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762 (1700-1725).djvu/83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北,朕自經略。太行之南,卿其勉之。」賜大駕所建九斿 大旗,仍諭諸將曰:「木華黎建此旗以出號令,如朕親 臨也。」

《石天應傳》:「天應字瑞之,興中永德人。善騎射,豪爽不 羈,頗知讀書,鄉里人多歸之。太祖時,太師國王木華 黎南下,天應率眾迎謁軍門。木華黎即承制授興中 府尹,兵馬都提控,俾從南征。天應造戰攻之具,臨機 應變,捷出如神,以功拜龍虎衛上將軍元帥右監軍, 戍燕。天應旌旗色用黑,人目之曰黑軍。」

《通鑑元紀》:董摶霄還軍守於潛,賊兵大至,焚倚郭廬 舍。摶霄按軍不動,遣人執白旗登山望賊約曰:「以我 怯,必少懈。伺其有隙,則麾所執旗。」又伏兵城外,皆授 以火砲,復約曰:「見旗動,砲即發。」已而旗動砲發,兵乃 盡出,遂復千秋關。

《明通紀》:「洪武元年十二月,詔立旗纛廟京師,以霜降 日致祭。」

《兵略纂聞》:「宣寧侯曹良臣守通州,故元丞相也速侵 通州,眾號萬餘,營白河。時城兵僅千人,良遣指揮仵 勇、陳泰等沿河舟中樹赤幟。赤幟亙三十里,鉦鼓之 聲相聞,也速以援兵至,遂引退。」

《拊膝錄》:靖難兵起,宋忠兵三萬至居庸關,不得進,退 保懷來。忠初謂諸將士曰:「爾等家在北平者,並為燕 所誅滅,盍努力復家,讎報國恩。」燕王獲諜者,聞之,乃 命其家人張其舊用旗幟為前鋒,眾遙識旗幟,及識 其父兄子弟無恙,因叛降燕。

《明會典》。「正統元年奏准令旗令牌,在外不許輕造,閒 常不許擅用。班師之後、照驗還官。」

弘治十一年奏准、成造令旗令牌三百面副。每旗用 闊絹一幅、長四尺、闊一尺九寸。鎗連桿長六尺五寸、 圍二寸三分。每牌連臥虎蓋長八寸、厚七分。俱編令 字一號起至三百號止、火烙印記。仍置印信文簿一 扇、開立前件。遇有征進、并內外鎮巡等官領用、即將 原領字號逐一附寫。後有事故繳回奏換、就前件項 下、明白註銷。如有損壞、或比對原號不同者、聽本部 參究

《兵略纂聞》:「戚繼光征倭寇,軍中立一白幟,凡脅從者 空手伏幟下,悉放還,毋為賊樹黨也。」

倭寇淮揚,劉顯禦之,執一幟以號於眾曰:「汝官軍有 能敢勇殺賊樹功勳者,立此幟下得三百人。」

茅坤僉憲廣西時,猺獞殺陽朔令。坤計討之,於所過 道,輒幟而牓曰:「軍門進十萬兵討某砦之殺陽朔令 者,他砦毋動,動則移兵先滅之。」我師實不過五千,諸 裔見旗幟彌山谷,且怵於牓,皆蟻伏毋敢動,連破十 七砦。

侯應爵補羅定僉事。猺兵起,會行部西寧,諜者踵至, 從卒不踰二百餘。公陰令斬竹千竿,列繒衣為幟,令 男婦晨起槁食,登城立幟,闔三門,一門半闢,疏隊而 出。賊遙望,莫測多寡。迨賊薄城下,見赤幟耀日,若大 兵從天而降。三鼓,賊遁去。

旌旗部雜錄

《詩經小雅無羊永章》:「牧人乃夢,眾維魚矣,旐維旟矣。 大人占之,眾維魚矣,實維豐年。旐維旟矣,室家溱溱。」 按注:「旐,郊野所建統人少;旟,州里所建統人多。」故「旐」 乃是「旟」則為人眾。

《小雅·采菽》:「君子來朝。言觀其旂,其旂淠淠。」按注:「淠淠, 動貌。」

《周頌》載見:「龍旂陽陽,和鈴央央。」按注:「陽,明也。軾前曰 和,旂上曰鈴。」

《魯頌泮水》:「言觀其旂,其旅筏筏。」按注:「飛揚也。」

《鄰幾雜志》:「儀仗內五牛旗,刻畫五色木牛,豎旗於背, 載以舉狀,四人舁之。」按《六典》:「衛尉三十二旗,十八曰 五牛旗。」皆是繡繪旗幅。若五牛以牛載,則其他麟鳳 之類亦當如此矣。

《齊東野語》詩曰:王之爪牙,故將軍皆建旗於前,曰大 牙。凡部曲受約束,稟進退,悉趨其下。近世重武,通謂 刺史治所曰牙。緣是從卒為牙中兵,武吏為牙前將, 俚語誤轉為衙。《珩璜論》云:「突厥畏李靖,徙牙於磧中。」 牙者,旗也。《東京賦》:「竿上以牙飾之,所以自表識也。」太 守出,有門旗,其遺法也。後人遂以牙為衙。早晚衙,亦 太守出則建旗之義。或以衙為廨舍,兒子為衙內。《唐 韻》註:「衙,府也。」亦訛。武德元年,宇文化及下牙,方敢啟 狀。《釋文》:「牙,旗名也,軍中所建。」高保勖病,召衙內指揮 使梁延副。衙內蓋官稱耳。唐謂前殿為正衙,豈亦以 衛仗建旗而名耶?

鼠璞《唐百官志》:「節度使辭日,賜雙旌雙節。行則建節, 立六纛,入境築節樓,迎以鼓角。本朝有六纛旌節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