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762 (1700-1725).djvu/86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兩端斂,故其中央謂之穹。」 言穹則與《賁》圍亦異矣。圍合四圍而言,穹則據圍之半言之耳。合穹成圍,穹加鼓面三之一,則圍必加三之二。謂鼓廣徑四尺,其穹五尺三寸三分寸之一,其圍六尺六寸三分寸之二矣 。鄭康成曰:「穹窿者,居鼓面三分之一,其鼓四尺者,版穹一尺三寸三分寸之一也,倍之二尺六寸三分」 寸之二。如鼓四尺穹之徑六尺六寸三分寸之二。此鼓合二十版。

上三正。

趙氏曰:「上三正,謂鼓版輳合,就要兩頭趨革,冒處處。革中央一平,作三節平直,兩頭雖邪下去,然亦要正直去,否則不成面四尺,但要稜角起,不要弧曲。如《皋陶》鼓之磬折」 曰「上三正」 者,言數鼓匡上有三處平正,穹處一直也。《注》謂三處居二尺二寸,以其長六尺六寸故也 。鄭鍔曰:「此鼓版長六尺六寸,其穹窿而上者」 ,與上下兩端三處,其長皆欲平正如一也。上長二尺二寸,中央穹長二尺二寸,下端長二尺二寸半,平正如一,無長短減殺也 。鄭鍔曰:「鼓人六鼓,此有鼖鼓、皋鼓之制。其雷、靈、路三鼓,或八面、六面、四面,不合此六尺六寸之制。」 以理攷之,謂為晉鼓,或然也。

鼓長八尺,鼓四尺,中圍加三之一,謂之《鼖鼓》。

鄭鍔曰:「鼓長八尺,言其身也;鼓四尺,言其面也。其中之圍加其面三之一,則其圍五尺三寸三分寸之一。前所謂穹者三之一,蓋其一旁所加之數,故兩旁加二尺六寸三分寸之二也。此則只加其面三分之一耳,與彼所謂穹者異 。」 鄭康成曰:「中圍加三之一者,加於面之圍以三分之一也。面四尺,其圍十二尺,加以」 三分一、四尺,則中圍十六尺,徑五尺三寸三分寸之一。今亦合二十版,則版穹六寸三分寸之二耳 。鄭鍔曰:「鼖之為言大也,長八尺,大四尺,可謂大矣。故以鼓軍事,言其事之大也。」

為皋鼓,長尋有四尺,鼓四尺,倨句磬折。

鄭鍔曰:「皋者,長也,緩也。惟長,故緩;用民之力不欲亟,故長其鼓之形,欲其聲之緩,此其用於役事故也 。」 趙氏曰:「八尺曰尋,尋有四尺,長一丈二尺也。倨,直;勾,曲,曲與直,要如磬折旋之勢,不三正也。」 毛氏曰:「凡磬之折,鼓為二,則在上者大而短;鼓為三,則在下者小而長。今此鼓丈有二尺而磬折,則自四尺而上曲而大」 ;自八尺而下,直而小。所以然者,以鼓兩面皆方四尺,既不三正,不曲其上而直其下,則無以致鼓面之皆四尺,其欲聲之遠聞不可得 。易氏曰:「此經先言鼖鼓之制,以軍事為先;次言皋鼓之制,役事次於軍事故也 。」 陳用之曰:「鼓之名多矣,此所記者二而已。蓋《韗人》一篇,或言其鼓之制,或言其鼓木之」 制,或舉中圍以見上下,使後世可觸類而長之。然則雷鼓、靈鼓之大,鼙鼓、鞀鼓之小,皆可知矣。

凡冒鼓,必以啟蟄之日。

鄭康成曰:「冒蒙,鼓以革也。」 啟蟄,孟春之中也。蟄蟲始聞雷聲而動,鼓所取象。

《良鼓》「瑕如積環。」

鄭鍔曰:「瑕者漆之文理也。鼓之革調急則漆之也,其瑕如累積玉環然。蓋環之累相重積,其文理周圍環合可觀。冒鼓之革,苟調而急,則既漆之後,其文理周圍環合而圜亦如環也。若急而不調,則其漆所幔文不能然,唯如環之積,乃驗其為良矣。」 毛氏曰:「冒鼓欲急,急則聲彰,然一偏急,則所漆之瑕必有偏,不得如」 環之重積,故曰「良輈」 「環灂」 ,則知其用力之均;「良鼓環灂」 ,則知其治革之調。

鼓大而短,則其聲疾而短聞;鼓小而長,則其聲舒而 遠聞。

王昭禹曰:「鼓之聲,隨其形之大小長短而已。鼓大而短,其勢促而迫,故聲疾而短聞;鼓小而長,其勢展而伸,故聲舒而遠聞。則為鼓者不可不審其然也 。」 《鄭鍔》曰:「皆鼓之病與鐘同。」

《吳子》

《教戰之令》

勇者持金鼓,一鼓整兵,二鼓習陣,三鼓趨食,四鼓嚴 辦,五鼓就行,同鼓聲合,然後舉旗。

夜以金鼓《笳笛》為節。

《尉繚子》

《勒卒令》

「一鼓一擊而左;一鼓一擊而右。一步一鼓,步鼓也。十 步一鼓」,趨鼓也。音不絕,鶩鼓也;《商》,將鼓也;角,帥鼓也。 小鼓,伯鼓也。三鼓同,則將、帥、伯其心一也。《奇兵》則反 是。

《兵教》

伍長「教其四人,以板為鼓,以瓦為金,以竿為旗,擊鼓 而進,低旗則趨,擊金而退,麾而左之,麾而右之,金鼓 俱擊而坐