣;拊,弓把。左 手屈弓衣,并於把而執之,而右手執簫,以將命 學。」《記》:「良弓之子必學為箕。」按註,善為弓之家,使榦角 撓屈,調和成弓,故其子弟亦觀其父兄世業,學取柳 條和軟,撓之成箕也。

《周禮·秋官》:「大司寇以兩造禁民訟,入束矢於朝,然後 聽之。」鄭康成曰:「古者一弓百矢,束矢則百個與?《詩》 曰『其直如矢』。必入矢者,取其直也。」鄭鍔曰:「訟以直為 主,入矢所以自明其直也,不入矢是自服不直矣。入 矢而辭屈,又因而沒入於官以罰之,如是可以致民 於無訟。」

《道德經天道》篇:「天之道,其猶張弓也,高者抑之,下者 舉之,有餘者損之,不足者與之。」《天道暗昧》,舉物類 以為喻也。言張弓和調之如是,乃可用夫抑高舉下, 損強益弱,天之道也。

《抱朴子》:「金弧玉弦,無激矢之能。」

「農夫得《彤弓》以驅鳥,南成得《袞衣》以負薪」,猶世人得 仙丹而不貴。

《孫卿子》:「弓矢不調,則羿不能以中微;六馬不和,則造 父不能以致遠;士民不親附,則湯武不能以必勝。」 《淮南子》:「淇衛箘簬,飾以金銀錫,雖有薄縞之幨,然猶 不能穿也。若假之筋角之力,弓弩之勢,則貫兕甲而 徑於革楯矣。」

《韓詩外傳》:「夫巧弓之見手也,傅角被筋,膠漆之和,即 可以為萬乘之寶也。及其被手而賈不數銖,人同材 鈞而貴賤相萬者,盡性致志也。」

劉子《閱武》篇:「逄蒙善射,不能用不調之弓;造父善御, 不能策不服之馬;般倕善斲,不能運不利之斤;孫、吳 善將,不能戰不習之卒。」

唐《劉蛻山書》:「古之弓矢,所以防惡也。懷惡者在內,所 以能避弓矢也。故射惡未及死,而奪械可以殺人於 天下,天下從而禁畜私械者。嗚呼!古之弓矢,所以防 惡也。今則不然,反防人之持弓矢也。」

「臆乘。」司馬遷言李陵轉鬥千里,矢盡道窮,士張空弮。 《漢書》文穎註曰:「弮,弓弩弮也。」師古曰:「拳,去權反,字與 絭同,又音眷。」李善註《文選》援李登《聲類》云:「拳或作捲, 言兵已盡,但張空拳以擊耳。」桓寬《鹽鐵論》曰:「陳勝奮 空捲,而破百萬之軍。」顏師古讀為「拳」者,謬矣。「拳」則屈 指不當,言張陵時矢盡,故張弩之空弓,非手拳已。今 流俗謂「奮空拳」,蓋以「拳手」之拳,則失之矣。

《夢溪筆談》:「東南之美,有會稽之竹箭。竹為竹,箭為箭, 蓋二物也。」今採箭以為矢,而通謂矢為箭者,因其箭 名之也。至于用木為笴而謂之箭,則謬矣。

《芥隱筆記》:山谷作《蘇李枯木道士賦》,「有懼夫子之獨 立,矢來無鄉」,出《韓非子》。「矢來有鄉。」鄉,方也,有來從之 方,則積鐵以備一鄉。謂聚鐵一身,以備一處,則甲之 不全者。「矢來無鄉,則鐵室以盡備之。」謂甲之全者,自 首至足,無不有鐵,故曰鐵室,備之則體不傷破。 《演繁露董卓傳》:「卓膂力過人,雙帶兩鞬,左右馳射。」註: 《方言》曰:「所以藏箭謂之箙,藏弓謂之鞬。」《左氏傳》云:「右 屬櫜鞬。」

《性理會通·皇極經世》云:「夫弓固有強弱,然一弓二人 張之,則有力者以為弓弱,無力者以為弓強,故有力 者不以己之力有餘而以為弓弱,無力者不以己之 不足而以為弓強,何不思之甚也?一弓非有強弱也, 二人之力強弱不同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