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762 (1700-1725).djvu/16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出征駐防夫船:康熙五年,題准自南往北駐防官兵家口回京,大兵調防兵丁,俱按人數多寡分撥船隻。如上水頭號船坐五十人,給縴夫十五名;二號船坐四十人,縴夫十二名;三號船坐三十人,縴夫九名;下水頭號船給縴夫八名;二號船縴夫六名;三號船縴夫四名。如小船上水不過五、六名,下水不過二、三名 。凡駐防沿途支給。康熙五年題准駐防官兵往杭州、江寧、京口、西安、太原、德州等處,從陸路行者,將伊自己馬匹,將軍除三十匹,副都統二十五匹,參領二十匹,佐領十五匹,防禦、驍騎校有品筆帖式等十二匹,無品筆帖式八匹,甲、兵、弓匠等各除六匹外,所餘馬匹,每一人一匹計筭,沿途每宿給與「空草,喂養處給與草料。其無馬匹之人,每四人給車一輛,無車處每輛折給夫四名。往杭州、江寧、京口去者,無船時照陸路給與驛站。如自願雇船行水路者,每車一輛准給縴夫四名。往廣東、福建等處去者,自濟寧州以北給與驛站,濟寧州以南照其家口給與船隻縴夫 。」 凡赴任糧單,康熙五年題准:督、撫、提、鎮自京隨帶家口赴任,計程五千里以外者,給與糧單。總督家口一百名,馬一百匹;提督家口九十名,馬九十匹;總兵官家口七十名,馬七十匹;巡撫家口九十名。不管軍務,准馬三十匹。五千里以外者,喂養馬匹四十日;六千里以外者,五十日。其在外陞轉者,仍不准給。

康熙六年

《大清會典》。凡值更夫馬,康熙六年題准。隨

駕行幸值更、人夫、共備馬十匹。每匹月支草料銀三

兩 。凡應付駐防家口:康熙六年題准:「滿洲、蒙古、漢軍官兵往各省駐防家口:公都統兼將軍一百四十口。都統一百二十口。《精奇尼哈番》副都統及閒散一品官八十口。阿思哈尼哈番協領、參領及閒散二品官五十口。阿達哈哈番及閒散三品官四十口。佐領、拜他喇布勒哈番及閒散四品官三十口。拖沙喇哈番」 二十口,驍騎校六品、七品官十五口,八品、九品等官十二口,撥什庫十口,甲兵八口,照定例撥給。車輛人夫,多帶者不准多給,少帶者照報數撥給。如有將見在定數內家口分留者,俟後帶去時撥給。凡枉道處分,康熙六年題准:差往江寧、安慶、江西、廣東者,由山東中路;淮揚、京口、蘇、松、浙江、福建者,由山東東路俱於勘合火牌內註明、如有枉道、即以擾驛指參 。勘合火牌、頒自兵部、名曰「郵符」 ,以防詐偽。自

京師公差人員、及在外奏報員役、皆有勘合火牌

計道里之遠近,隨時事之緩急,酌定額數,照例給發,違例者有禁 。凡郵符數目,順治年間各省督撫應用火牌未有定數。康熙六年題准照省分大小,酌定數目給發。直隸、河南、山東三省總督,每年給火牌四十五張。江南、江西、川陝二總督,各給火牌四十張。兩廣、雲貴二總督,各給火牌二十五張。漕運總督,給火牌「五十張。河道總督,給火牌三十張。其專管一省總督,照巡撫之數給發。直隸、江寧、浙江、湖廣、陝西、山東六省巡撫,各給火牌三十五張。江西、福建、河南、山西、廣東五省巡撫,各給火牌二十五張。雲南、貴州、四川、廣西四省巡撫,各給火牌十五張。安徽、偏沅、甘肅巡撫,照各本省巡撫給發。公、將軍,各給火」 牌十張。提督、總兵官、巡鹽御史各給火牌五張。驛傳道差遣多寡不等,不拘定數,有逾額多騎馬匹者,許該州縣申報,查參議處 。安徽康熙六年,造宣樓船四十二隻 ,凡銷奏驛站錢糧,康熙六年題准,凡係驛遞動用錢糧,俱由巡撫查明報部核給,有關兵馬錢糧,轉報該督報部 。又題准:直省各撫將驛遞支應錢糧,年終造具《四柱》文冊,通限次年五月內分投部科查核 。又議准:本處正項錢糧,留作驛站支用,將他處協濟銀兩扺兌正項完解,一應錢糧,總作十分考成。

康熙七年

《大清會典》。凡雇用夫價,康熙七年議准雇用夫役、以

「一百里為一站,用夫千名以內者,每名每站給銀一錢五分。用夫千名以外者,每多用夫一百名,每名每站增銀一分至三錢止。多十里者,按分數加增;少十里者,按分數遞減。其雇價俱於驛站錢糧內開銷,如該督撫多報冒銷,及少筭累民,查出從重治罪 。」 凡雇用車價,康熙七年題准,「雇用車價,以一百里為一站」 ,給銀一兩。多十里增銀一錢。少十里減銀一錢。各按里數、遞為增減。俱於驛站錢糧內開銷 。凡小建《截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